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晨 《辅导员》2013,(10):9-12
<正>书,是文化的标志,也是文化的载体,它积聚了人类历史进程中最丰厚的精神营养。读书,是经受文化洗礼,为人类生成智慧,养成德行,从而打下精神底色的重要途径。如今,我校本着"为人生导航,为幸福奠基"的办学宗旨,以书香校园提升为特色建设,以阅读小书虫为育人目标,轰轰烈烈地掀开了构建校园阅读文化,实现学生精神成长的革命新篇章。  相似文献   

2.
书,是文化的标志,也是文化的载体,它积聚了人类历史进程中最丰厚的精神营养.读书,是经受文化洗礼,为人类生成智慧,养成德行,从而打下精神底色的重要途径.如今,我校本着"为人生导航,为幸福奠基"的办学宗旨,以书香校园提升为特色建设,以阅读小书虫为育人目标,轰轰烈烈地掀开了构建校园阅读文化,实现学生精神成长的革命新篇章. 创设环境——握书香一脉,塑馥郁校园 "要创造爱书和尊重书的气氛,要对书怀有崇敬的感情——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就在于此."这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一段话.学习应该与书香为伴,师生应该与经典为伍.学生在校园里眼睛所触及的每一处风景也都应该有文化的熏染.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做到处处有书读,时时留书香,应成为永恒的教育信仰和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3.
高校图书馆在创建校园阅读文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简要论述了校园文化的现状及阅读文化与其的关系,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在创建校园阅读文化中的优势与作用,并提出了阅读文化建设的几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陈金荣 《教师》2020,(10):37-38
书籍是学习的良师益友,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弘扬校园阅读文化,推进书香校园建设,是建设有思想、有内涵的校园精神文化的必要举措,更是拓展学生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书香校园的建设必须立足于书香环境建设,深入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让好书浸润心灵,书香萦绕校园。文章分享了推进校园阅读、建设书香校园的有益经验,和广大教育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人类在与自然的作用及社会生活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校园文化"是学校长期形成并为全体师生员工所认同的校园精神、校园制度、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制度、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校园文化一般包括三个层次,即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和精神文化层。在大力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建设基础上,我们应关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孟祥忠 《教师》2014,(33):16-17
正阅读是文化的积累,是时代的需要,更是一个人,一所学校向上的精神体现。我们学校——辽宁省东港市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我校")一直在为此不懈地努力——努力营造一个阅读的氛围,培养一个阅读的习惯,形成一个阅读的校风。1.全方位的阅读文化布置花团锦簇的校园里,以阅读为主题的文化布置随处可见,无时无刻不对学生进行着读书的陶冶。学校让每面墙壁都"说话",名人名言、书籍简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以视觉冲击进入学生的心灵,让绿色的校园突显书卷的气息,也把书形象化地印在学生的心中。  相似文献   

7.
著名学者朱永新先生在《新教育之梦》中指出:"读书可以改变人生;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的精神对话。"因此,营造书香校园,无疑是实现这一教育理想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我认为对于学校而言,开展有效的阅读活动能够拓展师生的文化视野,积淀师生的文学素养,陶冶师生的高尚情操,同时也能够丰富校园的精神文化。下面,我结合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一、校园文化的本质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校园文化是校园这个特殊领域里的文化,是校园这个特定土壤里呈现的文化。校园文化区别于其他分支文化的特点在于,它是反映校园风格、适宜校园人要求的一种文化氛围,是以学生为主体、教育者为主导、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校园为空间、社会为依托、校园精神  相似文献   

9.
促进人的发展是基础教育永恒的主题。以"以人为本"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教育,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人文环境。这里所说的人文环境也就是人文校园的建设。教师的精神文化即属于人文校园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本文对以人文校园为导向的农村小学教师的精神文化构建这一话题做了探讨,指出了农村小学教师精神文化构建的困境和现状,着重分析了在人文校园建设的大环境下,农村小学教师进行精神文化建构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0.
赵占香  张平 《考试周刊》2015,(33):150-151
阅读可以强化文化认同、凝聚国家民心、振奋民族精神,可以提高公民素质、淳化社会风气、构建社会核心价值观。当今大学生受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影响,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结合校园网络教育平台与图书馆资源,在大学生中推广订制的"微阅读"计划,以手机推送形式为学生提供手机阅读服务,是扩大大学生阅读量,引导健康阅读,提高大学生阅读能力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1.
<正>经典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思想、学术与文化瑰宝,是承载民族精神的历史河床,学校在打造"书香校园"的同时开始新经典阅读实验。如何让新经典阅读真正深入课程,走进学生,融入生活,学校的实践探索也因此而始。一、经典阅读以课程为依托孕育学生素养是新经典阅读的一个清晰而重要的目标指向,而决定学生素养的重要依托是课  相似文献   

12.
"和谐校园文化"是由全体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管理、生产、生活、娱乐等各领域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成果。"和谐校园体育文化"是以师生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分价值精神、制度规范、技术物质三个层次。体育文化以自身存在的形态,审美特点及自身完整的结构性,成为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独特性要素。  相似文献   

13.
柳杨 《林区教学》2011,(5):23-25
学校文化是师生创造的一种与时代密切联系,又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校本教研"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基本方式和特征。校本教研应该以学校制度文化为保证,以学校物质文化为依托,凸现人文精神,培养群体精神。  相似文献   

14.
"阅读"作为文化运动的主题词,其内涵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它正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文化传承、精神成长的主要手段.然而从当前农村小学的阅读现状看,阅读状况令人担忧.我校立足农村学校的实际,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阅读氛围,推动教师、学生阅读,并把阅读文化的建设延伸到家庭,让阅读成为学生、教师学习和生活的方式,构筑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校园阅读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5.
正"打开书,你便开启一扇门。"阅读可以丰富我们的想象力,激发我们的创造力。近年来英文短剧表演得到了越来越多中小学及广大师生的关注,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语言水平和文化修养,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营造校园阅读氛围。通过外研社杯"我是书虫"阅读漂流活动的组织开展和大力推广,主办方将持续推动全国校园双语阅读运动,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英语技能展示和表演的舞台,同时也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成果提供宣传平台。  相似文献   

16.
"打开书,你便开启一扇门。"阅读可以丰富我们的想象力,激发我们的创造力。近年来英文短剧表演得到了越来越多中小学及广大师生的关注,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语言水平和文化修养,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营造校园阅读氛围。通过外研社杯"我是书虫"阅读漂流活动的组织开展和大力推广,主办方将持续推动全国校园双语阅读运动,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英语技能展示和表演的舞台,同时也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成果提供宣传平台。  相似文献   

17.
石家庄市市庄路小学以"文化育人"为指导,营造"文化育人"的校园氛围,使校园充满文化气息,使广大师生感受到了校园精神生活的甘甜和心灵的愉悦,同时激发了师生爱校及乐教、乐学的热情。  相似文献   

18.
文本是作者创作的结晶。文本阅读是读者对文本的阅读,即读者对文本的二度创作。无论是作者的创作,还是读者的阅读(再创作),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然而,在文本阅读时,人们对文化因素往往考虑不足,尤其是对全文化精神的关注,要么缺乏意识,要么显得力不从心。什么是文化?季羡林说:"我认为凡人类的历史上所创造的精神、物质两个方面,并对人类有用的东西,就叫文化。"人类文化来源是多元的,不是一元的。文化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乃育人之本,推动着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涵式生长。文章以阿克苏市高级中学为例,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精神文化深度融合的现实路径,如以校训为精神代表的治学理念、"教师领导力"理念实践、彰显学校价值取向的校园行为文化活动等。  相似文献   

20.
阅读为每个人打开了一扇精神之窗,是人类精神成长中无可替代的思维活动。近年来,宁化县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园大阅读活动,促进了书香校园建设,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本文结合生本教育理念和语文阅读课堂实践,从设置好前置作业、确立好阅读目标、建设好阅读小组、落实好教学设计等方面展开了新的探索。本文对于小学阅读教学中切实贯彻生本教育理念,提升阅读课堂效率有一定的启发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