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在身体训练中,力量练习占的比重较大。增强上肢、肩带、躯干和下肢肌群力量,需要利用各种训练器材。如:杠铃、哑铃、壶铃、综合力量训练器械和各种类型阻力器等等。目前,常用的力量训练器材,以杠铃为最普遍。实践证明,利用杠铃做各种力量练习,对增强力量素质有显著效果。杠铃是举重运动员的训练、比赛器材,也是其他各项运动员身体训练不可缺少的器材之一。一付杠铃的重量大,训练时搬动起来很不方便,给训练带来一定的影响。过去,体育器材生产单位加工的力量训练架,如:卧推架、深蹲架、静力架等都很苯重,购价高,用料多,安全性也差,搬动困难,使用很不方便。训练实践中,我们感到很有必要把以杠铃为主的力量训练器材,组合在一个有几种用途的训练架子上,以便运动员  相似文献   

2.
我国短跑运动员与欧美强国运动员在力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正是这一点制约了我国短跑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加强我国男子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全面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我国百米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方法,包括:杠铃负重训练、跳跃训练、牵引跑、抗阻力跑,指出了我国百米力量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国百米运动员运动水平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杠铃片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力量练习器械.将杠铃片作为辅助训练的一种手段运用到业余标枪运动员的基础训练中,能有效提高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协调性和专项技术.在训练过程中,杠铃片的重量要因人而异,练习次数应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4.
<正> 等动器械的问世,使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器械又迈前了一大步。所谓等动器械是一个随外阻力的大小自动调节的装置,使得肌肉在整个动作范围内都受到很大阻力,从而使肌肉受到刺激时间更长。众所周知的举杠铃或重物,只能在动作开始时由于惯性的作用对肌肉有较大刺激,而整个动作范围内对肌肉刺激就相对过短。显然,等动器械在提高运动员的力量方面有着举杠铃或重  相似文献   

5.
李阳  李山 《中华武术》2010,(11):52-54
目前,杠铃房的专项力量训练仍以负重抗阻这种形式为主。杠铃房的专项力量练习对专项能力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怎么把杠铃房的专项力量训练与专项有机结合并有效促进专项能力的提高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因此,本文从专项力量训练的宏观角度提出了一些看法,为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实践过程中的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投掷     
G824.02 9904826少年投掷运动员如何利用杠铃发展力量素质[刊,中,I]/潘建中//青海体育科技.-1997.-23(1-2).-42-43参3(TY)投掷项目//少年//力量训练//杠铃//肌肉力量//训练法杠铃,是发展少年投掷运动员力量素质的主要手段。从肌肉用力结构和心理、神经肌肉受大脑皮质的支配分析,提高速度力量应注意的理论原理。指出少年投掷运动员力量训练要注重速度、力量的同时发展,练习动作和专项技术动作要相结合。在少儿时期力量训练要遵循其生长发育的规律,在训练的量、强度以及发展肌肉群等方面提出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孟宪娟 《冰雪运动》2008,30(3):53-55
通过膝关节载荷静力学分析,进一步认识了杠铃力量训练过程中膝关节的力学特点和变化规律。并基于膝关节载荷静力学分析,探讨了杠铃力量训练在力量练习结构、练习方式和练习动作方面的专项化问题。认为杠铃力量训练可以帮助运动员建立专项最需要的力量结构;可以通过不同的练习方式使那些对专项技术最具影响的肌肉或肌群得到训练;力量训练需要紧密结合专项特点,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投掷项目是以掷远来决定成绩,同时它又属于力量型的项目。当成绩达到一定水平时,力量对专项的影响更为突出。因此,投掷运动员的专项训练要遵循少年运动员的发展规律,在基础训练阶段应加强肌肉力量和弹性以及动作爆发力的训练。现将杠铃作为力量素质辅助训练的一种方法做简单介绍。 1、推举杠铃的等动与退让练习法:练习者两腿直立,两手宽握杠铃置于锁骨处。向上推举杠铃手臂伸直、屈腕2秒完成。然后屈臂退让至还原,4秒完成,要求逐渐增加重量和控制完成动作时间。只用臂力。 2、坐推杠铃的等动与退让练习法:练习者坐姿,两手宽握杠铃  相似文献   

9.
力量训练是投掷运动员最重要的身体训练之一,力量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其他素质的发展,正确合理技术的掌握和专项成绩的提高。因此,国内外从事投掷项目的教练员和运动员都特别重视力量的发展。我国投掷项目(尤其是重器械的项目)的成绩。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很大。其主要原因是力量水平相差很大(当然技术水平和其他素质也有差距)。如以重器械投掷运动员的杠铃深蹲一项相比较:世界优秀运动员的杠铃深蹲均在300  相似文献   

10.
力量,在很多体育运动项目中是掌握技术和取得优异成绩和基础,在田径运动项目中,力量是诸身体素质中占有重要位置的素质。因而人们都很重视力量训练。在田径训练中,人们为了发展力量,特别是投掷运动员,经常采用杠铃练习,认为这是发展力量行之有效的的手段,在训练实践中,也确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为了更好地提高练习效果,我认为,有一个问题急需解决。即:田径训练中的杠铃练习与举重运动中的举杠铃练习,在动作结构和技术要求上是否相同的问题。通过对杠铃练习的大量观察发现:当前许多练习者都是采用举重的办法进行杠铃练习的。就是当练习者在上举杠铃  相似文献   

11.
在铅球训练中,杠铃练习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重要手段。由于铅球的质量是固定的,所以,我们不一定强求在杠铃练习中不断地增加杠铃的重量,可保持杠铃重量不变而要求运动员在练习中加快完成动作的速度。杠铃练习数量的增加并不等于力量的增加。前者的增加可能是运动员通过多次练习  相似文献   

12.
赛艇运动员力量耐力训练的测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研制的力量素质测试设备,对武汉体育学院女子轻量级赛艇运动员的杠铃卧拉力量耐力训练手段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说明,赛艇运动员的力量耐力可以通过功率变化来评定,可以通过功率变化幅度判断一名运动员的力量耐力水平,通过这种简单的测试方法可以科学地指导运动员训练.  相似文献   

13.
通过近几年在体育高考训练中的分析、调研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就人扛人力量练习和扛杠铃力量练习的运动参数进行比较研究,并分析了运动员在训练中力量水平的差距所在。  相似文献   

14.
目前背越式跳高世界纪录为2米42。这与训练体系的变革有密切的联系,如大量的杠铃练习已不能作为现代背越式跳高运动员的主要力量训练手段。为此,本文拟探讨力量训练的方法。一、力量训练简况50年代,一些跳高教练员和运动员尤其是女运动员,认为采用负重练习发展力量,会使运动员的肌肉粗大,动作紧张。全国纪录仅相当于现在的一级运动员水平。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皮划艇激流项目力量训练的设备仍是杠铃一类的器械,杠铃虽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器械,但在训练学界被认为是不符合专项力量训练要求的训练器材。研究表明,只要有有效的测试监控手段,教练员同样能够正确地评价力量训练效果,提高力量训练效率。本文的研究目的是要通过自行研制简单实用的训练测试设备及其力量训练效果评价体系,对皮划艇激流国家队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的测试与评价。  相似文献   

16.
运用三维测力台系统和红外光点运动分析系统同步测试的方法,定量测试分析运动员杠铃负重量半蹲练习过程中,人体对地面的跨伸力、对杠铃的作功率和杠铃在人体作用下运动的加速度、末速度、动量等参数指标与负荷重量的相互关系;及各参数指标的最大值与弹跳力的相关关系。为继不同训练水平的运动员发展弹跳力的力量素质训练内容的定向化、负荷重量的定量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发展运动员力量和爆发力的方法很多,但由于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的特殊性,需要在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上更加符合青少年运动员的特点,在训练中应选择那些比较安全而且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以发展他们的力量和爆发力。我们发现在运动员的早期训练中,很多教练员经常采用较大的杠铃负重练习来发展运动员的力量和爆发力,这样往往会给青少年运动员的机体造成损伤,过早的大力量训练对运动员的成长和后期培养都没有好处,这一点已经在广大教练员中达成共识。因此,我们根据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特点和国内外一些教练员成功经验对青少年力量和爆发力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8.
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练习的设计与选择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如何设计和选择使用专项力量训练手段,首先取决于教练员对专项技术和专项力量本质认识的准确性和深刻性。现代短跑运动员应视为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平动运动。现代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应摆脱以垂直用力为主的大负荷杠铃练习,重视上下肢的摆动力量和支撑运动器官的退让与超等长收缩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狄永利 《中华武术》2006,(11):11-11
利用各种不同重量的杠铃或杠铃片进行铁饼训练,不仅可以提高运动员的下肢力量,而且可以增强旋转的稳定性,对提高身体各部位肌肉的爆发力、协调性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杠铃练习,是田径运动员力量训练中广泛采用的手段。但杠铃练习时,务必遵守一系列原则,否则骨骼——肌肉系统很容易受伤。下面介绍德国田径专家所常采用的两种力量练习法。 一、卧推 卧推可增强胸廓肌、肩带肌、上肢肌力量。运动员仰卧在长凳上,双腿下垂,脚掌着地。身体处于平衡状态。脚尖稍向外张,肩部和臀部紧贴凳面,腰部微拱,杠铃位于上方。运动员手臂可以伸直到支架上。握杠时,手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