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粘与黏     
<正>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于1988年3月25日《关于发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联合通知》中恢复使用"黏(nián)"字,在表达"黏"的概念时,恢复使用"黏"字,如:黏膜、黏液、黏度系数、黏性等;在表达"粘(zhān)"的概念时,使用"粘"字,如:粘贴等。  相似文献   

2.
粘与黏     
<正>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于1988年3月25日《关于发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联合通知》中恢复使用"黏(nin)"字,在表达"黏"的概念时,恢复使用"黏"字,如:黏膜、黏液、黏度系数、黏性等;在表达"粘(zhn)"的概念时,使用"粘"字,如:粘贴等。  相似文献   

3.
粘与黏     
<正>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于1988年3月25日《关于发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联合通知》中恢复使用"黏(nin)"字,在表达"黏"的概念时,恢复使用"黏"字,如:黏膜、黏液、黏度系数、黏性等;在表达"粘(zhn)"的概念时,使用"粘"字,如:粘贴等。  相似文献   

4.
粘与黏     
正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于1988年3月25日《关于发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联合通知》中恢复使用"黏(nin)"字,在表达"黏"的概念时,恢复使用"黏"字,如:黏膜、黏液、黏度系数、黏性等;在表达"粘(zhn)"的概念时,使用"粘"字,如:粘贴等。  相似文献   

5.
粘与黏     
<正>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于1988年3月25日《关于发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联合通知》中恢复使用"黏(nin)"字,在表达"黏"的概念时,恢复使用"黏"字,如:黏膜、黏液、黏度系数、黏性等;在表达"粘(zhān)"的概念时,使用"粘"字,如:粘贴等。  相似文献   

6.
粘与黏     
<正>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暑于1988年3月25日《关于发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联合通知》中恢复使用"黏(nián)"字,在表达"黏"的概念时,恢复使用"黏"字,如:黏膜、黏液、黏度系数、黏性等;在表达"粘(zhān)"的概念时,使用"粘"字,如:粘贴等。  相似文献   

7.
粘与黏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于1988年3月25日《关于发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联合通知》中恢复使用"黏(ni偄n)"字,在表达"黏"的概念时,恢复使用"黏"字,如:黏膜、黏液、黏度系数、黏性等;在表达"粘(zh仭n)"的概念时  相似文献   

8.
“粘贴”(zhantie)一词易被误读为“niantie”,或是受“粘”(nian)字的高活跃度影响。表达“胶水或糨糊之类物质所具有的黏糊性质”的异体字“粘”和“黏”,经2003年《264组异形词整理表(草案)》整理,已淘汰“粘”字,只使用“黏”字。但社会使用习惯倾向于前者,要改变人们的这种使用习惯,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做好辨析工作,汉字输入软件也应作相应的修改。  相似文献   

9.
《七根火柴》一文有三句话使用了“粘”字:①他……手指触到了一点粘粘的东西。②果然,在裤袋底部粘着……面粉……⑧……打湿了的头发粘在前额上……“粘”原来有两个读音,一读zhān,一读nián,在读nián的时候有一个异体字“黏”,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已被淘汰了,《语文知识》1993年第7期《“粘”字的读音》一文也如此说。然而1988年  相似文献   

10.
说"黏"和"粘"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黏"、粘"以音别义实行分立,是一件好事.但因为留了一个"粘"字读nián同"黏"的尾巴,以致语用中两字发生牵混,时下"黏附"等复合词之第一语素作"黏"即属误用,换为读zhān、作动词用的"粘"字才对.  相似文献   

11.
“粘”与“黏”是音义不完全等同的两个字。“黏”音 nian,①像糨糊、胶水等所具有的能使一个物体附着在另一个物体上的性质。如黏液、黏胶。也指具有黏性的。如:黏豆包、黏汗、泥黏雪滑。②特指骈俪文字或近体诗上联对句与下联出句之间的平仄协调。平仄  相似文献   

12.
一、报刊中有回避使用"黏"字的倾向 笔者最近在阅读报刊时发现,许多报刊往往有回避使用"黏"字的倾向,不管是表示动作的"粘",还是表示性状的"黏",习惯上都喜欢写成"粘".比如《人民日报》等一些权威报刊有这样的句子:  相似文献   

13.
现代陕西方言的如下语法特点可以从《金瓶梅》里找到根据:1.逆序构词如“菜蔬(蔬菜)”“找寻(寻找)”“齐整(整齐)”等;2.“家”字用如复数标志“们”,周至等处阴平调的“我、你、他”加上“家”字表复数和领属;3.耀州等处“的”字相当于“着”字,而西安一带“着”字用在句末表示将然时态。  相似文献   

14.
新辨析     
《新读写》2011,(9):17-17
粘黏 粘、黏原本是同字异形。从字形结构分析,二字都是形声字,声符均为“占”,形符虽一为“米”一为“黍”,但二者性质相同,都是做黏合材料的粮食,所以形虽异,义却同。  相似文献   

15.
多音字教学让学生死记硬背读音和词组,会给学生造成记忆上的负担,而且只要稍一变换词语,学生就无法判断读音了。怎样才能使学生灵活地记住多音字呢?经验告诉我,教多音字的关键是要先让学生了解字义,然后据字义定音。如: 声调不同,意义不同。如“饮”字。当它作“给牲畜水喝”讲时,读yìn,如饮马;当它作“喝”或“可以喝的东西”讲时,读yǐn,如饮水思源、冷饮等。 声母不同,意义不同。如“传”字。当它作“记载”讲时,读zhuàn,如外传、小传等;当它作“转授”讲时,读chuán,如传达、传说等。  相似文献   

16.
长横 多用于一字之横担者。起收有方圆藏露之分,行笔有提按快慢之别。如“不”字的上横,中部略按。从位置上,又分上弧横、中弧横、下弧横。居上时皆覆其下(如“不”字),居下时则皆承载其上(如“五”字),中长横对结体起重要架构作用(如“著”字)。从形态上看,有细长横(如“五”字)、曲长横(如“果”字)等。  相似文献   

17.
王正 《学子》2003,(2):54-54
《七根火柴》课文里有三处使用了“粘”字:①他……手指触到了一点粘粘的东西。②果然,在裤袋底部粘着……面粉……⑧……打湿了的头发粘在前额上……在教学中,老师告诉同学说,“粘”有两个读音:zhān 和 nián。根据上下文和具体语境来确定该读zhān 或 nián。说上面的①读 nián,②和③都读zhān。这是吴迪念初中时学语文课文学的。现在她上高中二年级了。老师在教学中恰巧又举了《七根火  相似文献   

18.
一、字的教学。要注意讲清多音字的不同读音。例如“还”,有“huán、xuán”等读音。读“huán”时作“返、归、回来”讲,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卿但暂还家”等句中的“还”字都读“huán”。读“xuán”音时作“转身”讲,如《扁鹊见蔡桓公》中的“扁鹊见桓侯而还走”。要注意讲清古今字和通假字的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目标:1.大概念:(1)人们可以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来表达,这样体现了他们的智慧。(2)幽默表达是有一些方法的。比如,巧用谐音双关、如法回应,可以化解烦恼与矛盾,使人与人关系融洽。2.知识与能力:(1)会认、会写生字“梁、聪、诣、禽”。(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注释等理解文言文的意思。(3)通过研读关键语句,感受杨氏之子的“甚聪惠”。体会杨氏之子应对孔君平对话的巧妙。  相似文献   

20.
才(c&#225;i)、材(c&#225;i) 辨析:“才”本义指才能。也指有才能的人,如才干、才气、干才、德才兼备等;。材”本义指木材,泛指材料,引申为有才能的人。如木材、药材、人材等。“才”主要用于人,而“材”主要指木料、资料等事物。只有在指称有某种特长的人时,两字通用,如“人才”同“人材”。“才”能够作副词,如刚才、才来等,而“材”却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