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社会称谓语是交际的先行官。近年来社会称谓语“亲”广泛地被使用于人们的日常交际中,可是对它的研究却寥寥无几。通过对它的产生、演变历史以及对其流行原因的分析,说明“亲”这一社会称谓语的出现和流行并非偶然,并对其未来的生命力持有相对肯定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美女"称谓语的流行过程分析它泛化的趋势.通过对它泛化的社会文化背景、语言学成因、言语交际功能以及它在具体语境中使用特点的探究,说明"美女"称谓语的泛化决非偶然,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并由此引发对社会称谓语有关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吴莉 《文教资料》2014,(31):114-116
当今社会女性称呼语“美女”一词流行,甚至有泛化趋势。本文从语言内部结构、现代女性称呼语发展、社会历史、社会心理等方面探究“美女”一词流行泛化的原因、发展脉络及其使用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称谓语能够体现一个人在社会中的身份、地位,跟随时代一起变化发展。女性话语作为边缘话语,近些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女汉子""女博士""绿茶婊"等网络流行女性称谓语的出现,反映了女性社会身份的变化,使人们对女性的社会地位有了新的认识。通过分析此类网络流行女性称谓语,有助于解读当代女性在社会中充当的角色,并有助于提高女性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5.
广东电白闽方言区对青年女性顾客的通用称谓语是“靓妹”“靓姐”,极少使用“美女”称呼。根据电白闽方言区青年女性顾客的称谓语的使用频率来分析其原因,发现交际双方的爱美心理、称谓语本身的语音条件、商业交际场所的不同、发话者性别和年龄的差异、地方民俗文化色彩等因素对青年女性顾客的称谓语的选用有很大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6.
提到网络流行语,我们不得不说,网络流行语一面是“流行”,而另一面是“语”。“流行”是为了满足我们跟上时代的潮流,“语”则是它作为语言也有其规律和特征。在网络流行语中有一类是称谓语,本文将从称谓文化视角简析网络流行语的构成形式和特点,以及网络称谓语的泛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社会称谓语是在社交场合应用的称谓语,反映人们的社会关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具有泛化现象。"领导"一词属于称谓语范畴,由于社会文化、语言系统演变及其自身特点等因素的影响,"领导"发生泛化,成为一个流行于大众之间的普通称谓语。本文主要分析了"领导"称谓泛化的具体表现和泛化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中人们在交际中总以某种言语形式称呼对方。语言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不同的民族有其不同的称谓系统。而称谓语是社交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种不同的称谓语往往反映出交际双方的角色身份、社会地位、亲疏关系、价值观念和传递着含蓄而丰富的情感信息。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若不了解对方称谓语的使用习惯就会造成语用失误,这样就给双方的交流带来极大的不便。通过对称谓语的定义、分类、功能等三个方面阐述中西方称谓语的异同和根源,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所产生的一些称谓问题。从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新视角来深化人们对称呼语这一语言现象的认识,从而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提高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水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社会称谓语是交际的先行官。近年来社会称谓语"亲"广泛地被使用于人们的日常交际中,可是对它的研究却寥寥无几。通过对它的产生、演变历史以及对其流行原因的分析,说明"亲"这一社会称谓语的出现和流行并非偶然,并对其未来的生命力持有相对肯定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称谓语是人的社会属性的直接体现,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符号和纽带。受文化知识、传统习俗、历史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汉英称谓语的运用各具特色。本文从通行性称谓语和临时性称谓语两个方面对汉英称谓语进行修辞伦理解读,以期能帮助不同文化背景语言使用者对于汉英称谓语的认识,增进其对称谓语文化中所蕴含的不同的修辞方式及伦理道德情谊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歧视性称谓语在本质上是一种语言歧视和语言暴力,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反映。当前社会,一些之前存在的和新出现的歧视性称谓语不断融入到我们新时期的语言生活中,这主要包括妇孺老弱歧视性称谓语、生理缺陷歧视性称谓语、职业身份歧视性称谓语、不端行为品格歧视性称谓语、禽兽什物等低贱物歧视性称谓语。倡导民主平等意识,根除社会歧视,加强相关法律制度建设,深入开展称谓语方面的研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教育行业的榜样引领作用是有效规避歧视性称谓语,促进语言规范和谐的最重要的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12.
从“小姐”“同志”称谓语指称差异看社会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称谓语是人们对个体或某个社会团体的集体定位在语言中的反应,因此,观察称谓语是观察社会的重要方式。对称谓语意义演变过程的分析也可以成为观察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手段。本文旨在通过对典型称谓语“小姐”“同志”的语义演变过程的分析,来研究这些变化出现的原因,并简略探讨相应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3.
以“屌丝”为例,分析流行称谓语的理据。流行称谓语的理据可以分为词内理据和词外理据,根据来源的不同词内理据,可以分为:语音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词外理据可以分为: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两种。本文主要侧重社会心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称谓是人类社会语言文化的一种普遍现象,往往反映特定语言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小说中的称谓语顺应社交世界、心理世界和物理世界等不同的语境因素,体现场合的正式程度,时空的转换,说话者的情感和性格等。对小说中称谓语的研究有助于文学作品的鉴赏和创造。  相似文献   

15.
在任何语言的交际中,如何称呼对方,都是一种重要的社交礼仪。称谓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社会现象。六十年代以来,称谓语问题日益受到语言学家、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关注和重视。我国学者中,陈原、赵元任、祝畹瑾、顾曰国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汉语称谓语进行了研究。国外学者中,欧文·特里普,以及Braum等详细介绍了西方称谓语的使用情况。本文探析了中英称谓习俗及其文化差异,使我们认识到:中英文化中的称谓语存在一定的差异,反映出人的社会属性,人际关系价值取向,同时也反映出整个社会的格局和价值观念;称谓语与社会的文化、…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纽带。探究交际中的语言运用,不仅能提高交际能力,而且也可以由此打开一扇了解传统文化的窗口。首先,我们应注意称谓语的运用。称谓语,顾名思义,就是在谈话中对他人的称呼。交际中“称谓”很重要,我们一开口,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怎样根据对方的年龄、身份、职业选择恰当的称呼,这就是语言交际中的“称谓语”。自商周以来,君臣有别,长幼有序的观念就早已根深蒂固。现在我们也在提倡“讲文明,懂礼貌”。汉语的亲属称谓最能体现中国人的“卑己尊人”的礼貌原则。  相似文献   

17.
王静 《海外英语》2011,(15):202-203
称谓语是人类社会语言文化的一种普遍现象,不同文化由于历史传统、民族心理等差异导致了称谓语的不同。在与英美人士的交际中,往往由于英汉文化的差异而不能理解彼此所用的称谓语,结果造成了交流的障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离不开称谓语,称谓语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夫妻关系也是人际关系的一种,通过将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夫妻"称谓词进行比较,深入探讨其反映的文化内涵,以帮助英语学习者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沟通的质量,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8.
风靡于现代大学校园的称谓语主要可以分为四类宿舍成员之间的“亲属称谓语”、校园社团成员之间的官职称谓语、陌生人间的虚拟亲属称谓语以及和“专业”、“性别”和“关系”相联系的其他称谓语。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校园文化的共同产物,这两种文化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校园文化根植于传统文化,而以“家庭观念”、“官本位思想”和“亲和观念”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推动着校园称谓语在与时俱进的校园文化中应运而生。这一奇特的语言现象与这两种文化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在校园生活乃至社会生活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称谓语是指说话人在语言交际中用于称呼受话人而使用的人称指示语.称谓语非常具有民族特色,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背景的称谓语数量和指称也不尽相同.称谓语主要可以分成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两大类;汉语中各种称谓名目繁多,而英语称谓则数量较少.中英称谓语的巨大差异是中英文化在语言层面上对社会等级权势、宗法观念、血缘亲缘关系及个体社会地位的投影与折射.本文试图通过对中英称谓语的比较对中西社会等级制度、宗法观念、性别差异、血缘姻缘的渗透及其价值取向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由于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所以对女性的称谓,一直都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对女性的称呼几经换用,但直到现在仍然没有可以得到所有人都认可的称谓.文章从改革开放以来对女性社会通称称谓语使用所面临的称谓困境做以简要描述,并重点运用面子理论对当代社会所使“美女”一词进行剖析,描述其使用现状并指出其使用所存在的问题,文章最后对研究称谓语的意义进行概括,并分析了称谓语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