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主动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始终参与学习认识过程的一种探索性活动,旨在获得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是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策略,是十分必要的.探究性学习是当今新课程教学中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其基本策略应包含激发探究动机、挖掘探究潜能、创设探究情境、培养探究能力、调整评价方式等.通过探究性学习,才能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方法,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前进,有所创造.  相似文献   

2.
<正>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深化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而学生能力的开发,与探究能力密切相关.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着力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一、激发学习兴趣,诱发探究动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学生才能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教学中,应设法激  相似文献   

3.
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着力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非常强调在学科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教育部颁发的新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指出: "高中历史教学要沣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使学生进一步学握和运用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基奉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1问题的提出 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去主动获取知识,进而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学会合作,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探究学习是由美国生物学家,课程专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首先提出来的.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探究性的学习.课内探究是探究性学习的主阵地.化学课内探究点的选择策略和途径.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到的课程性质之一是"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本身十分有利于学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新的教育理念的日趋科学化,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挥实践能力才是关键.学生是化学教学认识的主体,引导探究只有在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8.
<正>新课改明确提出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将科学探究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科学实验的探究?探究式学习侧重于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掌握,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真正提高对问题的探索能力。一、科学探究的简要认识1.何为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本来是属于科学家研  相似文献   

9.
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探究学习活动中认识探究、体验探究、学会探究、主动探究,从而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的探究能力,这是我们高中地理教学的一个长远目标.关注学生在探究活动的每个环节中的基础、需求以及学习动态,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探究问题、组织探究活动、应用探究成果以养成探究习惯,学会探究方法和手段,从而获得知识、懂得创造,保持探究兴趣,使学生在探究中得到磨练、启迪和提高.  相似文献   

10.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广大物理教师越来越重视物理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探究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认识客观规律的过程,只有将学生置于这样的学习中,他们的认识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学生的数学观由数学知识观、数学学习观和数学自我概念3部分构成.在数学教学改革和内隐社会认知大行其道的背景下,把内隐社会认知和数学观的研究结合起来,了解学生内隐的数学自我概念是必要的.采用内隐联想测验和刻板印象解释偏差这两种内隐认知测量方法测量学生的内隐数学自我概念是可行的.未来研究中还可以尝试用其它内隐认知研究方法研究数学观.  相似文献   

12.
数学焦虑是一种特殊的学科焦虑。从数学焦虑的心理层面出发,一些测量数学焦虑的工具被开发出来,并得出了它的维度。数学焦虑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环境性因素、个体的人格特征和情境性因素,同时数学焦虑会影响到数学认知,进而影响个体的数学成绩。  相似文献   

13.
“假性理解”是中学生数学学习中比较普遍的现象,也是老师们一时难以找到真正原因而无法很好解决的问题,它严重地影响了中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本以现代认知理论中数学学习过程理论为主要依据,探讨分析了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可能造成假性理解的几点因素:感知因素、数学思维因素、原数学认知结构因素等。  相似文献   

14.
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由感性的具体上升到理性的抽象,再从理性的抽象到理性的具体的再现,即马克思所说的两条道路。如果认识事物仅仅停留在第一阶段,则会导致对事物认识的不深刻,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从而也就不能进行创造性的活动,例如中国古代数学的传统尽管表现出鲜明的社会性和实用性,但缺乏对认识事物的进一步抽象,因而不能达到对于认识对象的本质的把握;同样如果仅仅强调第二阶段,而忽略感性的基础,则认识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古希腊的数学传统正印证了这点。近代数学尤其自数学分析的出现以来,之所以枝繁叶茂究其因正是遵循了马克思的认识论,即两条道路的完美结合。从——数学发展的历史进程所印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人类正确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数学教学效率论,于2003年底立项,总课题分为12个子课题.在江西、四川、新疆、陕西、广东、贵州和天津成立了子课题组.2004年11月26~29日在四川省成都市新部一中召开了“数学教学效率论”中期成果研讨会,计划于2005年10月在新疆召开结题会议,该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是解决现实数学教育问题的需要;是比较教育研究的需要;是数学教育发展形势的迫切需要,关于数学教学效率应从两个维度来认识:在学生的时间投入方面,指能够充分利用时间,全身心、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在数学教学结果方面,指多方面的学习效果——认知成绩、理性精神、效率意识、良好认知结构和数学学习能力,因此,在评价方法上采取的是: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层次分析法。  相似文献   

16.
建构主义:一种富有成效的数学教学实践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构主义是一种新的认知理论,这种理论正逐渐成为国际数学教育改革中的一种主流理论。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为人们提供了反思数学教学的别样视角,同时也为数学教学提供了一种富有成效的应用框架。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以汉、蒙古、朝鲜族初中学生共614人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三个民族学生的几何认知水平、男女生几何认知水平、几何认知水平对数学成就的影响.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并利用SPSS17.0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因素分析、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研究结果显示,汉、蒙古、朝鲜族初中学生仅达到直观水平,而且在每个水平上存在民族差异;男女生的几何认知水平不存在显著的民族差异;三个民族的几何认知水平对其数学成就都有显著影响,但具有影响的几何认知水平不同.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议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论数学学习中数学知识的生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教与学的实践证实了建构学说的论断: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数学知识在生成过程中的各种特点倍受关注.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学习本质的现代意义的理解和数学学习基本特点的把握,从多视角认识数学学习的本质特征:数学学习是数学模型建构的过程,是不断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发展数学能力的过程,是再创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选取中国、美国、巴西的6年级较主流数学教材,比较教材中“比和比例”的相关章节.3个国家教材的问题定位、认知需求问题的分布和结构均较为相似,组织方式均为螺旋式非线性,很少涉及信息技术运用和数学史情境.对于“比和比例”的内容应从学生数学学习持续发展的角度给予关注.对于教材编写中问题情境的设计,可以适度增加不同主题间数学情境问题所占比重,对于开放式、半开放式问题的设计与相应学段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相匹配,寻求非数学情境问题类型的多样化.3个国家的数学教材基于熟悉情境的问题比例较高,基于陌生情境的反思式问题占比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