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在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间存在静摩擦力做功时 ,相互作用的一对静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 ,所以 ,不存在一对静摩擦力同时做正功 ,或同时做负功的情况。那么 ,人在原来静止的船上行走 ,人和船各自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分别都与人和船的运动方向相同 ,且人和船的动能都在增加 (水的阻力不计 )。这一现象与“相互作用的一对静摩擦力做功代数和为零”的结论相悖 ?其实不然 ,现分析之。如图 1所示 ,人站在静止于水面的船上的A点抬脚向右运动。此时 ,由于人的鞋底对船施加方向向左的静摩擦力作用而使船向左运动 ,如图 2所示 ,故人对船的静摩擦力对船…  相似文献   

2.
贵刊2008年第11期刊有曹贵章老师写的"关于一对静摩擦力做功的讨论"一文,该文以人在静止于光滑地面的小车上加速跑动的物理模型为例,从两个不同角度讨论了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做功问题,得出了不同的结果.笔者对此感到困惑,甚至质疑"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对系统做功的代数和为零"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张惠作 《物理教师》2010,31(6):37-38
《物理教学探讨》2009年第12期(上半月)刊登了《对“关于一对静摩擦力做功的讨论”的讨论》一文(后简称为《对》文).该文通过对两个例子的分析来说明“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做的功的总功等于零”的说法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正确.对此笔者不能苟同,并且认为该文对所列举的两例的分析和结论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4.
本刊2008年第11期上半月刊登了“关于一对静摩擦力做功的讨论”一文。其题目如下:如图1所示,平板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个人从车的左端加速向右端跑动。设人受到的摩擦力为F,平板车受到的摩擦力为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相似文献   

5.
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第一章“力”时,普遍反映摩擦力难学,特别是静摩擦力,更加难以掌握.由于第一章没有能打好扎实的基础,在第四章讨论做功问题时,对摩擦力做功更是混淆不清.本文就将摩擦力做功问题进行讨论归纳。  相似文献   

6.
贵刊2008年11月号刊登了《关于一对静摩擦力做功的讨论》一文,2009年12月号刊登了《对"关于一对静摩擦力做功的讨论"的讨论》一文。讨论的题目为:如图1所示,平板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个人从车的左端加速向右端跑动。设人受到的摩擦力为F,平板车受到的摩擦力为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相似文献   

7.
在思考摩擦力做功问题时遇到这样的疑惑:作用点的移动是否等同于作用点的位移:人走路静摩擦力是不是做功;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做的总功是否一定为零,通过思考分析,举例探讨,就上面的问题做了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由于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在概念、存在条件和作用效果等方面都很相似,所以。通常人们都忽略了它们之间的差别,认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是同一类力,把它们都归属为摩擦力,而实际上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力。本文从力学的基本原理出发,通过对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做功过程的理论分析和计算,给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做功特点及做功过程能量转换差异,从而得出结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是两类性质不同的力,即静摩擦力是一种非耗散力而滑动摩擦力是一种耗散力。  相似文献   

9.
有关摩擦力做功的问题,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各届学生中都有不少人存在如下一些模糊的认识: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运动的,所以无论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都一定做负功;静摩擦力一定不做功;滑动摩擦力一定做负功;系统内一对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所以系统内摩擦力的总功一定为零.为了澄清这些模糊认识,这里准备从下面三个方面谈谈摩擦力做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通过例题分析,分别说明了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均有不做功,做正功和做负功的情况,分析了摩擦力与其反作用力做功的情况,指出了静摩擦力做功与滑动摩擦力做功的主要区别。  相似文献   

11.
1.人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时,地面对人脚的静摩擦力对人做功吗?人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时,地面对人脚的静摩擦力方向与人的行走方向相同,但人脚没有在静摩擦力方向上发生位移,所以这个静摩擦力对人不做功.  相似文献   

12.
两物体间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2种.本文按这2种情况讨论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类比物体间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与产生的内能之间的关系,研究当磁场与导体存在相对运动时,它们之间的一对相互作用的安培力做功之和的绝对值等于系统产生的电能。两个模型虽然形式不同,但规律却非常相似,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4.
一个摩擦力可以对物体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做功的结果可能使物体的动能增加,也可能使物体的动能减少.而一对相互作用的摩擦力分别对两个物体做功,如果是静摩擦力,两个功的代数和一定等于零,它表明一对静摩擦力做功的结果使一部分机械能在两个物体间转移,而没有机械能和其它形式的能量的转化.如果是滑动摩擦力,这两个功的代数和一定是负值,它表明除了机械能在两个物体间转移以外,还有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一般情况下用公式“Q=f·s相对”求解摩擦而产生的热量较为简便.  相似文献   

15.
邓学明 《物理教师》2011,(12):11-12
引入形变功,建立合适的摩擦力锯齿模型来解释滑动摩擦力做功产生热,而静摩擦力做功,尤其是滚动时静摩擦力做功不产生热,从而较客观地反映出摩擦过程功与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摩擦力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能量发生转换或传递,所转化的能量可以用做功多少来量度.本文对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的做功情况以及能量转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静摩擦力做功以及在静摩擦力做功过程中机械能守恒问题,结合实例做进一步讨论。从而得出系统内静摩擦力做所做的功不会引起本系统机械能的变化,静摩擦力做功的过程。只能使系统内的机械能之间相互转化或在物体之间传递机械能。  相似文献   

18.
摩擦力的教学 ,尽管在《教学大纲》中属较低层次的要求 (A层次 ) ,但近几年高考试题中频繁考查 .在教学中 ,学生在学习摩擦力后 ,看起来都能理解 ,但遇到实际问题时就出错 ,或者束手无策不会解决 .笔者在教学中的体会是 ,摩擦力做功的是一个教学难点 ,由于摩擦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遇到实际问题时不少学生对摩擦力的做功感到困惑 .对此 ,根据笔者的教学体会 ,实例说教有助于学生理解摩擦力和掌握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下面通过具体实例对摩擦力做功浅谈两点教学体会 .一、静摩擦力做功的特点静摩擦力是产生在两个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之间 ,也就…  相似文献   

19.
例1质量为50 kg的某人沿一竖直悬绳匀速向上爬(两手交替抓绳子),在爬高3 m的过程中,手与绳子之间均无相对滑动,重力加速度取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绳子对人的静摩擦力做功为1500 J(B)绳子对人的拉力做功为1500 J(C)绳子对人的静摩擦力做功为0(D)绳子对人的拉力做功等于其机械能的增加解析:笔者从学生收集到两种典型思维过程,过程一:认为人匀速上爬,绳子对人的拉力等于人的重力(绳子对人的静摩擦力等于人的重力),爬高3m的过程中,绳子对人做功为W=fs=mgh=1500J;过程二:从功能关系角度出发,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人爬高的过程中机械能增加了,拉力(静摩擦力)对人做功了,W=△E=EP=mgh=1500J。  相似文献   

20.
一对作用力的总功,有以下三种情形:1.总功为零一对相互作用的力如果分别对两个物体做功,且这两个功的代数和为零,说明这对力做功的结果使机械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机械能并没有与其它形式的能发生转化.如果这一对力做功的代数和不为零时,则说明这一对力做功的结果是除了使一部分机械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此外还有机械能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