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2 毫秒
1.
1.王菊珍的“百分数”我国科学家王菊珍对待实验失败有句格言,叫做“干下去还有50%成功的希望,不干便是100%的失败”。2.托尔斯泰的“分数”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在谈到人的评价时,把人比作一个分数。他说:“一个人就好像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则分数的值就越小。”  相似文献   

2.
一个人就好像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则分数的值就越小。  相似文献   

3.
一个人就好像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则分数的值就越小。[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1.王菊珍的百分数我国科学家王菊珍对待实验失败有句格言,叫做“干下去还有50%成功的希望,不干便是100%的失败。”2.托尔斯泰的分数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在谈到对人的评价时,把人比作一个分数。他说:“一个人就好像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分数的值则越小。”  相似文献   

5.
数学家格言     
我国科学家王菊珍对待实验失败有句格言:“干下去还有50%成功的希望,不干便是100%的失败。”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在谈到人的评价时,把人比作一个分数,他说:“一个人就好像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则分数的值就越小。”俄国历史学家雷巴柯夫在利用时间方面是这样说的:“时间是个常数,但对勤奋者来说。是个变数。用分来计算时间的人比用小时来计算时间的人时间多59倍。”华罗庚在谈到学习与探索时指出:“在学  相似文献   

6.
“如果一个分数的分子不变,分母越大,那么分数值越小”。这么一个简单的数学概念,到了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笔下却成了一条生动的哲理性警句:“一个人好比一个分数,他的实际价值好比分子,他对自己的评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分数值越小。”托翁这段话,还是30年前,我作为—个少年师范生时就被打动了——记在袖珍笔记本的扉页上告诫自己。后来给学生上数学课时多次引用过,每次都能引  相似文献   

7.
百分比天才,那就是一分灵感,加上九十九分汗水!——爱迪生等于少壮时代天赋的强力可以忍受许多纵欲的行为。而这些行为是等于记在账上的,到了老年的时候,是要还的。——培根分数一个人好象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则分数值越小——列夫·托尔斯泰比例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  相似文献   

8.
很多著名的科学家、作家都喜欢用数学语言作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事情或道理.近代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以“A一x+y+。”的数学公式来揭示他成功的秘密.他说: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代表少说空话大发明家爱迪生在回答什么是“天才”时说:“天才,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大文f川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好比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则分数的值就越小.”古希腊哲学家芝诺对他的学生说:“如果用小圆代表你们学到的知识,用大圆代表我学到…  相似文献   

9.
很多著名的名家学者都喜欢用数学语言作比喻,生动形象的说明事情和道理,或以自勉、或以诲人,既有发人深思的哲理,又有耐人寻味的情趣.一、用"数"写的数学比喻1.分数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在谈到人的评价时,把人比作一个分数.他说:"一个人就好像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则分数的值就越  相似文献   

10.
正作文的考核愈来愈多地采用"给材料写作文"(范围命题作文)的命题形式,即给考生一篇短文或—段话,让考生阅读后,按要求作文。如:"阅读下面一段活,分析它的中心思想并自拟题,写一篇议论性的千字文。"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就好像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的值就愈小。"  相似文献   

11.
托尔斯泰的分数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好比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则分数的值就越小。"雷巴柯夫的常数与变数俄国历史学家雷巴柯夫在利用时间方面是这样说的:"时间是个常数,但对勤奋者来说,是个‘变数’,用‘分’来计算时间的人比用‘小时’来  相似文献   

12.
语文和数学是相互独立的两门科学,似乎不挨边,但说话和作文时,如果能恰当地运用数学中的知识,不但能够增添趣味性,而且能够增强表达效果。请看伟人们的现身说法。正比例———“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鲁迅语)百分比———“我平生没有做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所谓的天才、灵感只是百分之一,百分之九十九是艰苦的劳动。”(爱迪生语)分数———“一个人好像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已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则分数值越小。”…  相似文献   

13.
《胜不骄》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导入新课时,我先放《龟兔赛跑》的录像,然后提问:兔子失败而乌龟获胜的原因在哪里?兔子和乌龟比赛后,它俩该怎么办?由于学生对这则寓言非常熟悉,同学们的发言非常踊跃。有的说,兔子生性腿长,跑得快,是由于它骄傲而失败的;有的说,乌龟生性腿短,跑得慢,由于它虚心勤奋而胜利;有的说,兔子要改正骄傲的坏毛病,失败不气馁,下次比赛一定会胜利。在讨论中,学生逐步懂得了:一个人就好像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则分…  相似文献   

14.
学生学习通分,懂得要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为了计算简便,一般应先找出原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而学生对于最小公倍数只会用短除法,如果要求他们一眼就看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学生觉得相当困难。那该如何让学生拥有一双能快速口答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慧眼”呢?  相似文献   

15.
学生学习通分,懂得要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为了计算简便,一般应先找出原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而学生对于最小公倍数只会用短除法,如果要求他们一眼就看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学生觉得相当困难。那该如何让学生拥有一双能快速口答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慧眼”呢?  相似文献   

16.
课堂场景学生学习通分时,懂得了要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后,为了计算简便,一般应先找出原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而学生对于找最小公倍数只会用短除法,要想一眼就看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学生觉得相当困难。该如何让学生拥有一双能快速看出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慧眼”呢?正在我一筹莫展之际,脑海中跳出了学生“帆”曾经在课堂上的一个回答。记得刚接触最小公倍数时(还没有学习短除法),学生“帆”就曾提出他会用自己的方法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他说:“只要用这几个数中的最大数,从1开始分别乘连续的自然数,等到乘出的积也是其他各数的…  相似文献   

17.
[课堂场景]学生学习通分,懂得要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为了计算简便,一般先应找出原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而学生对于最小公倍数只会用短除法,如果要一眼就看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学生觉得相当困难。该如何让学生拥有一双能快速看出几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慧眼”呢?  相似文献   

18.
“认识你自己”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伦理学方面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他教人要“自知自己无知”,要做一个有“德性”的人。在物质日益丰富而我们的精神却出现危机的今天,重温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刊中报     
《中文自修》2004,(11):32-33
大图和小图(外二章)王正天大圆和小圆如果我们和优秀的学者比学问,就好比画在地上的一个小圆和一个大圆,小圆是我们的知识,大圆是学者的知识,而两个圆圈以外的地方就是大家无知的部分。一个人掌握的知识越多,他的眼界和心胸就越开阔,就会对世间万物产生更多的好奇,从而激励自己不断探索、不断进取。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要趁现在的大好时光多充电、多积累,把自己从小圆扩大到大圆,还要进一步探索大圆以外的奥秘,从而做到膏出于蓝而胜于蓝。聚光和散光  相似文献   

20.
一个小男孩非常苦恼,因为他发现有好多事情,别的大孩子都知道,而他却总是不明白。“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懂,”母亲有一天对他说,“每个人一生要学的东西很多,如果在他七岁时就什么都懂了,那不是什么好事。”“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懂。”我喜欢这位母亲的话。不懂本身没有错,而如果认为不懂是因为自己比别人笨,从而自卑自弃,那就错了。也许,有人会对你说些他们懂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