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亲属称谓语也不例外。本文从英汉亲属称谓语的主要差异、英汉亲属称谓语差异的文化因素、英汉亲属称谓语之差异对于交际的要求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认为英汉两种语言都源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尤其是在称谓方面都蕴含着浓浓的不同的文化内涵,也受到不同文化的制约。必须在文化教学和交际时注重这一点。  相似文献   

2.
亲属称谓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民族心理、文化传统等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亲属称谓语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现在汉语亲属称谓语同时向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一方面系统内部称谓语逐渐减少,关系日趋简化;另一方面某些亲属称谓语向系统外部扩张,泛化为社会称谓语。  相似文献   

3.
亲属称谓语广泛存在于世界语言体系中,是确立家庭成员身份、疏通家庭成员关系的重要依据。不同社会文化语境下孕育出的亲属称谓语却不尽相同。日本亲属称谓语折射出集体主义至上、亲疏关系分明的东方文化;英亲属称谓语体现出欧美文化里强调个人意识的面子观念。本文从语言特性、礼貌现象和面子观念入手,选取日语、英语两种亲属称谓语为研究对象,针对两者中亲属称谓语在父系和母系、血亲与姻亲方面的相似之处及其原因进行论述,在日两者显著差异的基础上,探究背后东西方礼貌现象差异、日语中"亲疏观念"特殊体现的社会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4.
张静仪 《英语广场》2020,(11):51-54
英汉语中亲属称谓语体系极为不同,众多学者讨论了英汉语亲属称谓的对应及差异。由于时代变化等诸多原因,英汉语体系中的亲属称谓语本身也发生了一系列用法的变化。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亲属称谓语中"哥""姐"及其对应的brother和sister的用法变化,探究其背后原因。  相似文献   

5.
过去,对藏缅语由形态型到分析型演变趋势的研究只零星地提到,尚未有系统的论述。文章根据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研究成果,在梳理有关藏缅语语言转型论述的基础上,从亲属语言比较、语言结构特点以及古今语言比较等方面论证藏缅语由形态型到分析型的演变趋势。认为:藏缅语语言转型演变是全方位的,必须从语言的各个方面去观察、发掘语言的特点,使之建立适合藏缅语语言转型特点的理论系统;由于藏缅语不同语言在演变上存在不同的个性,所以必须区分不同语言的次类型;藏缅语虽然都已经进入到分析性阶段,但其类型特点不是齐头并进的,要从差异中发现其具体轨迹;必须科学地区分语言外部接触与语言内部转型的关系。由于藏缅语与汉语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弄清藏缅语的语言类型演变趋势对汉语史的研究能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亲属称谓语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存在于所有的语言当中。但是,每种语言都有其各自特殊的称谓体系,而每种体系都与其文化息息相关。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区分长幼辈分、父系和母系、血亲姻亲、亲属称谓的泛化来比较汉语、英语、日语中亲属称谓语的异同,并对其差异产生的文化根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汉语与英语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称谓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与汉语的称谓语在辈分、年龄、血缘关系、婚姻关系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对这些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对英汉翻译是十分重要的。为了将源语言中的亲属称谓语翻译成可以接受的目标语,应该采用恰当的方法,让目标语读者更好地理解源语言中的称谓语,达到顺利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亲属称谓语自称现象是汉语中比较常见的,但国内语言学界关注的不是太多。在曹禺的剧本中,人物的亲属称谓语自称多达130例。以这些例子为研究对象,从语义和功能出发,讨论了亲属称谓语自称的三大语义类别和三大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藏缅语与汉语的比较,反观汉语被动句的如下特点:汉语与亲属语言藏缅语在被动表述上没有共同来源;汉语被动表述有不同于其他语言的类型学特点;“被”字是构成汉语被动句的关键要素,也是汉语被动句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从藏缅语族语言反观汉语的被动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藏缅语与汉语的比较,反观汉语被动句的如下特点:汉语与亲属语言藏缅语在被动表述上没有共同来源;汉语被动表述有不同于其他语言的类型学特点;"被"字是构成汉语被动句的关键要素,也是汉语被动句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论称谓语的泛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汉语称谓语分为三个系统:亲属称谓语系统、社会称谓语系统和代词称谓语系统,它们都分别有泛化现象。本试析这三个系统内的泛化现象、使用的策略以及遵循的语用原则,并阐述汉语称谓语与礼貌问题的关系。中研究的是现代汉语。  相似文献   

12.
英汉称谓语及其文化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两大类称谓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差异,本文从物质文化、关系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深入地探讨了英汉称谓语存在差异的深层文化因素。这一对比分析有助于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学习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3.
在汉语和西方语言中,称谓语的使用有极大的不同。在亲属称谓方面,汉语比西语更加细化,不但讲究礼数,区分谦辞和敬辞,还区分直旁系远近亲等。在社会称谓方面,汉语的表达方式也更加丰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中西不同的历史、观念和宗教信仰。只有掌握其文化内涵,才能正确理解和使用两种语言中的称谓语,从而顺利完成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4.
英语和汉语是隶属于两个不同语系的"非亲属"语言。学习英汉两种语言需要对这两种语言的特性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分析出它们的差异。文章以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和沈从文的《边城》为例,分别从语义、词法和句法这三个层面来分析英汉语言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亲属称谓语是民族文化的一种体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宋书》中的亲属称谓语作为研究对象,对该书中的亲属称谓语进行了穷尽性的考察,并把亲属称谓按父系、母系、夫系、妻系来分析,发现《宋书》的亲属称谓语含量丰富且多样化。它反映了中古汉语单音词向复音词转化过渡时期单音词复音词并存、主用单音词的特点,同时部分亲属称谓语还保留了上古汉语亲属称谓"小辈不分性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英汉亲属称谓语的差异及其互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汉语称谓语丰富繁杂、分类精细、指称具体,而英语称谓语宽泛笼统、分类单一、语义模糊。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源是汉民族是以家庭为主体的农耕经济,以儒家化为主干,宗法意识浓厚;而英语民族是以个人为本位的商业经济,源于希腊罗马化,人成分较多。因此,翻译时对亲属称谓语的处理实非易事,本通过实例说明了亲属称谓语可采取包括归化法在内的五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7.
亲属间的称谓语是不同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但是在汉英翻译中.往往因为它们反映的是不同的文化氛围和意蕴.所以在翻译过程中的确有爱莫能译的困境。本文从亲属九族之间的相互称谓语的翻译逐一分析文化翻译中的局限性,以期证实在跨文化语际交往中,语言与文化有着很大差异,跨文化翻译很多时候只是一种美丽的神话。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称谓语的翻译为素材,对比了汉语和英语不同的语义特点以及因此而在称谓语的使用方面形成的鲜明个性,从而探讨造成称谓语翻译困难重重的根源。文章从称谓语变迁、礼貌标记、称谓语的使用3个方面进行阐述,得出在翻译时要区别对待汉英两种语言的称谓语,并要充分考虑其社交意义以便对等传达其实际含义。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亲属称谓不仅是一种普通的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亲属称谓系统,汉英这两种语言也不例外。本文将首先指出汉英两种语言中的亲属称谓语之间的差异。并深入分析蕴藏在这些差异之中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称谓语与称呼语内涵的阐释,分析了现代汉语中夫妻称谓语、称呼语的关系,进而探讨了现代汉语中的夫妻称谓语、称呼语与古代汉语及现代英语中夫妻称谓语和称呼语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