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活的小磁体     
1975年美国的一名叫布莱克摩尔的研究生发现了一种有地磁场导向的生物,不过这是最简单的生物——单细胞细菌。他研究的是一种生存于淤泥中的“厌氧细菌”。当他把加上盐水的海底淤泥放一滴在载玻片上,拿到显微镜下观察时,发现这些细菌都向北方游动,聚集在液滴的北部边缘。他想,这可能是地磁场引导的结果。为了证实这一点,他拿一只条形磁铁放在液滴附近,果然发现这种细菌离开磁铁北极而向磁铁的南极游去,他把磁铁调一下头,发现细菌转了个弯,又沿着磁感线方向游向调动位置的南极去了。  相似文献   

2.
我们生活在一定强度的地磁场中,而我们人体对地磁场有无感知呢?据我国古代医学典籍《黄帝内经》记载,练功时要面向南;现代气功师则提倡面向北,都是要求顺着地磁场方向.医学研究也已发现,有少数人朝南北方向容易入睡,而朝东西方向则会失眠,这说明有些人对地磁场特别敏感.  相似文献   

3.
趋磁细菌是普通存在的一类微生物,它们利用生物合成的磁石能在地磁场朝着一定方向运动。在几乎任何水环境中的水滩、沼泽地、江河、湖泊和江河口湾等处的淤泥中都能发现它们。 1975年,理查德·布莱克默尔(RichardBlakemore)第一次报导了趋磁细菌。在过去的十年、许多研究人员对它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参阅“细菌的磁导向”《科学》1982(4),8—16页)。本文拟谈谈这些引人着迷的微生物在简单的仪器和方法之下,怎么能为高中和大  相似文献   

4.
生物实验设计是进行生物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手段,如光合作用的发现、酶的发现以及生长素的发现等,无不建立在一系列生物实验的基础上。因此,生物实验也是高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漫谈地磁场     
吴荣本 《物理教师》2003,24(2):44-45
地球是个巨大的磁体 ,它周围空间存在的磁场叫地磁场 .地磁场的强度并不大 ,在地面附近的磁感应强度大约只有 5× 1 0 - 5T ,而一般的永久磁体附近的磁感应强度可达 0 .4~ 0 .7T .经过长期的研究 ,人们已基本掌握了地磁场的一些性质、变化规律及对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影响等 ,但至今地磁场仍有很多问题尚无定论 .1 地磁场的起源人类很早就提出了地磁场的起源问题 ,为解释这个问题 ,历史上曾先后提出过许多观点 .目前 ,较为成熟的是磁流体发电机学说 .1 945年 ,物理学家埃尔萨塞根据磁流体发电机的原理 ,认为当液态的外地核在最初的微弱磁场…  相似文献   

6.
海底石油滚滚来,这话一点不假。国外科学家估计,海底石油的储量约有1300亿吨,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45%,而且新的海底油田还在不断地发现着。海底石油是怎样形成的?众所周知,石油的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它是生物死亡后被埋入砂里在一定的温度与压力作用下,被一种无氧细菌分解成淤泥,经过漫长的岁月,淤泥逐渐加厚而形成的。海洋中生物的数量之多,极为惊人。有人估计,欧洲北海区在300年内的捕鱼量就可形成相当于喀尔巴尔山北麓的加里西亚油田的储油量,而这些鱼仅仅是一海区鱼类的细枝末节。何  相似文献   

7.
经典故事:法国化学家路易·巴斯德是世界公认的微生物学创始人,他的杰出贡献是发现了细菌,发明了消毒法。19世纪时,科学家普遍认为生物可以从无生物中自然产生,如不干净的衣物会自生虱蚤,污水中会自生蚊蚋。巴斯德坚决反对这一学说,他坚信任何生物都是有母体的,非生命物质不可能产生生命。巴斯德做了大量试验,证明最小生命——细菌并非在无生命物质中产生。  相似文献   

8.
法国化学家路易·巴斯德是世界公认的微生物学创始人,他的杰出贡献是发现了细菌,发明了消毒法。19世纪时,科学家们普遍认为生物可以从无生物中自然产生,如不干净的衣物会自生虱蚤,污水中会自生蚊蚋。巴斯德坚决反对这一学说,他坚信任何生物都是有母体的,非生命物质不可能产生生命。巴斯德做了大量试验,证明最小生命——细菌并非在无生命物质中产生。为了证明海拔越高的地域空气越洁净,受细菌污染程度越轻微,他还登上浦佩山和勃朗峰去做实验,进而  相似文献   

9.
<正>生态系统部分是生态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高中生物学教学的重点和高考的重要考点。然而,每次在进行该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学生都会提出许多问题,那么这些问题该如何解答呢?1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的一种成分吗?大多数生物只能属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中的一种成分。但是,有的生物却可以属于其中的两种成分,如红螺菌。红螺菌生活在湖泊、池塘的淤泥中,是一种典型的兼性营养型细菌。红螺菌在不  相似文献   

10.
"吃"的是农业废料,"排泄"的是燃料!这不是科幻小说中的美好设想.美国科学家培植出一种转基因细菌,通过发酵,这种细菌可分泌出生物燃料.  相似文献   

11.
混迹在文科班多年,经过长期观测,发现这世界有一种叫文科男的生物,他们不是男神不够学霸,在女生堆里越来越不像爷们儿,却可以豪爽地拍拍胸脯说——哥永远是你娘家人! 极品伪娘型 有这么一类,你永远分不清他是汉子还是妹子,他可以娇嗔地翘着兰花指用汤勺搅匀一杯麦片,尝一口就噘起嘴尖声细语地叫一声,哎呀烫死哥哥了!也可以蹙着眉头拼...  相似文献   

12.
我们生活在一定强度的地磁场中,而我们人体对地磁场有无感知呢?据我国古代医学典籍《黄帝内经》记载,练功时要面向南;现代气功师则提倡面向北,都是要求顺着地磁场方向.医学研究也已发现,有少数人朝南北方向容易入睡,而朝东西方向则会失眠,这说明有些人对地磁场特别敏感. 现代磁学已逐渐发展建立了一门磁学新说——生物磁学. 从1963年科学家首次测到人体心磁信号算起,生物磁学的研究,已涉及人体的脑、心、肺、肝、腹、四肢等部位,系统揭示了外界磁场对人体磁现象的影响规律.任何物质都有或强或弱的磁性,生物体也不例外.一般生物体都具有弱磁性.  相似文献   

13.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自然室编著的高中《生物》第一册第三章第九节“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一节中的“小资料”中说“红螺菌……是一种光能异养型细菌。它的体内具有光合色素,能利用光能,在缺氧条件下,以有机酸、醇等有机物作为营养,使自身迅速增殖。”对于红螺菌的代谢类型,我认为它是一种光能自养型生物。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0月3日,屏边县第一中学的全体共产党员进行义务劳动。在义务劳动的过程中,有一名党员发现了一条传说中的两头蛇,当天就有许多人围观。这一消息被当地媒体报道后,又吸引了许多人来观看。现在,这条蛇被屏边一中的一位生物教师收养着,他打算送交给科研单位以用于研究。  相似文献   

15.
美国科学家发现,在淡水池塘中常见的一种细菌可以用来连续发电。这种细菌不仅能分解有机污染物,而且还能抵抗多种恶劣环境。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办教育》2005,(1):48-49
由于死海的含盐量极高,其水的比重比绝大部分生物的比重大,所以这些生物都可以自由地浮在上面。不会像在其它地方的水中那样容易下沉。因此,这里成了人们今天享受“水上漂”的绝好去处。为了在中国也能有这种享受,新疆乌鲁木齐.山西运城等地也都开发了这种“死海”景点。死海的含盐量很高,而且越是到湖底越高。水中只有细菌,没有其它动植物可以生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人们发现死海正在不断变红。经研究。发现水中正迅速繁衍着一种红色的小生命——“盐菌”。其数量十分惊人。大约每立方厘米海水中含有2,000亿个盐菌。另外,人们还发现死海中还有一种单细胞藻类植物。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近年来科学家通过对死海生物嗜盐杆菌的研究发现,死海生物具有超强的DNA自我修复能力,这些认识为科学家认识外星生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生物灭蚊     
长期使用药物灭蚊,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使蚊虫产生抗药性并且带来杀死有益生物等副作用,而使用生物灭蚊技术,则可避免上述弊病。实践证明,生物灭蚊是十分有效、前途诱人的治蚊妙法。细菌灭蚊研究细菌灭蚊的科学工作始于1991年。美国昆虫病学家从世界卫生组织发现的一只患病的印尼蚊虫身上,找到了一种可使蚊虫生病的圆形芽孢杆菌,继而分离出这种细菌的孢子,进行现场灭蚊试验,取得了成功。该菌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平衡,对人畜安全,颇受人们的注意。以蚊灭蚊生物学家发现有一种铜赤色蚊,它在幼虫阶段,以吸食普通蚊虫的幼虫为…  相似文献   

18.
生物教学中常常提到“生命活动”一词,生命活动多种多样.象植物的生长、开花、结果,动物的捕食、消化、排泄。细菌的分裂,病毒的复制等等。但对于生命活动的本质是什么。却难于回答,而恰恰这正是理解生命活动概念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生物发光监测是将发光生物的发光基因引入某一目的生物的DNA分子中,使这一生物具备发光特性,以便监测该生物基因表达情况的生物新技术。自然界中许多生物都具有发光的能力,如昆虫、细菌、海生无脊椎动物、深海鱼类等。生物发光的奥秘已逐渐被人们认识,但有关生物发光现象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还很慢。最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电脑》2006,(6):22-22
在印度生长着一种让人琢磨不透的弹涂鱼。它长期生活在淤泥里,离不了水,但又可以在陆地上自由行动,还能爬树、捕食昆虫。更神奇的是它用尾巴呼吸,它的尾部皮肤上布满了血管分支,人们发现,它上岸捉虫时,总是将尾巴连同尾鳍伸进水里,在腾空捕食飞虫、身体着地后,尾巴仍然会留在水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