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乡结合部的中学生有其独特的地域特点,这些特点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初中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们教师要熟知城乡结合部学生的特点,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基本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培养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本人在城乡结合部从教多年,根据自己的经验,以数学的视角,并结合教育学和心理学,共同探讨如何正确合理的培养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希望通过本文能对城乡结合部的初中教师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2.
韩静 《教师》2012,(27):24-25
城乡结合部在中国现阶段的历史时期中是一个既受到城市文化影响,又保留传统农村风俗习惯的特殊地域。这一地域中的初中生教育受到多种因素的复杂影响,而初中又是人一生中的特殊过渡阶段。本文从学校、家庭的教育环境以及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培养几个方面探讨了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的教育管理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乡结合部初中硬笔书法教学中存在重视程度低、缺乏专业教师、受科学技术发展影响严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城乡结合部初中硬笔书法教师应利用自身素养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有效激发,适当利用板书对学生展开书法艺术指导,充分利用作业或者作文批语展开书法教学。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的不断外延扩建,使原来位于城市边缘的村,镇、区由市外变到了市内,形成了村,镇、区交错混合的城乡结合地带,即城乡结合部。而城乡结合部学校,由于社区制安混乱,学生来源复杂,家长素质较低,致使学生情感发展得不到应有的指导和培养,并带有普遍性。本研究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心理学关于情感发展的理论指导下,从新课程标准出发,针对城乡结合部学校学生的特点及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家庭社会环境,通过数学课堂进行的城乡结合部初中生情感发展教育的实验研究。通过“家庭——社区——班级——学生”四条教育途径,以培养和发展城乡结合部学校初中生情感,并收到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5.
罗兆卿 《生活教育》2014,(6):106-108
随着农村城市化改造加速加快,外来劳动力增加,导致生源结构复杂化,家庭教育越来越乏力,青少年普遍缺少家庭监管,出现了学生留"怪发"、卫生习惯差、仪容仪表不规范等问题。本文以清远市清城区城乡结合部初中生中一个特别突出的"怪发"问题为例进行分析,尝试德育策略探究,力求为城乡结合部学校解决学生群体所暴露出来的具有区域特点的问题提供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6.
在近几年来的物理教学工作中,我对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存在问题和困难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总结,归结如下:一、心理方面(一)畏惧感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乐观的态度是取得成功的基础。通过调查,约15%左右的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存在着畏惧心理,在初中生中流传着学习简单、考的难说法,使得部分学生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位于南京市城乡结合部的初中校浦厂中学为例.通过调查统计,分析了城乡结合部初中生人文素养的现状和学校强化人文素养教育后的情况,并附带指出调查形式和试卷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利于研究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相应地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的城乡结合部也在不断发展,但是由于城乡结合部地区还处于发展中,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例如,人员复杂,环境比较脏乱等等,这也给学校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不利于学生的良好发展。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于城乡结合部初中班级自治管理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进一步促进城乡结合部初中班级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潘玉荣 《广西教育》2010,(23):35-35
当前,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新农村建设进程加快,在城市和农村的交叉地带,形成了新的复合社区——城乡结合部。处于这种地带的寄宿制初中一般有相同的特点:学生生源差异极大,构成复杂,大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集体观念差;家长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家庭教育方法不太科学,造成学生对学校教育、个人前途的认识有所偏差。管理这样的学生,比管理普通学校的学生更有难度。下面笔者就福绵一中这所城乡结合部寄宿制初中在学生管理方面的经验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0.
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初中学校,在生源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此区域的学生,在学习上出现障碍的可能性往往更大。通过调查发现,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普遍均存在性格较为孤僻、自我期望值较低的问题。而教师对此类学生实行激励教育,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从成功的体验中获得求知的动力,有效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潜能。简要分析城乡结合部初中教师激励教育学困生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初中新课程标准本着“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这一重要理念,强调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应渗透到家庭、社会、学校、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基于这一观点,在情感教育理论指导下,结合新课程理念及社会发展对学生的要求,我在对城乡结合部学生的情感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家庭-社区-班级-学生”四条教育途径,以培养和加强城乡结合部学校学生的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2.
正昌平小学作为一所城乡结合部学校,建校初期就遭遇到同类学校普遍面临的问题:生源起点低、整体素质不高、文明素养欠缺;家长文化程度普遍低,家境不宽裕;人口杂然并居,社会环境复杂;校园基础设施短缺,教育资源先天不足,教师间认同度不高,难以形成教育合力。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昌平小学逐渐探索出"树型德育"模式,形成了"真善美和谐统一、知情意行兼重并举、德智体艺互促相成、家校社区和美共生"的德育特色,初步实现了城乡结合部学校由德育"洼  相似文献   

13.
一、立体化综合教育模式的提出众所周知,农村初中教育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是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关键。而目前农村初中教育不管是从教育质量、规模效益还是管理绩效上看,在整个教育体系中都处于薄弱环节。并且,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广大农村出现了大量具有农村、城市双重特征的城乡结合部。城乡结合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实际,是立体化综合教育模式提出的现实基础。传统农村初中教育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突出应试能力的培养,片面强凋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忽视为当地农村培养合格劳动者,结果是少数精英升学跳“农门”,大量升学无基础、务农无技术的“双无”学生回流到农村。这种典型的选择型办学模式已不适应城乡结合部的新情况、新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还阻碍了城乡结合部经济文化的发展。为此,探索适合城乡结合部农村初中的办学模式,构建满足城乡结合部特殊需求的人才“立交桥”,对推动整个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和城乡结合部农村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在城市和乡村人口混杂的城乡过渡地带的城乡结合部,复杂的学生来源和特殊的地域环境等多方原因使城乡结合学校的学生养成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要想走出城乡结合部学校的教育困境,急需有效矫正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一、城乡结合部学校生源的特点城乡结合部临近市区,不少本地村民用耕地建房出租,以明显低于市区的价格吸引了大批外来务工人员租住。这造成城乡结合部学校生源复杂,有个体工商户、基层服务人员、靠自建房出租为生的本地村民、单位居  相似文献   

15.
初中学生的教育要多管齐下,作为新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年段的工作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军训、月考、手机管理等。作为一位初中年段的管理者,特别是面对城乡结合部初一新生里面外地学生生员较多,而学生家长本身学历不是很高又很忙的情况下,加强对初一新生的入学教育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6.
李艺强 《广西教育》2013,(42):40-40
城乡结合部初中学校位置比较特殊,一方面受城市文明的影响,却缺乏市区学校的育人环境和文化底蕴;另一方面,学校教师和学生虽然生活在农村,生活方式却和城市的没什么本质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17.
初级中学的女生处在由未成年人逐步向成年人过渡的阶段,对自身生理现象以及许多社会问题的认识都很模糊.城乡结合部的女生处境尤其特殊,城乡交界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她们所处环境的复杂性及文化的交互性,既向往城市化又深受农村根深蒂固的文化影响,信心不足、交往能力弱、知识面窄、心理承受力差,有部分女生甚至由于对个人发展目标不明,受媒体或网络影响,对性别意识模糊,找不准方向,出现行为偏颇,严重的甚至耽误前途.我校在2012年申请了广州市德育课题,开始探究城乡结合部女生教育的活动形式.女生教育要争取学校、家庭、社区力量的支持,以点带面,推进女生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8.
岳杰 《邢台学院学报》2011,26(4):153-154,157
分析城乡结合部土地价格特点及城乡结合部土地增值机理,在此基础上以元氏县城乡结合部为例,进行土地增值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城乡结合部智力落后学生就业趋向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明确城乡结合部智力落后学生的就业趋向,为进行劳动技术和职业教育提供依据,我们分别对劳动力市场、即将毕业的智力落后学生的家庭和社会环境进行调查,并得出三点结论:①对智力落后学生的就业概念应给予新的内涵;②应拓宽智力落后学生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要具有城乡结合部的特色;③职业训练的内容应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每一个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表现和发展,做到因材施教,力争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获。"在学困生相对较集中的城乡结合部的初级中学,其教学条件与环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学生在学习兴趣、美术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教师主要探究在城乡结合部初中美术课中开展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结合教学实践,分析和探讨了如何实施分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