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实施,以标准的能力框架为基准,选取其中三个维度(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中16个具体指标,对9个省市1000余名中职教师专业素质开展了调查分析。调查发现,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专业课教师和文化课教师在专业素质结构方面表现差异较大,不同类别教师专业素质结构各异。教师专业素质中的主要问题包括:(1)专业实践知识严重缺乏。对于知识的类型、知识本质及其如何获得有效知识等方面亟待提升;(2)教育科研能力是短板,特别是实习指导课教师;(3)缺少企业合作与企业培训。近四分之一的教师没有参加过企业的培训,文化课教师基本没有接受企业实践;(4)缺少专业发展规划和发展平台。近四分之一的教师没能结合行业企业需求和专业发展需要设计。为此,需要针对不同类别教师有针对性加强专业的培训设计和职后教育,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的落实,确保职教教师队伍朝着标准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职教师素质是影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先决条件。本文从中职教师的知识、能力和人格等三个维度对中职教师素质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正确的职业发展观的树立、终身学习观的确立、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等方面简要探讨了中职教师素质提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深圳市中小学教师素质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教师的职业情感、知识需求、能力欠缺、教育教学科研和身心负担等方面情况的问卷调查,发现了深圳市中小学教师素质状况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就此从教师培养与培训的角度,提出了提高教师素质的若干对策,主要是:加强职业理想教育;加强教育专业训练;,致力于综合化和个性化教师的培养;加强教育实践环节;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注重教师身心保健。  相似文献   

4.
以中等职业学校来源于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教师为研究对象,从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三个方面调查分析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旨在分析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培养的优势与不足,并据此提出提高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议:进一步强化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突出办学特色;改善生源结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注重实践教学能力培养,提高"双师"素质;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5.
教师职业是一个不可任意替换的专门职业.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教育专业素质(职业道德、教育知识和能力)和学科专业素质(学科、知识和能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对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途径很多,我校着力于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是在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为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和学校的持续发展,以学校为基地,利用、并整合学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对教师进行的在职的继续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6.
根据2005年全国职教会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2006年12月26日,教育部、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正式启动了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非常重要的一个计划——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该计划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通过中央和省分级组织实施的方式,培训15万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其中国家级培训3万人,省级培训12万人;二是开发中等职业学校80个重点专业的师资培训包;三是实施中等职业学校紧缺专业特聘蒹职教师资助计划。  相似文献   

7.
为强化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改变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江西省高度重视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工作,大力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07年,全省用于职业学校教师培训经费总计达1228万元。  相似文献   

8.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培训标准的基本框架主要由职业教育理念与师德标准、学科专业知识与能力标准、专业教学知识与能力标准以及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标准四个维度构成。开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培训标准需要以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家职业标准以及教师教育的有关标准为依据,坚持层次性与发展性相统一、差异性与通用性相结合的原则,采用任务分析和功能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教师职业是一个不可任意替换的专门职业。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教育专业素质(职业道德、教育知识和能力)和学科专业素质(学科、知识和能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对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途径很多,我校着力于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是在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为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和学校的持续发展,以学校为基地,利用、并整合学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对教师进行的在职的继续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0.
《广西教育》2008,(21):95-96
为强化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改变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江西省高度重视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工作,大力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07年,江西省用于职业学校教师的培训经费总计达1228万元。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对中职工艺美术专业教师素质提高培训的实证调研基础上,从教师的基本信息、教学的基本信息、培训的基本信息等方面,分析出现阶段中职教师素质提高培训主要在师资总体、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从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课程和模式、建立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制定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职业中专学校英语教学现在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和困难,这其中既有社会现实因素、生源质量下降的原因,也有英语教材、教师、学校等等多种复杂的原因。如何正确面对这些困难,进而找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是现在职专英语教师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分析了职专英语教学的现状和困境,并从学生、教材、学分制、双师型、校本课程、评价体系等诸多方面提出自己解决该问题的对策,以期对现在的职专英语教学有所促进,对职教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中职硕士”是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而设置的一种新型的职业型学位,旨在培养中等职业学校高层次“双师型”教师。缄默知识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中职硕士”习得缄默知识的途径主要有现代师徒制、行动学习法、网络博客(Blog)式;其教学改革路径为教学目标岗位化,教学过程情景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评价多样化。  相似文献   

14.
教师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获得英语知识技能,提高思想道德品质,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英语人才。文章从基于核心素养开发英语课程、基于核心素养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等方面,对中职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方案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前,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存在着学历不高、知识更新能力较差、实践经验不足、教育学知识缺乏等问题.培养学校应当针对上述问题制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中,理论基础课应以培养学习能力为主,不必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深度,专业课应以实用的科技前沿知识为主,并有一定的专业宽度;对一般理工科毕业的教师补充职业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对专业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训练;重视实践环节;硕士论文要避免纯理论研究而应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开展了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有力地提高了我国中职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但中职师资培训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课程开发能力不足,培训中缺乏针对性,培训基地没有与企业建立实质性的联系,中职学校和中职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等。因而应通过构建"立体化"中职师资培训体系,建立培训的科学的动态调整机制等完善中职教师培训体系,使得中职师资培训迈向深入、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通过对当前我国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和建议,即科学、合理地调整高职教师的学历、知识、能力结构,构建高职教师可持续发展的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8.
采用自编问卷对广东省72所中职学校213名教师隐性知识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中职教师充分肯定隐性知识的存在性与重要性,在对隐性知识管理上虽存在不足,但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意愿.中等职业学校要重视隐性知识的作用,提高隐性知识的显性化与表达能力、营造分享环境与氛围、创设隐性知识管理平台与时机等途径,帮助中职教师有效管理隐性知识.  相似文献   

19.
开放的中专大语文教学观对教师的思想素质以及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专语文教学必须打破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框框,紧扣生活,挖掘人本内涵,全面走向开放。  相似文献   

20.
中职教师队伍建设是决定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一环,职业认同对工作投入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职业认同可以影响工作投入进而影响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为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提升中职师资队伍水平,通过对浙江省内5所中职学校的350名中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了描述统计与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中职教师职业认同对工作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浙江省中职学校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和工作投入水平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中职教师对自己职业的积极评价越高,愿意以“中职教师”自称的意愿越强,对职业荣辱与共的情感越强烈,工作过程中做出行动的倾向越强,都会对中职教师工作投入产生更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