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作文备考的过程中,多“读”是必要的,多“写”也是必要的,而了解并分析一下阅卷人的阅卷习惯,弄清楚阅卷人在阅卷过程中比较看重的是哪些问题,对我们写好中考作文肯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套话作文”是近年来高考阅卷专家、学者提出的一个新名词。在2007年高考作文阅卷中,浙江省的阅卷专家、学者主张把那些写文化类的作文归结为“套话作文”。参加2007年浙江高考作文阅卷的孙如明老师在自己写的一篇体会文章中写道:“这种‘套话作文’有这样三个特点:第一,题材总是选用历史文化(文学)名人及其文章中的名言名句;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话题作文备受出卷者的亲睐,而且有逐年递增的趋势,成为中高考作文命题的首选题型。笔者常年参加中考作文阅卷,发现绝大部分考生写作内容“撞车”的现象较严重,导致阅卷者打分的“千篇一律”,在某一个分数段间上下浮动。如何让考生的作文与众不同,脱颖而出,让阅卷老师为之—振,拍案叫绝呢?笔者想就此作一点探讨,以供考生们参考。一、精心擦亮“对外开放的窗口”每次阅卷,我们发现绝大部分考生的作文题目很“平凡”,没有先声夺人的魅力。古人就有“题好一半文”的说法,如果阅卷老师能发现“万绿丛中一点红”,能刮目相看那“一道亮丽…  相似文献   

4.
张爱巧 《现代语文》2009,(6):156-157
话题作文是近儿年高考语文试卷中一直采用的作文测试形式。“自拟题目”则是话题作文的一个重要写作要求。为了更好地表达作文的内容,把“产品”推销给阅卷老师,获得阅卷老师的“芳心”,应该拟一个生动贴切的标题,令阅卷老师眼前一一亮,让他一见钟情。  相似文献   

5.
中央教科所“中小学作文个性化”研讨会日前在武汉召开。会议负责人透露,为减少高考语文,特别是作文阅卷的误差,今后湖北省高考阅卷教师有望“持证上岗”。该负责人说,高考中比较有个性的作文越来越多,不仅有诗歌,还有戏剧和网络文学。2002年,湖北省少年作家胡坚等人的高考作文分数较低,引来很多人对高考评分标准的争议,给高考阅卷带来挑战。据介绍,湖北省酝酿“持证上岗制”,就是要考核出一批合格的阅卷老师,将误差缩小到最低。该“持证上岗制”不仅有望在高考中实行,还可能在中考及其他考试中实行。目前,湖北省高考阅卷的教师由各中学选派…  相似文献   

6.
中考结束,看过今年的满分作文的学生有的不以为然:不过是个别老师的评价而已。的确,考场作文有它的特殊性:它的读者只有两个,一个是考生自己,另一个就是阅卷老师。阅卷老师给你的作文判分,决定你语文成绩的高低。所以,要想取得考场作文的高分,最重要的是要打动阅卷老师。作为中考作文阅卷负责人,我可以教你几招。我们阅卷老师有一个形象的说法:一篇成功的考场作文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总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吧!千万不能给阅卷老师漆黑一片的感觉。也就是说,考场作文必须要有“视觉冲击力”,以让阅卷老师在一瞬间被它所吸引。比如,今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有一篇满分作文——门外又响起了那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轻微的脚步声。我知道,那是爸爸正在黑暗中摸索着准备出门了,而我,则正享受着别人无法理解的父爱。(文章以“黑”作标题,一下子吸引了老师的视线,同时为下文进一步写“黑”作了铺垫。)黑!黑!!黑!!!笔下魔方说实话,我家并不是很富裕,是爸爸拼死拼活挣钱、干苦力,我才能安心地坐在教室里同那些富裕人家的孩子一样享受着幸福和快乐。为了给我多买些营养品,爸爸决意要利用凌晨1-2点钟的时间去卖点...  相似文献   

7.
考场作文作为一种特殊环境中写成的作文,要想迅速取悦于阅卷者。从而取得优势,一定要有一些技巧与方法。笔者通过近几年考场作文阅卷评分的实践,以为几下“五招”实为作文语言制胜之招,现整理出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黄怡 《中文自修》2010,(4):12-14
中考作文的阅卷历来倍受全社会的关注。有言道,作文评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言下之意,作文难有统一的、“客观”的评分标准。  相似文献   

9.
在高考作文阅卷中,笔者时不时会听到有老师边阅卷边夸赞:你看这素材用的,那叫一个好!你看这个作文写得多好,多有深度!那究竟是什么样的素材让阅卷老师刮目相看了呢?又是什么样的作文让阅卷老师感觉很有深度呢?高考作文要想有深度,要让阅卷老师一看就产生“高大上”的感觉,就一定要富有哲思,要善于运用古今中外名家名人的富有哲理的话语来论证。那么哲理类的作文素材在作文中应该如何运用呢?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思路可以借鉴。  相似文献   

10.
古人将文章的开头比作“凤头”,意在强调开篇之重要,特别是阅卷时间非常有限的考场作文,若能有一个别出心裁,让人耳目一新的开头,一定会让你的文章增色不少,必将在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博得阅卷老师的“欢心”,印象分自然不低了。所谓“凤头”赢得“百媚生”说的便是这个道理。综观2003年各省市中考满分作文,它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都有个漂亮的开始:新颖、脱俗。  相似文献   

11.
任玲 《湖南教育》2004,(9):31-32
记得高一年级一次期末考试,要求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我们交换阅卷, 本想这样的题目很容易写, 但看到的作文却令人大失所望。阅卷完了,心里沉沉的。有学生在作文中说, 要使一个人感动谈何容易? 只有经历大事的人,才会对感动有深刻的体会。在一个年级一千多号人的作文中  相似文献   

12.
中考作文,阅卷速度非常快。面对面目可憎、平庸乏味的作文和面目可爱、可圈可点的作文,阅卷者想必不会有相同的反应。那可是笔下有无“黄金”有无“前程”的关键时刻啊!然而,不少考生在考场作文时却并不以为然,心安理得地认为“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如果未逢天机,又无妙手,  相似文献   

13.
凌士彬 《学语文》2009,(1):29-30
考场作文浩如烟海,阅卷任务繁重,千人一面的文章难免让人审美疲劳。如果文章没有个性和特色,即使你的作文“基础”不错,甚或有很好的“发展”潜质,也很容易淹没在芸芸众“生”之中。著名特级教师,在北京阅卷领导小组负责编纂《阅卷纵横》的王大绩老师说过,高考作文是“一两分钟,一(几)位读者”。  相似文献   

14.
作文阅卷向来是一件繁琐、枯燥的苦差事,阅卷老师不可能对每一篇文章都字斟句酌、细细品味。在多年的改卷“磨炼”中,老师们早已练就了一套“快速阅卷法”,简言之,就是“三眼淘汰法”。一、第一眼看整体网上阅卷的实施,对学生的书写是否工整,卷面是否清洁,布局是否合理(头大尾长身子小、段少字多密麻麻)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若字体潦草、卷面肮脏、布局不合理,经过扫描处理后,这样的卷面肯定好不到哪里。此时,阅卷人对你的作文已有了一个极差的印象和不好的分数了,你的作文亦有“全军覆没”或“大势将去”之危险,虽然有二评三评的机会。要…  相似文献   

15.
每年高考阅卷,作文总是最受人们关注,似乎整个高考阅卷就只有作文一项,其他科目都隐居二线。作文是高考各科分值最大的一道题,占到语文卷40%的比重,是其他任何科目的任何题目都无法比拟的。其他题目很“死”,1就是1,a就是a,或者答对一点给一点的分。惟独作文,虽然有评分标准和阅卷细则,实行“踩点给分”,但是往往不同的人“踩”到的“点”就是不一样,“给”出的“分”也往往相去甚远。考生写完作文、交上卷子就只有等待,只有祈祷——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话题作文备受出卷者的亲睐,而且有逐年递增的趋势。成为中高考作文命题的首选题型。笔者常年参加中考作文阅卷,发现绝大部分考生写作内容“撞车”的现象较严重,导致阅卷者打分的“千篇一律”,在某一个分数段间上下浮动。如何让考生的作文与众不同。脱颖而出,让阅卷老师为之一振。拍案叫绝呢?笔者想就此作一点探讨。以供考生们参考。  相似文献   

17.
作文在语文中考中占分比重较人,是中考的重头戏。但有些考生在是考作文中却失分较多。笔者根据多年阅卷经验发现,这些作文往往存在一些“硬伤”。关于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阅卷老师对一篇作文的第一印象。近年中考很多省市是供料作文或话题作文,要求自拟题目,阅卷老师很看重考生所拟的标题。俗话说:文题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在高考,还是在平时的改卷当中,我们常发现有些作文写得不错,立意似乎也暗扣了主题,但文章就是不点主题或不点明话题,乍读过去给人主题不明的感觉,结果得分很低,确实可惜。我们说,主旨是文章的灵魂,犹如山中神仙,水中蛟龙。古有“诗眼”“文眼”之说,现在有“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之说。考场作文尤其要把点题放在显要位置,因为话题作文的点题不同于一般作文的点题,其点的是材料中给定的话题,向阅卷老师昭示的是自己的作文始终没有脱离话题范围。那么在短时间内如何点题,才能让自己的文章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获得阅卷老师的好感…  相似文献   

19.
翻一翻近几年的中考满分作文,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明显的事实:阅卷老师总是偏好有创新有特色的文章。正因为这一点,考场作文如何力求一个“新”字,粘住老师的眼睛,拨动老师的心弦,至关重要。我们可从结构、语言几个方面努力,对考场作文进行创新“包装”。一、结构的“包装”在文章结构上避俗求新,精心“包装”,给文章披上一件迷人的外衣,使阅卷老师“一见钟情”是考场作文的关键。而创新的结构总让作文从众多的考卷中脱颖而出,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考场作文结构形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包装”:1、题记。在作文的题目之下,正文之上摘引一段简洁…  相似文献   

20.
常言道:“文章自古无凭据,唯愿朱衣暗点头。”这句话对考场作文来说,考生都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够得到阅卷老师的认可,给阅卷老师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那么,这种“认可”从何而来?这个“良好的印象”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显然,等到作文写完之后再去思考这个问题为时已晚。高考是神圣的,也是残酷的。一篇高考作文的成败对学生语文成绩影响极大,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重视作文备考。在作文备考中,要努力打造自己作文的个性亮点,要考虑到批阅作文人的阅读兴趣、阅读需要。那么你的作文如何做到取悦于阅卷人,让评卷人“暗点头”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