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借鉴:国外体育教学的横向对比(1)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2)体育课程目标国别日本韩国俄罗斯德国美国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具体内容培养身心健全发展、富有责任感的新1代是当今日本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核心。在这一核心目标的制约下,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形态“:主治体育论”“、运动文化论”、“快乐体育论”等。韩国强调以“快乐的学校”“、欢乐的教室”“、宽裕的课程”为教育改革的前提。在体育教学中以有效地协助学生“个性发展”为指导思想。俄罗斯的“全面发展”和“集体主义”是其教育的核心思想,它的体育教学指导思…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体育、教育工作者和科研人员对如何改革体育教学,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和研究,使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提高。但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进入各个领域,因此,探讨体育教学过程的科学化,系统化和经济化以及使体育教学过程实现最优化,已成为当前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几种体育教学改革指导思想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体质教育”、“快乐教育”等体育教学思想进行分析比较,结合国外教学论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应融合“体质教育”、“快乐教育”、“终身体育观”、“竞技体育观”、“技术技能观”等体育教学思想的合理成分,确立符合体育教学规律的体育教学改革思想  相似文献   

4.
天津体育学院新增硕士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工具主义”到“人文关怀”的体育教学范式转变正在进行,但“确定性科学观”的根深蒂固却是这种转变的最大阻碍,而自组织理论是肃清“确定科学观”,从而为体育教学范式转折扫清道路的最有力工具。自组织体育教学观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体育教学自组织解释框架的宏观构建、自组织条件论、动力论、方式论、演化论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体育教学思想起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对我国学校体育教学进行现状估价所产生的困惑谈起,明确提出“体质论”与“技能论”之争,是贯穿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整个体系的基本矛盾;通过对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发展历程中两对类同事件的回顾,进一步确认基本矛盾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6.
徐忠  闫斌 《体育师友》2012,(1):58-60
解析“体育课程论”、“体育教学论”在《学校体育学》课程的定位与建构;辨析“两论”的分野及交合互动的关系;揭示其积极变化和努力的方向,寻绎制约的瓶颈和成因。力求催生对“两论”认识的视野深度与广度,为促进学校体育学研究提供参考,为“两论”在学校体育的正确实施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
文章借助体育课程论和体育教学论等学科的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调查与分析湖南省“长株潭”两型社会地区高职高专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的设置情况。文章根据湖南省“长株潭”两型社会地区高职高专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现状,研究和完善湖南省“长株潭”两型社会地区高职高专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指标体系,为充分发挥体育学科教学的功能、明确和落实体育的教学任务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也为高职高专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确定提供帮助,最终达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程传银 《体育学刊》2007,14(3):69-72
近几年来,德国体育教学论研究的主要观点有:1)体育教学论是一种关于不同背景下具有广泛适用对象的学术范畴;2)运动文化教育的设想与丰富个性的培养;3)体育教学论应该随着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动态变化而调整;4)体育的“社会疗养院”概念以及体育教学论在生态教育、和平教育、文化交融教育、防止青少年犯罪中的作用的构想,并试图架起一座消除竞技体育与体育教学之间鸿沟的桥梁。从人类学和文化学的视角讨论体育教学论问题,指出建立与社会变化相适应的体育教学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现代我国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分离与整合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法和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现代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分离的原因和结果及整合的理念与途径作出了初步探讨。结论:“制度课程”与“二元论”是造成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分离的根源;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分离不利于两者的横向融合和体育课程的创生;“体育课程教学”,即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变革、体育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体育课程开发过程、体育课程在本质上是一种体育教学事件,是促进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整合的新理念;理清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关系、促进体育课程论专家与体育教学论专家的平等对话、赋予体育教师和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话语权,是推动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现代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现代学校体育教学究竟向何处发展?这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六十年代以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简称“三论”)作为“超科学意义的科学”被引入体育领域后,首先在竞技体育中获得成功,使现代运动训练产生了一个革命性的变革,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学校体育教学从中受到了启示,于是人们开始用“三论”的基本原理,探索现代体育教学发展的方向和对传统的体育教学进行改革。这是现代体育教学发展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趋向。  相似文献   

11.
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并与体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分析了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的特点,如个体性、稳定性、发展性;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基本条件,如社会条件、个人条件;体育教师教育风格的基本类型,如学者型、激情型、技术型、威望型;以及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师应对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挑战之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了体育教师应对挑战的策略,认为体育教师必须随时对自已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新整合,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要求。  相似文献   

13.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将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产生较大影响。体育教师应加强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积极探索符合体育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提升现代高校体育教育品质的关键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提升高校体育教育品质的关键在于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包括改革传统的高校体育教育的培养目标,重新进行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方法,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5.
学校体育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发展学生体能、增强体质、掌握技术、娱乐观赏、内容充实为目标,学校体育应着手于学生的未来,以终身体育为导向,以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以服务祖国和人民为最终目的,教给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使其对体育产生兴趣,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谈多媒体对体育教学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学是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基本途径,面对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课堂的需要,随着课堂教学手段的巨大变革,多媒体技术已走入体育课堂。如何合理正确运用多媒体教学,体育教师要掌握制作多媒体技能,来互补传统教育手段的不足,让创新精神走入体育课堂。通过多媒体先进的网络技术,使之成为全新的教学辅助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并在此基础上灵活的应用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依据国内外教学模式研究的成果,探讨了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通过教学实践,初步探索并提出了体育教学的基本模式及设想。  相似文献   

18.
“自主、合作、创新”体育教学模式的构想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永健  袁冲 《体育科研》2002,23(3):49-51
本文阐述了素质教育观下学科教学的基本要素 ,以及体育教学以身体练习为基础和核心的特点 ,构建了中学体育“自主、合作、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并以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作为实例进行说明 ,并对此模式的操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最后本文谈了一下实施体会 ,以期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础体育教育与高等体育教育改革的对接与整合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胡庆山  王健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12):105-107,111
高等体育教育专业应在新课改下重新明确自己的培养目标,走出“运动员型教师”的培养误区;以基础体育教育改革的理念为导向,跳出课程与教学领域的樊篱;与时俱进地接纳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并将其列入高等体育教育专业教育教学内容之中。  相似文献   

20.
通过体育教学现场课以及体育论文、录像课评选等形式,对要针对学生的情况的教学方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学生个体差异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教师要对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更加清晰,才能在今后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比较明确处理好教材重点、难点与健康知识、动作技术理论的关系;处理好教学方法、手段与达成目标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