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利用了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理论研究了非饱和黄土土体与有机玻璃之间的摩擦机理,为框架式物理模型滑坡试验土体和试验槽壁之间的摩擦力不能明确的问题提供试验思路,进一步为补偿摩擦力试验提供了依据;本文试验根据原有的铜质直剪盒设计改进成为有机玻璃直剪盒,利用有机玻璃直剪盒和非饱和黄土试样进行剪切试验,分析土体与有机玻璃之间剪切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本论文在降雨入渗对非饱和黄土边坡水分场的影响规律的基础上,研究由此引起的边坡稳定性的变化,而且进一步应用简化比肖普条分法对不同因素影响下的黄土边坡的安全系数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到安全系数与坡度、坡高、初始干密度、初始含水量、降雨历时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21,(12)
本文基于非饱和重塑黄土的一维固结与压缩试验结果,通过将复杂多相的非饱和土视为由等效骨架相和等效流体相组成的系统,首先对非饱和土整个变形阶段的等效两相应力随时间发展变化的规律展开分析,其次考虑到其受荷瞬间气相的高压缩性,将瞬时变形从固结变形中分离出来,分析了等效骨架相的瞬时压缩变形特性,并应用等效固结变形分析方法,确定了非饱和土的等效固结系数,实现了对非饱和土等效固结特性的验证,对解决相关的实际工程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非饱和渗流控制方程 太沙基(1943年)提出的一维固结理论引入了一种适合于岩土工程的渗流求解方法,即将饱和土的本构方程与渗流定律结合起来推导出控制微分方程。对于非饱和土,Fredlund和Morgenstern使用同样的方法,得到非饱和渗流控制方程:  相似文献   

5.
许严 《科技风》2016,(4):55-56
湿陷性黄土独特的性质湿陷性对于工程项目有着巨大的危害和影响,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显得尤为重要。在处理各类型湿陷性黄土时,充分考虑各种情况湿陷性黄土的特性,针对采用适当的处理方法以消除或减少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所带来的危害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非饴和土的研究是20世纪90年代国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在分析国内外非饱和土研究趋势的前提下,分析了非饱和土的Fred-lund的强度理论.运用该理论和朗肯(Rankine)土压力理论,探讨了非饱和土的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的理论公式,并绘出了主、被动土压力的分布图.  相似文献   

7.
黄土作为一种第四系沉积物,其多孔隙结构决定了特殊的工程特性,如渗透性、湿陷性等。目前,黄土湿陷特性是岩土工程及地质工程专业研究已久的问题,黄土湿陷造成的灾害一直困扰着黄土地区工程建设和安全运营,导致该问题的根本原因是黄土结构的特殊性和湿陷机理的复杂性。长期以来针对黄土湿陷性的研究从压缩试验和浸水试验展开,基于湿陷系数来评价黄土湿陷特性。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黄土力学性质取决于内因和外因,表现形式为微观结构特征与宏观力学特性。本文对黄土湿陷特性的微观研究进展及方法进行总结,最终提出在黄土湿陷微观特性研究中,在不脱离宏观力学特性研究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手段,以期为黄土湿陷灾害的预防及治理提供合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降雨作为诱发边坡重要因素,在边坡工程分析中需着重考虑。降雨对非饱和土质边坡稳定影响很大,本文通过不同强度降雨对非饱和边坡稳定性影响进行数值摸拟,研究表明非饱和边坡稳定与降雨强度密切相关,当降雨强度大到一定程度时,边坡稳定性迅速下降,在降雨停止后0.5~2 d左右边坡安全系数最小,随后安全系数逐渐恢复至天然状态,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针对降雨对非饱和边坡的影响,提出了坡表排水来减少降雨入渗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王飞 《科技风》2014,(18):158-158
湿陷性黄土这种特殊地质情况,是我们铁路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常见地质中的一种,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处理一直是个施工难题。本文主要就是针对湿陷性黄土的水泥土挤密桩处理方法进行了一个探讨,从湿陷性黄土的特征出发研究了黄土出现湿陷的原因,再通过一个具体的工程实例进行了水泥土挤密桩作用的探讨研究,来帮助以后铁路工程建设中的湿陷性黄土处理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黄土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土体,含水量不同,其力学性能指标差异较大。为进行延安宝塔山隧道结构建模分析,提出有效的湿陷性黄土隧道围岩加固处理措施,通过对黄土路基颗粒组成分析,对其物理和力学性质进行试验研究并提供相关基本物理及力学参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黄土的(干容重)孔隙比和含水量均是黄土的湿陷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该地区的黄土湿陷性很小,湿陷引起的危害较少。  相似文献   

11.
基坑工程的非饱和土问题一直是设计和施工中比较难解决的问题,由于非饱和土理论尚不成熟,在实际工程中往往按照饱和土理论进行设计,这样不可避免出现很多工程问题。而研究非饱和土的土-水特征曲线是非常重要一个环节,本文通过对浙江诸暨的一个典型基坑工程在降水后形成的两种非饱和粉质粘土取原状样和实验室制作成重塑样,从初始含水率、土的干密度、土的矿物含量和土的结构进行实验入手,分析其对水特征曲线的影响。得出土的持水能力越强,土水特征曲线越平缓。  相似文献   

12.
作者通过阅读大量资料、归纳总结出湿陷性黄土的若干问题,分析在不同环境下对湿陷性黄土灾害的一些对策与方法。内容包括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路基陷穴治理方法、黄土工程特性对隧道工程的影响、湿陷性黄土地区的高层建筑上部结构与基础和地基共同作用分析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19,(11)
黄土高原是古气候环境的历史藏在自然界用密码写就的一本本"秘岌"之一。黄土高原的黄土——古土壤序列对研究古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黄土——古土壤的交替出现,来研究古气候的变化旋回。研究发现黄土的颜色、粒度等与古气候变化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湿陷性黄土路基普遍出现的路基沉陷、路面开裂及过大的工后沉降等病害,以国道109线十七沟至清水河段路基1标为例,进行了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室内试验研究,从而为黄土地区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填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刘莉 《科技风》2011,(15):138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黄土地区筑路问题将成为重要技术研究项目。高速公路建设所遇到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压实、路基沉降以及膨胀(岩)土的处治等项工程技术问题的解决,均依托于对黄土的研究。本文通过对黄土地区高速公路的施工方法研究,提出了几点施工技术,以期为同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使用Ku-pF非饱和导水率测定系统,测量了交河生土原状样与重塑样的土水特征曲线和非饱和导水率,从非饱和土力学理论出发分析了土遗址的盐害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土遗址非饱和导水率随基质吸力的增大呈指数衰减,当交河生土的体积含水率小于渗透系数为6×10(-8)cm/s所对应的含水率时,水分及孔隙盐溶液向土体表面的相对运动速率明显减慢,易溶盐可能发生结晶作用.根据实测的非饱和导水率,由一维渗流的盐分运移方程可以描述土遗址中的盐分迁移趋势.  相似文献   

17.
依托对兰州原油末站勘察项目,通过试验研究饱和黄土地基CFG桩复合地基的承载行为,分析和总结油罐荷载作用下饱和黄土地基的沉降机理,以及对采用的CFG复合地基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后控制沉降性能,为油罐荷载作用下饱和黄土地基的沉降及控制措施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黄土成因入手,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常见加固处理方法,重点分析了灰土挤密桩现场施工方案和注意事项,得到灰土挤密桩法处治黄土湿陷性的基本效果,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湿陷性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研究,以辽西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具体工程实例,分别采用灰土挤密桩和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试验段地基,研究这两种地基处理方法并进行综合优化对比,总结地基处理的适用性。在对处理方案进行优化,对资源进行整合、有效利用,以此研究成果实现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中的推广应用,从而节省工程造价,提高地基处理效果,收到预期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为该地区工程项目的开展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0.
湿陷性黄土作为不良工程地质,广泛分布于内蒙古的各个地区,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力学性质,在公路施工过程中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其中湿陷性黄土边坡处理作为施工难点之一,被广泛讨论研究。文章主要介绍了几种湿陷性黄土路基边坡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