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梳理“双减”政策背景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的机遇,剖析我国青少年俱乐部面临的困境并提出推进策略。研究认为:“双减”政策背景下,国家政策的支持、教育理念的转变、社会发展的需要等是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面临的重要机遇;现阶段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仍然面临发展容易受到制约和影响,缺乏高效的绩效管理体系,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与“家-校-社”联动不足等挑战。提出推进策略:明确促进青少年体质发展目标,转变传统发展理念;强化学校主阵地,促进“家-校-社”联动发展机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构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标准化管理体系,以此保障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等方法,深入研探“双减”颁布后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应对策略。“双减”颁布为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行业市场化运行创造了良好发展环境,促进了市场有效需求的不断增长,推动了青少年体育培训行业转型升级,加快了该行业与学校体育的融合发展。同时,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行业也面临市场秩序紊乱、供需难以匹配、全行业要素流通存在壁垒以及行业准入和监管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基于此,提出:创新盈利模式,引导培训机构履行社会责任;提升培训机构质量,满足消费群体多元需求;推进要素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健全体育培训行业准入制度,构建多元协同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3.
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我国体育培训业的发展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并为其质量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以“双减”政策为背景对我国体育培训业展开研究,并提出发展路径。研究认为,受相关政策出台、市场规模扩大、消费需求增长的影响,体育培训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依然面临以下现实困境:1)体育培训服务水平低下、培训质量不高;2)体育培训机构经营模式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3)体育培训行业监管缺失、标准体系不完善;4)体育培训市场发展不平衡、规模化发展受限。基于此,从政府、市场、社会3个层面提出发展路径:1)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完善政府治理体系;2)提高产品供给质量、满足新型消费需求;3)构建多元合作渠道、打造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倒逼国家教育部门对该问题的高度重视,进而让学生有更多闲暇时间和机会参与体育活动,在此背景下,青少年体育培训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采用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双减”政策下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业发展的机遇、挑战及对策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双减”背景下,体育产业蓬勃发展、政策强力驱动、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培训需求转型升级等是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业发展的重要机遇。当然也存在资源供给不足、市场组织混乱、政府干预过度、社会资本渗透过度等一系列挑战。提出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业要注重学员需求,促进有效供给、规范培训市场,坚持从严治理、转变政府职能,调整监管方式、优化融资环境,避免无序竞争等发展的优化之策,借助“双减”政策的动力,推动青少年体育培训业持续健康发展,使青少年向阳而生。  相似文献   

5.
引入政策情景分析视角,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和方法,构建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发展系统模型,探究“双减”政策背景下不同政策情景对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的作用路径及影响效果。在“双减”政策驱动下,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配套政策未能适应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的高速发展节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行业高质量发展。其中,单一政策产生的作用效果为“政府购买体育服务>税收优惠>科技引领>政府投入>准入政策”。从短期来看,实施“准入政策+税收优惠+政府购买体育服务”的政策组合,能有效缓解“双减”政策下因需求激增导致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行业失序、资源供需失衡等突出问题;从长远看,同时实施五套不同类型的政策效果较优,政策之间的互补性更强,覆盖面更广。因此,建议推进体育教育评价改革,引导市场良性发展;提高学校体育质量,协同构建课后服务;优化监管政策体系,严格规范体育培训;系统规划帮扶政策,创新市场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王淦玉 《健与美》2024,(1):115-117
中国“双减”政策的实施,旨在减轻学生的课业和校外培训的负担,青少年体育培训领域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文章首先回顾“双减”政策的出台背景、内容及达成的目标;接着分析当前青少年体育培训的现状,包括各类体育培训的特点和青少年参与情况,以及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文章进一步探讨“双减”政策背景下青少年体育培训面临的机遇,如体育意识提高、市场结构优化、教育融合以及社会支持增强;同时指出其中存在的挑战,包括市场调整、质量监管、资源分配和师资建设等方面。文章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意在为政策制定者以及教育机构和体育培训行业提供参考,共同促进青少年体育培训的健康发展。研究不仅有助于明确“双减”政策对体育培训行业的深远影响,也为相关利益方提供开展实际操作的策略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体育培训行业担负着青少年校外运动技能培养的任务,是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补充,也是我国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方法,调研"双减"政策下体育培训行业的机遇与挑战.研究认为:我国体育培训行业存在准入门槛低、规范程度不高、同质化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不足的问题;要抓住体育培训新项...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阐述小众体育运动发展价值、机遇与路径。小众体育运动发展价值:满足多元化体育需求,释放体育产业新动能,激发新时代社会活力。机遇:多领域体育政策布局带来利好,体育消费需求日趋多元化,行业获得社会资本广泛关注,项目属性契合奥运会发展趋势,新媒体与自媒体快速传播。发展路径:强化顶层设计,统筹项目协调发展;完善产业体系,延伸项目产业链条;加大场地供给,完善基础设施网络;重视人才培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宣传推广,普及小众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9.
运用逻辑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等,剖析北京冬奥会场馆功能转型方向与挑战,并提出转型路径。北京冬奥会场馆功能转型方向:以竞技功能为主导,积极服务全民健身;以多元经营为依托,推动冰雪产业链升级;以冰雪文化为引领,释放奥运遗产红利;以冰雪旅游为特色,赋能区域协同发展。转型挑战:缺乏落地方案影响功能转型效果,运行条件约束影响功能转型效率,技术要求复杂影响功能转型成本,业态融合短板影响功能转型基础。转型路径:推进宏观政策落地,实现场馆红利互融共享;满足群众冰雪需求,促进冰雪文化空间塑造;注重竞技功能实现,提供国际水准场馆保障;实现整体性布局,构建场馆产业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0.
陈莹 《辽宁体育科技》2021,(3):43-46,58
在国家倡导以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为根本出发点的大背景下,如何抓住青少年体育培训+赛事协同发展的机遇,撬动青少年体育市场,战胜挑战,使其成为青少年体育发展的先行军,是当前青少年体育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青少年体育培训+赛事协同发展进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期为促进我国体育培训+赛事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雨彤 《体育风尚》2023,(6):126-128
体育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帮助青少年减轻课业负担,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投入体育锻炼,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1年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就此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词。本文就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体育工作开展所面临的共性问题为研究基点,结合“双减”政策落地给予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带来的发展机遇,并就“双减”政策视角下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提出建议,从而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体质健康关乎人民幸福、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中小学体育是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全面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双减”政策背景下,为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基于场域—资本—惯习分析框架,对中小学体育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现实困境与纾解路径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中小学体育中孕育“强体、立德、增智、育美、尚劳”功能,具有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价值意蕴。当前,我国中小学体育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现实困境体现在:学校分层体育位置边缘化,学校体育开展的资本保障供给不足,“唯分数论”传统惯习固化,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基于此,提出“双减”政策下中小学体育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纾解路径:以提升学校体育场域位置为关键,不断提高青少年运动技能;以不断完善学校体育资本供给为保障,提高中小学生课后体育服务质量;以破除“唯分数论”传统惯习为导向,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多源流理论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消费政策的发展历程。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体育消费政策主要经历了初步发展、快速发展、体系化发展、精准化发展四个阶段;政策变迁是问题、政策、政治三大源流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体育消费市场活力不高、居民消费水平低下是政策变迁的主要问题源流,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利益相关者的自身诉求是政策变迁的政策源流;党先进的执政理念与国民情绪的导向是政策变迁的政治源流。建议未来有关部门在政策制定上要关注群众体育消费需求,监督政策实施的矛盾与危机;搭建利益表达平台,丰富政策源流层次;践行政策发展理念,优化政策治理环境;促进三流耦合,增加“政策之窗”开启的频率,促进体育消费政策的落地实施。  相似文献   

14.
对安徽省体育健身娱乐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市场份额等进行研究。认为:场馆中心类、健身活动站点类、个体健身健美中心类等多元化产业结构相对稳定;产品结构尚不成型,占地小、受众广的趣味运动型健身娱乐产品,未能在社会中形成规模性市场;城镇市场份额优于农村,“人多势不众”状况十分突出。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尽快将全民健身服务业的发展纳入省内服务业优先发展行业,制定有利于体育健身服务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和经济政策,加大对竞赛表演业的扶持力度,加快类别型社会体育健身指导员培训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篮球作为备受青少年热爱的体育项目,其培训机构在政策调整下的现状显得尤为重要。了解发展现状并制定相应对策,成为培训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该文通过对青少年篮球培训机构规模、分布、类型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揭示了青少年篮球培训机构在学员招募、教练团队建设、赛事与活动组织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在理解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该文提出了一系列应对“双减”政策的战略性对策,涵盖了优化培训课程设计、提升教练团队水平、加强与学校合作等方面,旨在调整培训机构的经营模式和服务内容,以适应新的政策环境。通过合理的实施方案,青少年篮球培训机构可更灵活地适应政策要求,确保培训的质量和效果。该文有助于青少年篮球培训机构更好地理解并应对“双减”政策,并对体育培训行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采用数理统计、文献研究以及逻辑分析等方法,基于培养理念、管理体系和竞赛体系3个维度,分析了美国篮球后备人才高中阶段的培养模式;在协调治理理论的视域下,探寻了家庭、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政府、企业等主体的关系和协作机制。得出:美国高水平篮球后备人才的持续涌现得益于社会体育意识所提供的内驱动力、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的有效承载、政府合理的政策供给以及企业的积极参与。美国篮球后备人才高中阶段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启示:(1)夯实校园篮球基础,推进体教融合的深化发展;(2)激发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的活力,释放其功能,寻求组织间功能的弥合;(3)增强青少年体育协会法制供给和内部制度建设,规范组织运行机制;(4)注重家庭体育文化的培育,提高全社会对体育价值的认同。  相似文献   

17.
西部体育产业开发的思路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祝莉 《体育科学》2002,22(3):46-49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等方法,对西部体育产业开发的优势、机遇和基础作了分析和论证,结论: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能够实现体育产业跨越式发展。建议:研究和制定有利于发展西部体育产业的政策;进一步培育和开发体育市场;实现西部体育产业的超常规发展;建设体育经济管理人才队伍;促进西部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研究法,以日本政府颁布的有关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政策及主要措施为依据,对二战后日本政府促进青少年健康机制进行了社会学分析,对日本政府振兴社会体育的政策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各项基本法律的颁布和实施下,保障了日本学校体育的和谐发展,日本政府对学校体育的重视和资金的大量投入,是日本青少年体质健康得以大力改善的主要原因。认清当前战略机遇与主要挑战,积极借鉴日本青少年体育规划的成功经验,提高认识、紧抓主题、统筹协调以促进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文本分析、逻辑分析等方法,回顾澳大利亚青少年体育政策演变历程,并提炼经验,旨在为我国青少年体育政策提供启示。澳大利亚青少年体育政策演变历程:维持“原生态”发展格局的萌芽期,政策连续性欠佳的探索期,政策体系日趋完善的成熟期。经验:强化政策协同,促进青少年体育文化治理;扩大政策普惠,回应弱势群体体育关切;完善政策框架,助推顶层设计顺利实施;强化政策监管,更加彰显政策溢出效应。启示:完善协同治理机制,提升青少年体育文化服务效能;细化弱势群体政策,实现普惠理念向行动转化;搭建优化政策框架,加强核心与配套政策衔接;完善政策监管机制,推动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运用内容分析法等,对我国体育消费试点城市相关政策以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推进策略。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发展经历了探索期、申报期、建设期、评估期四个阶段。政策文本方面,基本政策工具呈现供给型政策工具成为试点核心、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较为均衡、需求型政策工具占比分化明显的特征;政府绩效评估方面,呈现试点工作目标导向基本形成、明确进程分工、成效多元创新的特征。试点城市发展总体特征:多元业态融合发展,产品供给提档升级;深化体育机制改革,监管机制尚需完善;扶持市场主体发展,目标定位趋向同化;建立试点评估制度,开展体育消费统计。推进策略:加大体育产业要素供给,强化体育消费机制保障,分类培育体育市场主体,开展示范城市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