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2 毫秒
1.
高军 《百科知识》2000,(10):22-23
现代高技术战争的残酷性、激烈性,是以往任何战争无法比拟的。据对以往战争中人员伤亡资料分析,在战场死亡人员中,有70%是由于战场抢救不及时造成的“二次死亡”,只有30%是直接死亡的。这充分说明,如果战场上的救护技术先进、抢救方法得当,“二次死亡”人数将大大降低。为此,世界许多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研制适应未来战争需要的新一代医疗救护药品和器材,目前取得了较多成果。  相似文献   

2.
曾道红 《知识窗》2007,(11):35-35
随着伊拉克当地武装反美活动日趋激烈.美军伤亡数字不断创新高。为降低士兵的伤亡,美军使用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特殊救护方式。据统计,战场死亡人员有10%是直接死亡,而有70%是由于抢救不及时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现代高技术战争的残酷性、激烈性是以往任何战争所无法比拟的。由于高技术兵器、高爆性能的杀伤武器大量使用,人员伤亡情况十分严重。据对以往战争中人员伤亡资料分析,战场死亡人员中.有70%是由于抢救不及时(流血过多、伤口感染、呼吸功能障碍、窒息、休  相似文献   

4.
现代高技术战争的残酷性、激烈性,是以往任何战争都无法比拟的.据对以往战争中人员伤亡资料分析,在战场死亡人员中,有70%是由于战场抢救不及时(流血过多、伤口感染、呼吸功能障碍、窒息、休克、水电解质平衡失调等原因)造成的"二次死亡".只有30%是直接死亡的.这充分说明,如果战场上的医疗技术先进,抢救方法得当,"二次死亡"人数将大大降低.为此,世界许多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研制适应未来战争需要的新一代医疗救护药品和器材,目前取得了积极进展.  相似文献   

5.
夜雨 《百科知识》2011,(5):63-64
都说“子弹不长眼”,但在美军于近期阿富汗战场上投入使用的XM25型步枪面前,这话得改一改。这种新型的“未来步枪”能够为发射出的子弹编制程序,子弹在发射超过一段距离后仍然可以再一次准确定位目标并爆炸,美军步兵单兵武器开始进入精确打击时代。  相似文献   

6.
据军事医学专家的分析与预测,到21世纪,军事医学技术将会突破传统的医疗方法,发生质的飞跃。到那个时候,可以说战场上几乎没有“死亡”。万能的白色血液将取代现代人体血液众所周知,血液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据对以往战场资料分析,战场上的伤员通常有40%的人需要输血。血的需求量在战场上可以说是相当大的,许多重伤员由于没有及时地得到输血(主要是当时没有血源或血源的血型与所需输血者的血型不一致)而丧失了生命。  相似文献   

7.
创造世界     
西方战场上的新奇招由心救命的“子弹”在某国一个军事医疗试验基地,数十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向高地上的“敌人”发起了进攻。突然,一名士兵腿部中弹倒地,这时,奇迹出现了,一颗飞行速度较普通子弹慢的白色子弹,直接对准受伤的士兵飞去,正好击中受伤士兵的伤口,但是并没有进到肉里去,而是紧紧地贴在街口皮肤处。只几秒钟的工夫,伤者的伤口止住了血。该子弹内部是特制的药品。弹体用一特殊的可溶性高营养物质压缩而成,能被人体迅速吸收;其内部含有一定剂量的急救药品。这种子弹需用一种特制的枪发射,枪上采用了激光定位瞄准系统装置…  相似文献   

8.
易立 《发明与革新》2010,(10):15-16
据《每日邮报》报道,美国科学家前段时间成功研制出新型“人造血液”,将在5年内用于救治战场上的伤兵。这种“人造血液”和真正的人体血液有何区别?能广泛用于医学领域吗?  相似文献   

9.
骆昌芹 《知识窗》2014,(9):62-62
我们都知道子弹是用来夺人性命的,如果说子弹能治愈疾病似乎让人很难相信,然而真的就有一些专门为人类和动植物治病的子弹,这些子弹充当着特殊的医护角色。  相似文献   

10.
陈纪超 《科教文汇》2009,(28):277-278
在灾难性报道面前,在“抢生命”和“抢新闻”面前,在前线的新闻工作者应该如何取舍,是敬业精神至上还是道德良知第一?关于灾难谣言假新闻的出现是否在拷问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如果你是一个新闻工作者,你是不顾伤害处于弱势的受访者去满足大众还是默默站在一旁记录现场让生命得到更多的抢救?在灾难面前.前线的新闻工作者既要善于捕捉感人的新闻画面,同时也要表现出公民应有的素质,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那些身陷困境中的灾区群众。  相似文献   

11.
子弹与弓箭     
试验现场,主持人在10米之外摆放了一个装满沙子的塑料桶,然后让一个手枪手和一个弓箭手做好向沙桶射击的准备。这时,主持人给现场观众出了一道题:你们认为子弹和弓箭,谁能够穿过这只沙通?观场开始有人猜测:根据二者的速度,手枪子弹每秒300至500米,跟声音速度差不多,而弓箭的速度连子弹的四分之一还不到。毫无疑问,能穿过沙桶的应该是子弹。  相似文献   

12.
文禾 《科学与管理》2004,24(1):64-64
<正> 假如你看到这样的镜头:美国军队的医务人员拔枪开火,将金色“子弹”射向官兵的身躯,而他们却一副“求之不得”的架势。请不要惊讶。因为这是一种“基因枪”,它射出的决非夺命的金属颗粒,而是救命的DNA疫苗。 自炭疽恐慌席卷美国连夺人命后,位于马里兰州弗雷德里克地区的美国空军德瑞克堡基地生化武器防治中心就如临大敌,加紧研究如何压制炭疽菌扩散的威胁、以生物学家詹妮.瑞蒙斯切内德为首的军事科研人员,成功将基因疫苗制成类似子弹的胶囊,利用可在常温下急剧升温膨胀的高压氦气为推动剂发射,创造出基因枪,为在战场上救治承受生化武器袭击的己方及友军人员提供了极  相似文献   

13.
为植物“治病”我国华南农大的专家发明一种“基因子弹”,它能把新的基因注入易患枯叶病的植物体内,培育出一株能够抗病的绿苗。目前采用的基因枪,是一种靠火药爆发推动力的机械装置。“子弹”是钨粒子的塑料弹丸,直径为1/1000微米,虽然细小得肉眼看不见,但是它却携带遗传物质。“基因子弹”射击的初速度为1600米/小时,“子弹”通过前端有一微孔的特殊的金属板,金属板阻止了弹丸的塑料部分进入,而带有外源基因的钨微粒子,却能通过微孔,射人紧贴金属板的植物组织或细胞染色体内,成  相似文献   

14.
《科学生活》2013,(9):68-68
想不想预知自己在2023年之前的生死概率? 旧金山加州大学研究人员研发了50岁以上者的“生命指数”以包括性别、年龄和身体健康的12个项目来计分,以预测一个人在未来十年死亡的概率,例如得最高分26分的人,在未来十年死亡的概率是95%,得分为零的人,未来十年死亡的概率是3%。虽然这个指数主要是给医生参考使用的,但引起许多人的好奇。  相似文献   

15.
你知道吗?     
《百科知识》2011,(5):43-43
子弹飞多长时间能命中目标?对依靠动能杀伤的子弹而言,只有飞得快,才能飞得远,因此在相同距离上,能少飞一会儿是枪、弹设计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6.
在脍炙人口的《游击队歌》里有这样一句歌词:“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这是对战场上神出鬼没的狙击手最准确的形容。狙击手的形象大家可以在很多电影镜头中看到:每当歹徒和警方对峙时,总是有几个手持狙击步枪的狙击手部署在制高点,眼睛通过瞄准镜死死地盯着敌  相似文献   

17.
<正>人类文明发展至今,在医疗技术方面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但对于很多疑难杂症,医学专家们仍束手无策。然而科学家们坚信,在未来数十年内,各项医疗水平将进一步提高,许多现在无法解决的问题届时都将迎刃而解。NO.1生命暂停生命终结常由一些重大伤害造成,如受到子弹、刀等武器的攻击。统计显示,战场死亡多数是因医疗小组未能在士兵受伤的第一个小时内及时进行治疗造成的。这一个小时被称为黄金小时,对  相似文献   

18.
看过电影《骇客帝国》的人,对“进入”虚拟世界已经很熟悉了。尼奥的躯体躺在躺椅上,心智却在精心设计的软件程序里较量武术、闪躲子弹和狂飙机车。电脑虚拟实境的精髓,在于能让使用者感觉“身在他处”。很多人不知道,这种技术在医疗方面的应用更有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00年以来,城市恶性肿瘤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重,从70年代初的16.25%上升到24.38%.在众多死因分类构成中高居首位。显然,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第一杀手”。为此,无数医务工作者、医学研究人员、医疗或研究机构和单位,前赴后继,殚精苦研,力争在各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上取得新的突破。”让人们不再谈癌色变”  相似文献   

20.
星姐 《知识窗》2014,(5):36-37
总有一些小游戏,它们不像DOTA那样庞大复杂,却也让人难以自拔。比如“俄罗斯方块”“连连看”“愤怒的小鸟”以及微信上流行的“飞机大战”和“天天爱消除”,后者更被玩家亲切地称为“打飞机”。这些被资深游戏玩家归为“愚蠢类”的游戏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这些简单游戏为什么能让人们沉迷其中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