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中体育分层教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它的优势是能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因材施教。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分层教学实施的效果。文章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找出对策,以期待在以后的教学中更有效地实施分层教学。  相似文献   

2.
王洋 《冰雪运动》2010,32(6):60-63
高校体育教育既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手段。运用文献资料法从冰上课分层教学研究入手,阐述分层教学的内涵和实施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指出实施冰上课分层教学具有利于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突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束缚等意义。实施个性化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学生分层、目标分层和教学分层,以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搭建学生个性发展的平台、注重因材施教、建立科学的冰上课学习评价体系、要注重教师的个性影响、注意良好师生关系的培养、处理好全面性培养和个性全面发展的关系等冰上课分层教学对个性化教育的指导作用,为北方高校实现个性化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李轲 《体育教学》2024,(3):33-35
分层教学是初中体育课堂的重要教学方式。目前体育教师从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到教学评价,无法顾及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层次。基于新课程标准理念,采用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可以结合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教学。本文结合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总结了实施策略和案例,可为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4.
杨泽军 《体育风尚》2023,(8):104-106
党的二十大会议中明确指出:要加强青少年的体育教育,大力推进建设体育强国,可见高中时期体育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此时也是学生身体素质培养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尊重高中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为其提供科学的教育方式,从而强化学生的体育实践,锻炼学生的体育能力,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让学生能够在体育学习中增长本领、收获快乐、提高素养。本文分析了高中体育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对应的教学策略,从学生分层入手,注重因材施教,并进行目标分层,优化体育教学模式,同时实施内容分层,确保体育教学价值,进行考核分层,有效检验学生成果,最后落实评价分层,提高学生体育素养。  相似文献   

5.
分层教学模式是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在当代教育改革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高校体育分层教学实践中出现了诸如学生分层方式固定化、教学目标分层扩大化、学生分层评价扭曲化等问题,导致了分层教学的异化。针对这些问题,将学生分层与差异分析相结合、分层教学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当是目前优化高校体育分层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能够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对于发展个性、培养特长,起到积极的作用。分层教学可使以往的集体教学活动更有效的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7.
分层教学法古已有之,它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面对差异纷呈的学生,它的最终目的在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但笔者发现,很多体育教师在分层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偏差,没有达到其应有的效果。一、分层意义不明确误区:目前,在体育教师中,为了应付检查或完成任务,为了"分层"而"分层"的现象比比皆是。很多体育教  相似文献   

8.
戴晶晶 《精武》2012,(16):35-36
新课程改革后,高中体育教学已经从“三基”向“健康体育”成功转型。“健康体育”要求“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方面的教学目标。为了适应新一轮体育教学改革提出的“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本文初步分析了高中体育教学实行分层式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实施分层式教学的有效策略及应用,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相似文献   

9.
龙红宇 《体育世界》2013,(5):118-119
分层教学法主要是要根据学生储备知识、接受能力的不同而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设定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它是因材施教理念的重要体现,适应我国的素质教育理念。中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体育技能,其接受能力较强,容易培养体育兴趣。但是因为部分学生较为敏感,实施分层教学法可以说是利弊并存,有利的一方面在于能够激励一些不服输的学生积极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不好的一面就在于会对一些心理较为敏感的学生造成打击,认为得不到的重视,因此在篮球的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一定要注意策略。  相似文献   

10.
论分层教学在普通高校网球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普通高校网球课中人数多,学生网球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的实际情况,根据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分层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分层教学在普通高校网球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分析分层教学的优势所在、设计和制定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步骤并指出分层教学在运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鉴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与体育课的特点等原因,建议教育部的有关领导部门对编写学校体育课程大纲教材提出指导意见外,可以放手让有条件的地区(省、市、自治区)自编本地的学校体育课程大纲教材。在这一前提下,把实施学生体育健身方案作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新思路,围绕形成学生体育健身方案,编制学校体育课程大纲教材,应要求具有持续性与阶段性;寻找共性,选编教材;坚持养成教育,养成锻炼习惯,逐渐形成学生体育健身方案和学校体育风气与传统;实施体育健身也是培养学生自觉探索科学锻炼的过程。学校体育的学术团体或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有计划的召开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建设学术交流会,以推动我国学校体育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全民健身作为社会化的组成部分.提出了健身运动的价值观念与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学校体育教学要以培养跨世纪的人才为核心.转变学校体育教育观念.以体育健身运动为准绳,建设学校体育基本框架;把健身教育贯穿于学校体育教育中.为终身体育健身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林挺 《福建体育科技》2005,24(5):58-59,64
本文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对高校体育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探讨,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确立体育教育目标;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体育动机和兴趣的培养;改革教材内容,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提高教学效果;改革教学的评价体系,建立创新的激励机制;提高师资水平,培养新型的教师队伍。高校要使学生锻炼成强壮的身体,使之具有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省属地方高校由于办学规模、教育观念、人才储备等方面的原因,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教学、科研、进修以及职称等方面更高的要求。调查研究表明,地方高校应采取增加对体育教师的社会支持、改革落后的管理制度、提升体育教师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加大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力度等措施。促进体育教师更新观念,提高适应能力,才能消除或减轻职业压力。  相似文献   

15.
论高校体育教育本体的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教育要创新,教育本体的创新至关重要。推进高校体育教育的本体创新,必须树立以“健康体育”为主体的主体体育、科学体育和个性化体育的教育观,必须改革课程设置、优化教学内容和更新教学方法,必须改革学生学习评价制度、教师教学评价制度和贯彻落实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从而使高校体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应有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大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也在悄然的发生着变化。然而,随着大学的连年扩招,体育场馆建设相对滞后,师资力量也不尽合理,短期内绝大多数大学很难解决以上问题,这使得体育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急需寻求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质量。合作式教学模式在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中的运用,是为了整合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教学形式。该教学模式从师师合作教学、师生互动教学和生生合作学习三个方面来设计教学,很好的避免了传统体育教学的诸多弊端,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优势,教学的实效性更强。  相似文献   

17.
文章贯彻"健康第一,素质教育"的教育指导思想,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根据武术的教学特点和学生个体差异,将"分层教学法"引入武术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模式,解决了在武术教学中出现的一些学生"吃不饱"或者是"吃不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真正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关键环节。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但仍出现了许多问题,认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基本属性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曹燕华乒乓培训学校是实施“体教结合”办训的典型案例。剖析“体教结合”模式的优势及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属性实现方式,探讨曹燕华乒乓培训学校与杨泰实验学校“体教结合”的成功经验,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9.
韩婷婷 《当代体育科技》2020,(12):174-174,176
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单整齐划一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工业化进程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对学生独特个性的忽略,也无法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学生无法更好地发展。当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推进,分层教学的方式开始广泛应用。根据体育课程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要求,本文将对高校游泳分层教学的具体方式进行讲解,希望能够得到指导与指正,实现更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