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随着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在新闻领域的运用,智能化新闻已成为未来发展趋势,而新技术的运用必将带来新的伦理风险,包括“赛博格”危机、新闻叙事“悖论”、监管风险“黑箱”等。这些风险的背后是一种“技术拜物教”,即对大数据与算法等智能技术的大量运用、崇拜追捧与代码狂欢。  相似文献   

2.
我国智能传播研究兴起于2013年“大数据元年”,发展至今共经历四个时期:发轫期、成长期、爆发期、深化期。主要有五个研究主题:人机关系研究、传媒业发展研究、新闻黑箱、受众分析、智能广告。由此形成四大研究领域:技术重塑下新闻业的变革、智能传播与社会治理的关联、智能时代的伦理风险审视和智能广告的核心要素。其研究呈现五大趋势:范式的主体性反思、平台的文化性关照、服务的情景化聚焦、伦理的学理化深入和治理的法制化思考。  相似文献   

3.
智能媒体时代,机器人新闻写作依赖的数据共享与用户主张的个人隐私保护出现激烈冲突,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智能化新闻生产技术的广泛使用带来了隐私内涵的变化和隐私权利主体的改变。为了在保障机器人新闻写作技术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用户个人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的平衡,应当明确智能新闻生产语境中的用户隐私保护责任主体,建立隐私管理的人机协作模式;采用更加适用于机器人新闻写作的新闻伦理准则,将隐私保护条款项先植入算法中,提升算法透明度,保障用户知晓权;同时提升算法工程师的伦理水平和用户的隐私素养。  相似文献   

4.
郑久良 《青年记者》2024,(1):98-102
本文在梳理人工智能技术伦理研究进路的基础上,从本体论转向、认识论转变和方法论转型三个层面,对技术人工物的算法新闻伦理治理范式及其实现机制展开研究。研究认为,在本体论上,算法新闻应当被视为“人—技混合体”;在认识论上,由技术批判主义走向技术建构主义;在方法论上,从外在主义进路走向实践进路。算法新闻伦理治理的实现机制是构建负责任的算法新闻,从技术、过程和影响三个维度建设多元行动者网络参与的协同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师文  陈昌凤 《中国出版》2023,(10):30-34
立足于新闻传播学视野,对国内外期刊的相关前沿成果展开爬梳,提炼出算法边界、算法审计、算法参与、人机关系以及算法与数字新闻业5个具体研究议题,揭示出两个新的智能媒体研究趋势:其一,随着算法在生活中的渗透日益深刻,大量研究从探究算法的“可为”转向反思算法的“不可为”,审计其对社会秩序的挑战,批判性地思考智能技术“可为”与“不可为”之间的界限如何得以建构;其二,研究者的重心正从“算法”向“用户”偏移,对人与算法之间合作、冲突的现实样态展开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思考人机共生下的关系协商问题。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技术利用强大、高效、准确的信息数据处理和可视化分析手段驱动全球新闻业走向数字化媒体时代,新闻内容的生产与获取也产生巨大变革。与此同时,智能媒体在新闻内容的生产中屡屡陷入新闻伦理失范。通过对比自媒体与智能媒体媒介伦理失范的差异,深入了解智能媒体时代媒介伦理失范的特征,以厘清媒介技术工具性与人性的价值冲突,审视智能媒体时代(以下简称智媒时代)新闻伦理实践的道德主体性问题,完整反映“人是媒介的尺度”的媒介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7.
林爱珺  刘运红 《新闻大学》2020,(1):29-39,125,126
算法技术介入智能新闻信息分发的过程中,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率,也引发了算法偏见这一伦理问题。从个人主体权利的角度看,算法偏见使用户的信息选择权和知情权遭遇严峻挑战。本文分析了算法偏见产生的技术逻辑,并从保障用户信息选择权和知情权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基于信息权利的算法伦理原则,包括自主性原则、公正性原则、最优化原则和透明性原则。  相似文献   

8.
ChatGPT等智能内容生成工具能够根据问题智能生成内容,而不是简单调取预设答案和已有内容。智能内容生成技术是一种具有很大潜力、变革力、推动力的技术群,ChatGPT的上线带来新奇体验、用户卷入、新赛道和引发变革等方面有巨大震荡效应。智能内容生成是正迅速演进的智能变革在新闻传播领域的表现。从“知识”维度观察,智能内容生成在知识萃取、知识生产、知识传播方面给新闻出版业带来改变与挑战。与人工智能共生是智能变革中的应有思维与生存方式:应深刻认识人的主体性、充分发挥能动性,以智能思维认识并应对智能内容生成带来的变革;以探索思维运用智能内容生成工具从而获得高质量知识性内容;提升智能素养,研究制定智能内容生成技术发展、运用相关的规则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工具的运用在伦理、规则、法律约束下进行。  相似文献   

9.
齐琳珲 《青年记者》2021,(24):32-34
算法技术在新闻生产领域的应用使得传媒的公共性问题再次引起关注,如何从技术源头思考当下算法新闻所引发的资本与技术合谋、伦理失范等公共性消解问题,本文提出可以借鉴"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结合"路径设计人工道德智能体的设想,建构"有道德的算法",重构智能媒体时代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10.
智能传播时代,新闻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变革。数据驱动的第二代智能技术已被用于新闻传播的全流程之中,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的应用正在深化新闻报道,自动化生产被广泛用于新闻写作,智能算法几乎主导了信息分发,而事实核查技术的智能化让新闻业的专业化水平得到保证。在智能技术全程运用于新闻传播的背后,人类仍是实际的主导者,新闻中的算法思维必须时刻谨记人类价值观的核心地位。智能时代的媒体人必须努力提高自己在信息生产和发布中使用算法的思维、观念和能力,担当起技术的价值引领者。  相似文献   

11.
算法将智能传感器和数字人技术融合应用到新闻媒介领域,生成了效率高、全天候在线的虚拟新闻主播。从技术和行业两方面的伦理风险审视,可发现虚拟新闻主播的不规范使用会带来虚假信息和隐私侵犯等方面的伦理失范,亟须建立一套基于信息传播实践的伦理原则和道德标准。在技术层面需厘清虚拟新闻主播的责任主体包含设计者与生产者、运营者与销售者、消费者与使用者,在行业层面提出媒介技术向善、媒介技术透明、媒介平台把关的伦理原则,以期促进虚拟新闻主播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9,(1):27-33
算法新闻是人工智能与新闻传播业相结合的产物,植根于大数据、算法模型和云储存。算法新闻极大提升了新闻传播的效率,形成新的传媒业态,但由于其技术本身还不够完善、背后的法律和行业准则还不规范,现阶段的算法新闻仍有许多亟待考量的伦理问题。本文在回顾算法新闻缘起与现状的基础上,对其涉及的隐私权问题、技术伦理问题、价值偏向问题做了梳理,阐明其研究进展,进而初步探讨了未来强人工智能技术下算法新闻可能涉及的伦理问题与伦理规范,揭示进一步研究算法新闻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13.
邓婧  何婧 《中国编辑》2022,(1):55-60
文章基于技术伦理学的视角,对学术期刊智能出版表现形式进行梳理,认为其在学术不端、权利侵犯与信息安全、算法偏见与权力滥用、信息茧房效应等方面存在伦理风险,并在对智能出版背景下学术期刊责任伦理主体、责任客体和责任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制定符合学术期刊出版特点的智能机器使用原则、驯化算法原则、知情同意原则,以及对学术数据...  相似文献   

14.
智能传播技术再造了新闻生产的模式,也对客观性等新闻理念及新闻教育带来了挑战。本文从人机耦合的视角,结合当下全球范围内的人工智能新闻实践,对智能传播时代新闻教育如何将人的智能与机器的智能相结合,进而培养卓越的新闻人才进行了讨论。总的来说,“人—机”主体作为智能传播时代新闻生产的主体类型,为新闻客观性等理念的实践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面向人机耦合的新闻教育,一方面要将智能技术纳入专业技能范畴,另一方面要以批判的视角进行审视。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打破计算机科学和新闻学的界限,从技术路径出发,针对个性化新闻推荐系统的三种主流算法的实践,分析不同类别的新闻推荐算法结构性缺陷导致的不同伦理风险。研究发现基于内容的推荐容易导致"信息茧房"现象,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会引发受众对阅读内容的失控,基于时序流行度的推荐有诱发电子媒介"黄色新闻潮"的风险。总体来看,算法的结构性缺陷和输入数据的偏向决定了其在实践中的伦理缺陷难以通过技术手段弥合,新闻产品的特殊性呼吁更为立体丰富的人文价值对算法价值观进行外部矫正。  相似文献   

16.
新技术在重塑、优化传媒产业链时,也带给传媒业冲击和挑战.算法的"黑箱效应";数据报告的不公开;数据环境的严峻性都导致了用户与生产信息的互联网企业之间的"信息鸿沟",将受众桎梏于"信息茧房"中,从技术层面瓦解了新闻专业主义的基石,作为新闻专业主义内核的"职业共同体"正在让位于算法时代的人工智能写手们.因此,传统工业文明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从2020年中英文学术期刊中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论文提炼出的五大前沿主题进行综述,包括:算法与信息个人化、作为传播者的智能实体、算法中介化社会、算法的时间性和算法伦理。总体来看,2020年的智能传播研究除了对前几年核心议题持续深化之外,还显示了两个新态势:其一,目前的研究不再聚焦于作为新生事物的算法本身,转而关注算法与既有社会结构的互动及对社会的中介作用;其二,哲学思辨性研究大量涌现,从媒介哲学层面对算法的技术原理和社会意义进行深入的诠释。  相似文献   

18.
程明  孙嘉蔚 《青年记者》2023,(24):24-28
本报告围绕CNKI数据库中高级检索到的2023年刊发的107篇智能传播研究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在对文献的全面把握的基础上,概括出2023年中国智能传播研究的大方向: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研究的勃兴,人机深入交流与新人机共存空间的构建。但同时存在认知茧房的加剧、算法操控导致用户自主权的丧失、虚假信息的泛滥、个人隐私的泄露等相关伦理问题。未来,智能传播的研究离不开技术、人文、伦理三个维度,人机协同、传播主体、人机交互、人机伦理、人类如何重新理解和定义“自我”等问题值得探索。  相似文献   

19.
刘爽 《新闻传播》2023,(17):13-15
我们身处的社会正在智能浪潮之下发生着巨大改变,人类社会以全新的姿态迎接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自1969年阿帕网的诞生,技术这一重要生产要素渗透到整个社会系统当中。正是由于“分布式”的网络结构这一特点也为互联网的“去中心化、分权化”的新媒体奠定基础,随着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和算法技术的广泛运用,也为其他智能媒体技术运行建立起了底层逻辑。除了社交媒体之外,还包括AI、VR/AR、传感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这些智能媒体技术正在改变着我们整个新闻传播业,主要是对新闻生产模式的改变,而我们传媒行业已经做好准备去迎接这场变革。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9,(1):20-26
面对新媒体时代新闻生产、分发、互动格局的巨变,专业新闻工作者可以将"新闻策展"作为角色转型的契机。然而由于与科学技术的隔阂,新闻界未能结合自动化新闻策展算法的发展前瞻未来的转型方向。本文通过揭示事实类策展算法和观点类策展算法的技术逻辑、进步性和局限性,将智能时代人机协作策展的角色分工进一步清晰化。除了业务层面的探讨,本研究还从价值层面审视自动化算法策展技术蕴含的价值风险,并发现策展算法在公平性及新闻伦理方面存在隐忧,其难以实现对良善社会价值观的引导,媒体专业从业者用新闻专业性和人文价值完成对算法的规训,通过引领算法价值践行智媒时代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