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英 《广西教育》2013,(5):41-4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力求有创意。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遵循个性化原则,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充分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样才能使学生自由和有创意地表达,写出个性化的作文。一、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  相似文献   

2.
一篇好的文章无疑是有个性的,唯有个性才能使之别具一格,让人咀嚼品味,可以这样说,没有个性的作品就不是佳作。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写出个性化作文,《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  相似文献   

3.
张菁 《现代教学》2008,(9):53-54
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依然堪忧,学生害怕、厌倦作文的现象比比皆是。尤其是许多学生的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或脱离生活,或对生活理解肤浅,而学生作文缺乏个性已经成为当下学生的通病。《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写作教学中提倡个性化写作,这是个性教育在写作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个性化写作做如是阐述:“力求有个性、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  相似文献   

4.
一、课例研究背景 写作是展示学生的个性化世界的最佳途径。语文新课标也为初中作文教学指出了明确的方向:“要求学生说真话。写作要感隋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然而,当前的初中学生难有闲暇体悟生活的酸甜苦辣,也似乎没有空间拓展情感的喜怒哀乐。  相似文献   

5.
一、课例研究背景 写作是展示学生的个性化世界的最佳途径。语文新课标也为初中作文教学指出了明确的方向:“要求学生说真话。写作要感隋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然而,当前的初中学生难有闲暇体悟生活的酸甜苦辣,也似乎没有空间拓展情感的喜怒哀乐。  相似文献   

6.
周燕 《广西教育》2013,(6):72-72,85
中学生虽已掌握了写作的一些基本要领,但大多数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缺乏个性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的要求:"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可见,写作强调的是学生对人生和社会的个性化感悟  相似文献   

7.
宋焱 《现代语文》2008,(6):101-10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表达与交流”明确提出了“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即倡导“个性化作文”。思想个性是作文个性的内核,要想真正实现学生作文的个性化,首先还得以培养学生的个性人格为根本。只有培养有个性人格的人,才能真正写出个性化的作文。  相似文献   

8.
刚刚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内容和要求(写作)”里明确规定:“(学生应该)善于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有意识地考虑写作的目的和对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倡个性作文,根据个性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所以语文教师应该解放学生,卸下套在他们头上的“紧箍咒”,让学生敢于说真心话,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张万华 《文教资料》2013,(26):35-36
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简言之要有个性.个性化课外阅读,个性化生活体验,个性化命题,个性化表达,个性化评价是提高农村语文作文教学水平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的少年儿童有着许多新时代的特点,与之相关紧密的小学作文教学必然也要发生一些新的变化。《语文课程标准》贯彻了这样的思想: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第一学段提出“写自己想说的话”;第二学段强调“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第三学段强调“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因此,小学生的个性化作文实质就是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题立意,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写作源于生活的活水”,写作教学不仅要鼓励学生为文的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个性的张扬,生命的呼吸。因为“个性是人类幸福的首要因素”。现代文明发展表明,社会的活力和发展与社会保有的  相似文献   

12.
谢虹霞 《考试》2009,(4):36-36,38
《新课标》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学生必须写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真情实感,要有强烈的现实生活基础,不可一味地把写作当成是构造“空中楼阁”。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作文要“发展个性”“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就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应该坚持走个性化之路,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自由发展的活动中成长为个性特长鲜明的人才。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以我手写我心”,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写自己想写的事,抒发真情,张扬个性,成为今天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学生的写作素材应是自己熟悉的,这样才能促使他们产生表达欲望,才能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作文教学要贴近生活,引导有感而发,养成乐于表达的习惯;要关注学生,善于创设作文的意境,激发情感意识;要尊重学生,激励学生大胆表达,使作文具有个性。  相似文献   

15.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的写作能力则是语文实践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因为真正的写作是一项个性化的创造性劳动,它不允许复制,故文学作品的写作又称“创作”。新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谁对写作的要求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二是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这里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创意表达就是强调写作要有个性,即个性化地写作。  相似文献   

16.
作文难写,作文难教。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7—9年级学生的写作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如何才能计学生乐于写作,并善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呢?要让学生在作文中有真情实感,首先要会观察生活,并有创作激情,这样,他在写作中才会有表达的欲望。怎样把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和激发创作热情有效地结合起来呢?我市语文教研室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趣味大作文”课题研究,本人也参与课题的实验,其中有不少收获,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  相似文献   

17.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个性化写作灵感 ,抒写出我是“这一个”而不是“那一个”的个性化文章来 ,学会仔细观察生活、关注社会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不同想法 ,以“我手写我心”的态度去抒写有一定层次一定见地的真我作品来 ,才能让学生的习作放射出个性化的异彩  相似文献   

18.
“课标”要求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个性化写作灵感,抒写出戎是“这一个”而不是“那一个”的个性化章来,学会仔细观察生活、关注社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不同想法,以“我手写我心”的态度去抒写有一定层次一定见地的真我作品来,才能让学生的习作放射出个性化的异彩。  相似文献   

20.
华婷 《现代语文》2008,(4):110-111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七一九年级(即初中)学生写作方面有这样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人总是有个性的,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