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形成了新的预设与生成关系,一方面语文学习过程中结论的丰富性、过程的开放性和思维的多向性决定了生成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过程,具有不确定性和多样性,生成的结果是实际意义上的学习目标;另一方面对一定的生成(结果)来说,一定的预设是必不可少的,它是生成学习的起点,也是教师核验反馈信息和促进学生下一步学习的一个重要依据,而预设又意味着在动态生成过程中设置了固定程序和目标,于是预设与生成在今天已演化为一对矛盾关系。我们必须直面这对矛盾,从教学的角度来说,要消除对立,保持统  相似文献   

2.
教学设计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构想,一种预设。它体现某种教学理念,是对教学理念的诠释。任何教学设计都要依托一定的教学理念进行。新的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四大理念:即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要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因此,我们要实现有效的语文教学,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应该把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上,学生语言的习得上,放在情感的熏陶上,学习方法的培养上。  相似文献   

3.
进行教学预设是语文教师一项常规性的工作,同时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与教学预设相关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需要我们去深入了解、分析并加以整合。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做好与教学预设相关的工作就如同“磨刀”,进行教学预设就相当于“砍柴”。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磨刀”,使教学预设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一、在熟知课程总目标、阶段目标、该册教科书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进行教学预设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预设的一个重要环节。而许多教师在预设教学目标时,往往存在着比较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如一位语文教师在语文社S版(以…  相似文献   

4.
薛正桧 《广西教育》2014,(45):28-28
正越位,这是足球专业术语。这里借用"越位"一说,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前瞻意识,做好教学预设,对学生的学情有清晰的认知,在教学引导时能够做出一定的预判,在教学过程中和教学后能够及时反思,体现教学的前瞻性、针对性和补偿性。"越位"并非是越权越界,而是指有广阔的视野,对教学反应有清醒预判,并能够采取对应措施加以控制和补救。一、越位预设,体现教学前瞻性教师在课堂教学准备阶段就需要有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被新的教学模式所取代。现如今"预设"与"生成"成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较为关注的教学模式,但是一些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的预设与生成上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预设与生成的概念进行分析,提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的影响因素,指出高中语文教师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应用预设与生成教学模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以便更好地优化语文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6.
李梅芳 《教师》2014,(22):92-93
正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每一分钟都在孕育着创造,都将可能诞生一种新的方法、新的思想和新的创意,已由完全预设不断地走向动态生成,而这精彩的生成,有的在我们预设之中,有的在我们意料之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从关注预设的教案,走向关注学生、学情和生成,面对课堂上的"阴错阳差""节外生枝""灵光一闪",我们不能视而不见,而需要智慧地引领,使学生在动态生成中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心灵共舞的家园。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处理好预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它的每一分钟都可能诞生一种新的想法、新的创意,它已经由完全的预设不断地走向动态生成。而这些精彩的生成,有的在我们的预设之中,有的在我们的意料之外,这就需要教师要弹性预设教案,以此来促进动态生成,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心灵共舞的家园。  相似文献   

8.
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丰富的人文性。灵性是语文教学赖以生存的根基,语文能开阔学生的生活视野,提升人生境界,丰富精神底蕴。感悟魅力语文,激活灵动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感悟、体验的智慧,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做好预设,焕发课堂生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文本和生本的特点,要在备课中,做好预设,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质疑氛围,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获取语文知识,提高语文修养。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巧妙预设,来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学生朗读课文时,我们应该把握他  相似文献   

9.
"泛生活化倾向"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过度追求语文教学的社会功能,把非语文学科的知识引入语文教学,从而淡化语文特征的一种倾向。这种"倾向"实际是对语文教学方向的一种偏离,这种倾向下的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失去了语文的教学功能,学生对汉语言和文学的感受更无从谈起。一、语文课堂上"泛生活化倾向"表现:预设脱离语文语文课的预设要围绕"语文",通俗地说,就是要"抠字眼"、"抠谋篇",这样的语文课才有语文的味道。实际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每一分钟都在孕育着创造,都将可能诞生一种新的方法、新的思想和新的创意,已由完全地预设不断地走向动态生成,时时在彰显着课改的多彩魅力,演绎着课改的新理念。而这精彩的生成,有的在我们预设之中,更多的在我们的意料之外。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关注预设的教案,走向关注学生、学情和生成。面对课堂上的“阴错阳差”、“节外生枝”、“灵光一闪”,  相似文献   

11.
新的课程改革全面铺开以后,我们能够清楚地发现“预设”和“生成”这两个新鲜的词语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频率相当之高。究其原因,我们发现它们的出现,并不是偶然,而是新课改前提下的必然产物,它反映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也的确给新课改前提下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的生机与活力。与此同时,我们同样能够发现随之而来的是在这两个概念之下所派生出来的诸如“科学预设”“和多彩生成“”,静态预设”和“动态生成”“,计划预设”和“变化生成”“,开放的预设”“与精彩的生成”等一系列“与预设”“和生成”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教育教学理念,真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是透过“预设”与“生成”的教育教学理念的背后,也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最终让我萌生把我思考的结果写出来供大家参考的想法,是源于最近我参加的一个教改研讨会。会上听了几个老师的课,我发现执教者“在预设”“和生成”问题的操作上,有许多问题值得拿出来与大家商榷,这里我想把它列出来,供语文界同仁共同探讨。22一、课堂教学过分强调预设的程序我们知道,如果从语文课堂教学的层面来说“,预设”一般是指在语文教学活动之前,教者对学生可能经历的过程和自己所要达到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吴伟 《考试周刊》2010,(18):65-65
课前预设是教学规划实施的蓝本,动态生成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作。长期以来,通过对课堂教学的预设取得教学成功是教师的不懈追求,我们总是在孜孜不倦地追求“预设”和“生成”的和谐统一。但是,事实往往总是那么不尽如人意,总有预设之外的意外发生,即“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矛盾。我试就小学语文教学中“预设”与“生成”之间矛盾产生的几种情况作一些具体分析,旨在追求语文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相融合的完美境界,提出看法,以求在痛苦的矛盾中反思、探究,终能如凤凰般获得涅磐。  相似文献   

13.
正一、认识语文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中预设与生成在今天已演化为一对矛盾关系。一方面,语文学习的动态性、开放性决定了生成的多样性;另一方面,课堂教学前的预设是不可或缺的,它作为生成学习的基石,也是检验和反馈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然而预设既是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设置步骤与目的,可是在动态的过程中,这些原本的预设通常会被打乱。于是,预设与生成在今天已演化为一对矛盾关系。我们必须直面这对矛盾,从教学的角度来说,要消除对立,保持统一;从认知角度来说,要使教学预设转化为生成。怎样实现这种"统一"和"转化",就是进入新课程的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当前,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容易陷入"重预设轻生成""重生成轻预设"这两种误区,无论是哪一种误区都不利于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将会出现更多不确定的生成因素,要使教学成为一种艺术,教师只有充分预设,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锤炼自己,机智果断地采取有效措施,才能从容地面对生成。  相似文献   

15.
预设研究一直存在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两种分析视角,从新格莱斯视角对预设进行语义—语用界面的分析是本文新的尝试。通过预设触发语将预设现象分为三种,并在新格莱斯视角下根据不同意义解释模式对预设现象分析。  相似文献   

16.
董珊序 《海外英语》2015,(9):205-206
预设研究一直存在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两种分析视角,从新格莱斯视角对预设进行语义—语用界面的分析是本文新的尝试。通过预设触发语将预设现象分为三种,并在新格莱斯视角下根据不同意义解释模式对预设现象分析.  相似文献   

17.
正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的预设是服务于课堂教学的,与课堂教学的生成组成课堂教学中的辩证统一体。但教学的现实则让我们看到,数学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也有发生矛盾的时候,我们又将如何应对和处置呢?笔者结合自己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谈几点比较肤浅的感受。感受一:不可回避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材和教学要求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尤其要求教师一定要在新的理念下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适当调整教学  相似文献   

18.
新的课程改革全面铺开以后,我们能够清楚地发现预设和生成这两个新鲜的词语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频率相当之高,究其原因,我们发现它们的出现,并不是偶然,而是新课改前提下的必然产物,它反映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也的确给新课改前提下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和活力。与此同时,我们同样能够发现随之而来的是在这两个概念之下所派生出来的诸如科学预设和多彩生成、静态预设和动态生成、计划预设和变化生成、开放的预设与精彩的生成等一系列和预设与生成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教育教学理念,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是透过预设与生成…  相似文献   

19.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建构新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它是由学生原有知识,各自的认知体系及个性等方面因素决定的。要想让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教学的预设必不可少,只有精心"预设",才能精彩"生成",让课堂处处妙笔生花,荡起智慧的涟漪。放眼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我们发现很多老师往往只单纯的注重知识体系及知识生成的预设,而对语文教材和课堂中蕴含的以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的人性化建设却缺乏预设,从而使语文课堂失去了最基本的育人功能,偏离了新课程理念的本真。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教学中优化预设,达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心智水平的和谐发展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胡益群 《贵州教育》2010,(16):37-38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每一分钟都在孕育着创造,每一分钟都可能诞生一种新的方法、新的思想和新的创意,已由完全地预设不断地走向动态生成,时时彰显着课改的多彩魅力,演绎着课改的新理念。而这精彩的生成,有时在我们预设之中,有时在我们意料之外。面对具有不同个性和复杂心理活动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都可能遇到事前难以预料的特殊问题,影响了教学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