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与<再论"体质论"与"技能论"--兼评张洪潭之"技术健身论">作者商榷,认为体质论与技能论的矛盾是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体系的基本矛盾,体质论与技能论构成对等的两个流派,技能论和体质论一样也是在目的层面持论,互补原理的引入对技术健身论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2.
与<再论"体质论"与"技能论"--兼评张洪潭之"技术健身论">(以下简称<再论>)作者商榷.认为<再论>作者误读<技术健身教学论>一书."体质论"与"技能论"作为学校体育中一对基本矛盾是以史实为据总结出来的认识成果,"增强体质"与"技术传习"是"斥补关系",学校体育当恪守技术传习的教学本分.  相似文献   

3.
体质论与技能论的矛盾论--百年学校体育主线索厘澄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提出体质论与技能论之争是学校体育系统之基本矛盾的命题;通过对自然体育、技术教学、体质教育、竞技体育教学、培养能力、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等思想观点的分析,确证了基本矛盾的真实存在;通过对军国民体育及土洋体育之争、军事体育及体育概念之争的回顾,确证了基本矛盾的运作历程;针延旧拙时弊,借援互补原理,创建了技术健身论。  相似文献   

4.
技术健身教学论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技术健身教学论是有名称的体育教学论。其理论基础是互补原理;其基本思路是体育教学以传习运动技术为主旨,不强调健身强体之效果,也不追求运动技术这种操作性知识的任何实用效益;其客观效果将是运动技术传习活动虽不追求却必有强化体能之功效。  相似文献   

5.
互补原理与技术健身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体质论和技能论之争,在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系统内争论已久,其焦点是体育教学基本目标的抉择。为此,运用“互补原理”考察体育教学的基本矛盾,导出了体育教学中“技术健身论”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6.
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两对基本矛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两条主线一直影响着学校体育的发展:一条就是教育理论,另一条就是整个体育的发展走向,其理论和实践反映到体育教学中就构成了“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体质论与技能论之间的矛盾。这两对基本矛盾影响着学校体育教学的过去、现在,乃至将来。在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这两对基本矛盾斗争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7.
再论"体质论"与"技能论"——兼评张洪潭之"技术健身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关于学校体育教学目的一直存在着"技能论"与"体质论"之争,张洪潭教授在剖析两者的基础上援引"互补原理"形成了独特的"技术健身论"思想."体质论"属于目的层面,"技能论"是手段层面,两者不是同一层次上的相互对立的两个问题,"技术健身论"将"强化体能"与"传授技能"同时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不恰当的,这也使得"互补原理"的引入值得商榷.但"技术健身论"仍不失为现阶段学校体育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其通过运动技术的学习达到健身强体之目的的思想可以说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
当前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三大认识误区及其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学生体质健康教育存在着"学校独角戏论"、"专门体育论"和"即时效果论"三大认识误区,从根本上制约了学生体质健康的促进与发展。"独角戏化"使学校体育的优势式微;专门化的体育,对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品质形成和发展并不一定是"福音";经济主义导向的体育实效追求并不恰当。面对经济社会的变迁,应树立新的体育观,以"合力体育论"、"生活体育论"和"终身体育论"超越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认识误区,推动学生体质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武术运动与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在其长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蕴藏着非常深刻而又丰富的古代心理学思想,挖挖掘整理中国武术理论中的心理学思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作者从“天人论”、“形神论”、“性习论”和“知行论”四个方面探讨中国武术与古代心理学思想的契合.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学思想起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对我国学校体育教学进行现状估价所产生的困惑谈起,明确提出“体质论”与“技能论”之争,是贯穿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整个体系的基本矛盾;通过对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发展历程中两对类同事件的回顾,进一步确认基本矛盾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1.
作重审并进一步论述了《论体质综合评价的战略思想》一中关于建立“适度体质”的思想、理论和观点。对“适度体质”从现实到战略发展分别下了定义。建议中华民族体质发展战略分为两步走,加强对建立适度体质的指标量控制在最佳化规范范围内再优化组合的定量研究,做为国家级体质战略发展的攻关课题。  相似文献   

12.
体质论与技能的矛盾论:百年学校体育主线索厘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洪潭 《体育与科学》2000,21(1):8-16,22
  相似文献   

13.
徐忠  闫斌 《体育师友》2012,(1):58-60
解析“体育课程论”、“体育教学论”在《学校体育学》课程的定位与建构;辨析“两论”的分野及交合互动的关系;揭示其积极变化和努力的方向,寻绎制约的瓶颈和成因。力求催生对“两论”认识的视野深度与广度,为促进学校体育学研究提供参考,为“两论”在学校体育的正确实施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太极拳论》的篇题、注标、段章进行校注,并对其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太极拳论》所阐述的理论对太极拳运动确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但《太极拳论》并不是一篇专门针对太极拳的解释,而是用太极阴阳学说对广泛意义上拳术进行论述的著作。《太极拳论》是太极"拳论",而不是太极拳"论"。  相似文献   

15.
从历史文化视角,运用文献资料、访谈、比较分析等方法,深入解读陈长兴《太极拳十大要论》,及其与经典拳论《九要论》的渊源关系,指出陈长兴《太极拳十大要论》为民国时期的作品,是太极版的《九要论》。  相似文献   

16.
王洋 《体育世界》2012,(12):42-43
前言:多年来,我国学校体育一直处在战乱割据之中,体质论与健康论始终此削彼长,当然也有折中之人。新一轮教改的推出体现了主张健康论者的意愿.他们宣扬体育课的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故此就再所难免要淡化运动技术的传习。  相似文献   

17.
《体育与科学》2014,(2):44-48
针对日本的"快乐体育论"传入我国以来出现的多义性理解的状况,本文把梳理"快乐体育论"的源头,揭示其本真面目作为研究目的。认为:日本脱产业化社会的到来为其"快乐体育论"的诞生与发展提供了客观环境基础;之前以"运动手段论"为特征的日本学校体育暴露出来的弊端,刺激了"快乐体育论"的诞生;胡伊青加与凯亚洛斯的"游戏论"则为"快乐体育论"的诞生与发展提供了思想依据。概括而言,不应对"快乐体育"的"快乐"望文生义,把其单纯地放在方法论水平理解,而应结合时代背景,学校体育的现实,从发生论、存在论的高度予以把握;"快乐"不是达成体育目的(体质、技能、社会性)的手段,运动亦不是获得"快乐"的手段,"快乐"作为显发游戏本质的要素,与运动同在。  相似文献   

18.
张峻 《武当》2003,(4):3-4
岳武穆九要论被历代形意拳家奉为精典,从不轻易示人。近来得知赵堡太极拳家手中也秘藏有九要论,作为拳学指导,由此可见其重要性。《武当》2002年第6、7期《形意拳经录》一文,内录有此九要论,然此论与 本人所藏之九要论略有不同,今不揣冒昧,将本人所藏之九要论并注解一同录出,以飨同道。因该文原系手抄,恐字句与各家所藏不同,还望指正是幸。原文中有总论一篇,系后人所撰,今也一并录出,以图全貌耳。  相似文献   

19.
明末清初的戏曲作家兼曲论家孟称舜认为,戏剧文学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应遵循"性格化"的原则,即既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又揭示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孟氏还强调,刻划人物形象应注意与人物的身份、环境、心态等相吻合,这是塑造真实、生动、可信的艺术形象的重要方法.孟氏"人物论"对清代金圣叹的"人物论"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当今四大学习理论流派,对世界教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我国现今的体育教学论也深受其影响。通过对四大学习理论流派的介绍,分析其对体育教学论的影响,进而提出了我国体育教学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