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油气田勘探过程中,用各种地震属性来预测油气储量以及分析石油储层特征来增加勘探的成功几率是非常小的。近年来,地震油气储层预测新技术不断涌现和发展,地震波形分类技术就是其中之一。地震波形的总体变化是地震波振幅、频率、相位的综合反映,是重要的地震属性参数。地震波形分类技术充分利用了地震资料信息丰富的特点,该技术的基础是当沉积相单元发生变化时,其地震反射特征(包括振幅、频率、相位、积分能谱、时频能量等)也必定有所变化,利用神经网络技术把地震信号的总体变化定量地刻画出来即对波形进行分类,形成地震波形异常即地震相图。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地震波形分类技术的基本原理,一般流程及关键参数等技术环节并应用波形分类技术对涠西南凹陷沉积相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该区宏观沉积环境吻合,其结果符合沉积规律。  相似文献   

2.
专家简介:刘喜武,现任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研究员、地球物理专家、非常规油气地球物理研究室负责人、地震裂缝表征方法基础前瞻研究团队负责人。他在石油勘探与开发行业工作20余年,主要从事油气地质地震分析技术研究,包括构造地震解释、储层地震沉积学、储层预测与流体识别、非常规油气甜点地震预测、岩石物理、地震各向异性处理与反演、  相似文献   

3.
地震勘探技术是油气资源,地球深部探测及工程勘察等重要的物探方法之一,而地震反演技术是地震勘探的核心技术。地震反演技术是利用采集到的地震资料反推地下介质的波阻抗或速度分布,并估算储层参数进行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的一种技术方法,对储层预测,内陆深部探测及隐伏油气藏等勘探过程中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简述了近年来的几种地震反演技术理论,并对地震反演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王胜利 《内江科技》2010,31(3):61-61,118
储层伤害评价及保护技术的研究是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重要的技术,也是提高油气勘探和开发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探讨了油气储层伤害的机理,评价油气储层伤害的主要方法和标准。并根据不同的油藏类型,总结了国内外的油气储层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5.
杨礼宾 《今日科苑》2007,(10):61-61
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地层压力决定着油气田开发方案、注采比,以及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储层研究已经在油气藏描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地震属性分析,可以得到地震波的动力学和运动学特征,进行储层横向预测,通过地震波阻抗反演,可以进行储层的储集参数分析,但是,人们似乎忽略了地层压力这个在储层评价中的关键参数。本文从利用测井资料预测地层压力的方法出发,提出了一种利用地震资料预测地层压力的方法。影响油气层的最终采收率。系统地介绍了地震资抖预测地层孔隙压力的方法及其优缺点,同时介绍了影响地震资料法预测精度的原因及提高精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时频分析是层序地震学分析的重要工具,用来阐明各级地震层序体内部的精细结构,并预测其物质成分。根据时频分析技术的结果,可以获得有关层序体的沉积旋回性,水进、水退沉积过程及有关储层、盖层分布及沉积间歇面等地质信息,从而为预测地质服务。使用时频分析技术,可以容易的实现经过断层或反射空白时两侧反射层位的对比等。本文应用地震时频分析技术对官1三维区沉积旋回的分析,对该区的地质认识。  相似文献   

7.
王楠 《内江科技》2013,(2):41+7
车西洼陷沙二段为滨浅湖相沉积,储层以滨浅湖相滩坝沉积为主,岩性组合复杂、储层横向变化大的特点,地震描述及勘探难度大,借助正演模型技术,有效识别了滩坝砂体的地震响应特征,建立了砂岩层数、最大砂体厚度与属性的定量统计关系,为滩坝砂岩的有效地震预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苏里格气田为一大型的低渗透气田.其中盒8和山1是气田的主力气层,盒8~山1段为辫状河沉积-三角洲沉积.苏里格地区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强,孔隙度低,渗透率低,储层横向变化大,有效储层薄,利用常规地震勘探技术无法满足储层预测需求.近几年以AVO分析、叠前同时反演技术、弹性阻抗技术和弹性参数为代表的叠前地震描述技术逐渐发展起来,综合配套利用地震预测技术,从地震资料中获取更多的包含流体和岩性等多种地质信息,是低渗透气藏勘探成功的关键,其研究对于低渗透气藏的解释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晓丽 《内江科技》2013,34(3):141-142
禹城洼陷的勘探以近源勘探为主,对沉积储层特征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禹城洼陷的结构与构造演化特征出发,分析了禹城洼陷的沉积特征以及储层类型和储集空间,分析了有利储层的控制因素,对有利储层的分布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杨强 《内江科技》2013,(8):39-40,38
本文从潜江凹陷蚌湖地区岩性油藏勘探现状出发,总结当前勘探的瓶颈为储层预测。针对这一问题,结合相应沉积相特征,通过沉积古地貌分析和地震属性分析、地震相分析、频谱成像等方法,将地质小层对比预测结果与地震储层预测结果相结合,精细刻画潜江组主要目的层的储层展布特征;应用地震属性约束建模法进行叠后波阻抗反演,并和叠前密度反演结果结合,应用法线距离方法来识别渗透性砂岩和盐岩,进而解决储层预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地震技术的发展,地震资料低频信息在油气藏勘探开发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代油气田的发现离不开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装备的进步,利用低频信息有助于提高深部地层资料的成像,也可以直接用于检测油气信息,通过扩展低频信息可以拓宽接收地震资料的相对频宽,改善相关子波的形态,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当前,低频信号的激发是地震勘探最基本...  相似文献   

12.
周颖  王志伟 《内江科技》2009,30(5):109-109
随着复杂油气藏滚动开发技术的不断提高,河流相薄层油气藏滚动开发已经成为现阶段的油气储量与产量的增长点之一:本文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地震地层学为指导,通过对东营--利津地区沙三下及沙四段储层的详细划分、沉积微相、地震识别技术的研究,摸索出一套适合该油藏滚动开发的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刘琦 《内江科技》2013,(6):147-148
应用小波变换技术对地震资料进行拓频,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在此基础上,利用地震沉积学的地层切片属性技术并结合钻井资料进行三角洲储层预测。该方法适用于构造与沉积较复杂的地区,与传统的时间切片和沿层切片相比,该类地层切片更接近于等时沉积界面。在对临商结合部沙三下的临北三角洲储层预测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王宏亮 《内江科技》2008,29(4):109-110
红柳油田是一个大型鼻状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岩性-构造油藏,主力含油层位馆陶组,为河流相沉积,目前已进入高成熟度勘探阶段,隐蔽油气藏勘探成为勘探公关的主要方向。结合三维地震资料,在精细构造解释的基础上,运用波形相位特征、地震属性分析、测井约束反演等储层预测技术,综合研究储层发育,进行隐蔽油气藏勘探开发,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张静  吴介 《内江科技》2015,(4):117-119
本文在层序地层学、储层沉积学、地球物理等理论指导下,应用地震、钻井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苏北盆地海安凹陷的沉积充填演化模式、展布规律及其油气成藏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受构造活动、物源供给和水位升降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海安凹陷先后发育成盆前期广盆相沉积、成盆早期滨海湖盆沉积、成盆中期断陷湖盆沉积及成盆后期河泛平原沉积的四期纵向叠置的沉积体系组合。通过上述基础研究,本文还综合分析了海安凹陷生储盖组合与地层沉积体系的分布配置关系,化分三套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各组合的空间配置关系各异。  相似文献   

16.
正本文针对复杂断块和岩性双重控制且地震资料品质差、井点少的扇三角洲沉积微相研究难点及挖潜方向,提出精细小层研究及寻找沉积微相优势相带的观点。在油气田开发行业起到较高的借鉴及参考作用。如付诸现实将产生1650万元人民币的经济效益。涠洲A油田受复杂断块和岩性双重控制,针对该油田流沙港组储层物性差、地震资料品质差的研究现状,开展精细小层对比及精细储层研  相似文献   

17.
在油气田滚动勘探开发多年的实践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储层预测技术问题,对此,针对HLQ油田开发后期的复杂地质目标提出了相应的精细储层预测的思路。目前主要的储层预测配套技术有:井震结合精细构造解释技术,沉积微相分析技术,储层测井响应研究技术,精细储层反演技术等。研究中各项内容即有其独立性也有相关性,随着使研究程度的深入各项研究内容互相验证,可使储层预测精度得到提高,垂向上能够分辨3-5m左右的薄砂体。在青海HLQ油田薄层砂体储层预测的实际应用中证明,该技术能有效提高砂体的刻画能力,在储量研究及井位部署实践中具有很好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盐湖盆地的石油资源勘探,长期以来一直是国际石油界所密切关注、饶有兴趣的一个研究领域。深化东营凹陷膏盐岩的成因分析,通过大量的资料查询、岩芯的详细观察和分析化验资料,搞清楚东营凹陷中泥页岩、膏盐岩以及碎屑砂岩的成因。同时通过大量的岩芯观察利用马尔科夫链的方法建立东营凹陷沙四下亚段盐湖相的沉积序列,并预测储层的有利发育位置,可以为含盐盆地油气成藏规律研究提供很好的沉积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地震沉积学是应用三维地震信息研究沉积岩及其形御立程的学科,是继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之后的又一新兴达缘交叉学科.文章简述了地震沉积学的概念和内容.完善并调整了研究内容和研究流程,尝试将年代地层切片技术、90度相位转换、属性投影、分频技术和地震波形分析列为地震沉积学分析的5个特色技术.  相似文献   

20.
现如今随着油气勘探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人员对沉积盆地中油气的模拟研究越来越重视,进行模拟研究的目的在于可以很好的摸排清楚地下的构造以及油气藏分布,可以有效的避免油气勘探开发中造成的资源浪费与安全风险。在以前的石油勘探过程中,由于信息技术并不发达,导致盆地模拟的效率与准确性都受到了极大影响,计算结果不准确的结果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油气勘探开发中的风险性与不确定性。所以现如今技术加速了产业的发展,通过构建沉积盆地的地质模型与油气运移模型,可以更好的推动新时期沉积盆地油气运移的研究发展。笔者通过大量的研究调研,经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有机的把理论与实际工况相结合,希望能为未来行业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