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隐型文化是相对于显型文化而言,课程作为文化主体的存在,也可分为隐型课程和显型课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隐型课程的功能越来越突出,其在个体发展过程中的影响越来越明显,隐型课程因此而受到人们的重视。职业教育隐型课程与学校文化、教师与学生文化、大众文化等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隐型文化是相对于显型文化而言,课程作为文化主体的存在,也可分为隐型课程和显型课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隐型课程的功能越来越突出,其在个体发展过程中的影响越来越明显,隐型课程因此而受到人们的重视.职业教育隐型课程与学校文化、教师与学生文化、大众文化等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的教师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教师的关系角度来看,涉及教师与课程之间的关系、教师对课程开发的影响等问题;从教师自身在课程开发中的角色、行为或素质的角度来看,涉及课程开发中的教师角色定位、教师课程能力、教师课程权力等问题;从教师在课堂层面的课程开发角度来看,涉及教师课程创生问题。未来对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教师问题的关注,可以从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两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4.
职业教育的质量高低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是教师,二是课程;挪威的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特点对职业教育的质量高低提供了充分条件,文章从课程的角度分析挪威职教教师的培养特点:国家核心课程的原则和框架为职教教师培养机构提供了思想基础;HIAK大学学院职教教师课程中的“从做中学”课程设计思想、八个方面的课程设计原则、五项能力要求等使挪威在职教教师培养中独具特色,为我国提供了思考课程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农素兰 《教育与职业》2022,1003(3):103-107
课程思政建设是职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探索"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根本问题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在"知识诠释面"与"意义生成面"、本体限制性与"他我"定向限制、"刺激—反应"强化训练与"发现—建构"意义学习、"主—客"体纵向教导型与师生双主体横向交互型方面存在二元选择性矛盾.基于此,以如何呈现、如何理解、如何教学、如何角色定位为逻辑切入点,从教育文化哲学视角,探究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新思路:提升教师课程二次开发的能力,生成课程思政认知的文化契合域;以个体先验、经验为基础,搭建学生"自我"与"他我"课程思政认知的文化汇合域;营造课程"再语境化"的智慧生长空间,架构学生"发现—建构"课程思政文化学习域;塑造师生双主体横向交互型关系,生成课程思政文化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刘萍 《中等职业教育》2013,(8):14-15,21
职业教育发展到现阶段,课程改革的重心已经由软硬件等方面的基本建设进入到了课程体系及内涵建设的深水区,课程体系及内涵建设的核心目标其实是课程文化的建设。笔者从事职业教育工作多年,在工作过程中对职业教育课程文化建设方面有些拙见,现结合当前职业院校课程文化建设中的现状将之提出,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7.
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文化选择研究对于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及促进个体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目前,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文化选择存在着文化权利制约文化选择、课程功能影响文化选择和课程评价阻碍文化选择三个方面困境。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文化选择功能,应将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作为校本课程开发中文化选择的重要对象,将实现个体与文化双重发展作为校本课程开发中文化选择的价值追求,将提升评价的科学合理性作为校本课程开发中文化选择的必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我国职业教育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整体状况不容乐观,而且现有与职业教育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培养相关的研究成果数量较少,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难以为职业教育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培养提供指导.文章从职业教育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培养的主体、内容、方法和评价方法四个方面对德国、澳大利亚和美国三个典型国家职业教育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培养的经验进行了梳理,以期为我国职业教育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培养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9.
教师教育专业化与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总被引:79,自引:0,他引:79  
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一方面需要考虑教师教育专业的边际或双专业性质 ,把普通文化知识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学科专业课程、教育技能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 ;另一方面根据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确定各类课程的基本结构 ,并根据不同类型的高校选择不同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策略 ,逐步把定向型课程模式转变为开放型课程模式 ,为我国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培养出高质量的合格教师  相似文献   

10.
帕拉梅·博洛廷·约瑟夫认为课程文化是课堂上和学校里公开或隐蔽的信念、行为和价值观体系.他对课程文化进行了分类,并提出了课程文化的分析框架和课程文化建设的方法.约瑟夫的课程文化思想在尊重多元的课程文化、唤醒教师课程意识、提升教师个体课程文化、采用双管齐下的课程建设方式等方面对高职院校课程建设具有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学分制、弹性选课与课程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弹性选课是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受教育者发展需要的重要举措。职业学校与高等院校弹性选课的主要区别一是必须加强选课指导,二是应在总学分不变的前提下,允许文化课、专业课学分在一定程度上的融通。学分制管理实质上是对“选择”的一些限制和规定,学分制最本质的内核是对弹性选课的支持和保障。弹性选课既是教学制度的变革,更是教育观念及其具体体现的课程模式的深层次改革,必须依托相应的课程模式才能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网页设计员和网站管理员的职业岗位能力分析,设计了课程的整体教学方案,并介绍了课程内容及目标、能力训练项目的设计以及教学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3.
课程与教师     
中原 《开放教育研究》2005,11(6):F0002-F0002
正如刊中记述评所云:经过26年春的耕耘,近10年夏的劳作,中国远程教育已到了收获的季节.为了来年更大收获,反思也就成了秋冬时节中国远程教育论坛的主角,在北京、在上海、在广州……围绕质量教育的话题,四处弥漫着浓郁的学术空气.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主义课程文化观与网络课程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20世纪末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哲学和社会思潮,自9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借助于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来审视教育的种种问题。文章通过对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探析,对网络课程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5.
根据植保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植物检疫》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管理方式等诸多内容进行了改革探索,以期可以提高《植物检疫》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数学新课程既继承了传统教材的优秀内容,又增添了许多新内容。新课程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独立承担着道德教育、荣辱观教育的内容。同时,还承担着理想、信念、人权观、价值观和法制观等方面的教育任务。要从整体上把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同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以及对这门课的准确定位。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教师是关键。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为人师表、人格力量对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18.
为能科学系统地培养本科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出了创造学课程必须与学科专业教学和学生的创新实践相结合的新观点,创建了化学创造学和化学创造学实践课程。经过5年的试验,参试的本科生先后获国家专利6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获各级奖励40余项,100余人次获得个人成就奖。实践证明,这一观点是正确的,课程是可行的,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课程设置中缺乏将分散在各个课程中的软件开发理论、技术与工具综合应用的实践课程,是造成难以培养具有开发一定规模软件能力的因素。对此,设置了一门独立的软件开发综合实验课——软件构造课程设计,强化软件技术集成及开发能力。通过整合相关课程的内容,设计了一个面向软件开发技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软件构造课程群。该课程群涵盖了计算机课程体系中的编程基础、系统软件、软件过程的课程,以及新增的软件构造课程设计。给出了软件构造课程设计的教学设计、软件构造课程群的构成,以及针对不同人才类型的课程群的教学实施方案。比较并分析了相关的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英语教育目的一是使学生获得语言知识与技能,二是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要达到这两个目的,必须改革现行的专业课程设置体系和传统的教育模式,重构一个以促进学生的内在成长、培养学生的整体能力为目标,寓人文教育于英语教育之中的立体化课程模式。以英语阅读课程为例,把传统教学模式与网络课程教学相结合,采用两套具有互补功能的教材,让课堂阅读测试训练与课外小说阅读互为补充,使课堂网络讨论与课外小组讨论相映衬的立体化教育模式,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