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探索铅球专项力量阶段性训练方法,运用对照实验比较的方法,对23名男子高水平铅球运动员进行力量分期训练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的铅球运动员在专项力量指标和专项成绩上较对照组的铅球运动员有明显的提高。研究认为,在铅球的专项力量分期训练过程中,准备期应该重点发展运动员的最大力量,竞赛前期重点发展运动员的爆发力和快速力量,竞赛期应该重点实施铅球专项力量与专项技术的结合训练。  相似文献   

2.
力量训练分期理论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文献调研法、逻辑分析法,对力量训练分期理论的发展、意义、特点、基本类型及应用等问题进行探讨,为基础力量向专项力量转化并在比赛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结果表明:力量训练分期将准备期、竞赛期、过渡期划分为多个不同阶段,并按照逻辑顺序非线性地施加不同的训练内容、方法、手段及负荷量度,阶段之间存在紧密的迁移性关系。通过系统的力量分期训练,有助于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形成最佳竞技状态。  相似文献   

3.
长跑运动员的训练任务,是改进长跑中所特有的速度耐力,当然也要培养一般耐力,提高跑速,发展力量.长跑运动员应围绕这项任务进行准备时期的作业.这里必须特别强调纯跑的训练手段(长时间跑,变速跑和重复跑)在长跑运动员的冬季和初春训练中的意义.而其余的手段则起辅助的作用,帮助更好地解决训练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4.
中长跑速度训练方法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训练一直是教练员们研究和探索的重点。只有具备较高的速度素质和良好的速度耐力,运动员才有可能在比赛中战胜对手,取得良好的成绩。因此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训练要引起教练员、运动员的高度重视。那么采用什么手段方法更能有效地提高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运动员在比赛中速度的实际变化如何?在耐力跑过程中是否重视了速度问题?教练员们却各有己见。本文以自己在学习和训练实践中的一些训练体会,对青少年中长跑速度训练问题提出几点看法与同行共同探索。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等,以第十届全运会游泳比赛中获得200 m各项前8名的男女运动员各20名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速度耐力对200 m的游泳项目重要性和速度耐力的训练方法、手段等。研究结果得出:糖酵解(乳酸)供能是游泳200 m项目主要的供能系统,乳酸耐受力训练和最大乳酸值训练是提高速度耐力的重要水中训练方法;速度力量素质和力量耐力素质是200 m游泳运动员陆上力量训练的重点,陆上力量训练形式应尽量与游泳技术相结合,并通过水中训练手段转化为专项力量。我国游泳200 m项目具备在2008年奥运会上争夺奖牌的条件和实力。  相似文献   

6.
跟踪记录了我国皮划艇激流回旋队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3名重点运动员2007—2008年冬训6个月的训练内容和训练负荷,并进行了4次耐力测试和2次力量测试。测试结果反映3名重点运动员有氧耐力能力和力量能力得到提高,负荷分析结果显示此冬训期间重视了低强度有氧耐力训练,有效实现了传统力量训练和核心力量训练的互补性和独立发展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求1500m运动员耐力训练的最优效果,采用实验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哈尔滨市省属3所高校10名男子1500m运动员运用5级递增负荷法进行无氧阈的测试,并对心率和血乳酸等生理指标进行监控、分析和评价。实验结果显示:(1)无氧阈强度时血乳酸与心率的变化曲线高度相关,可以用心率来代替血乳酸指标指导训练,是1500m训练中控制运动强度的简便易行的有效方法;(2)高校1500m运动员耐力训练可以参照171±9.2这个范围作为男子无氧阈强度的临界心率,以3.9mmo1/L作为乳酸无氧阈的临界值。(3)在实际训练中可以采用低强度训练负荷、长时间中强度耐力训练和间歇性大强度训练等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拓宽专项力量训练途径,丰富和创新力量训练方法,通过振动力量训练组(II组)和传统力量训练组(I)对比实验研究来探索振动力量训练对跳远运动员下肢肌肉力量训练效果的影响规律,为进一步振动力量训练发展和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实验结果表明:振动力量训练法能在同等的负荷条件下,能更有效地发展运动员膝关节屈肌群的最大力量、快速力量、爆发力,其中伸肌表现不明显;振动力量训练也提高了运动员的膝关节肌群力量耐力水平,同时使膝关节屈伸肌群得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体育学院网球专修学生分期式力量训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录像解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西安体育学院26名男子网球专修学生进行力量(非)分期训练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分期力量训练的专修学生在半蹲、卧推等最大力量及10m折返跑、纵跳、发球速度等专项力量指标上较非分期组网球专修生提高幅度明显.结论:网球专修学生力量训练过程可根据竞赛安排,按力量训练适应期、最大力量训练期、爆发力转化期及竞赛保持期基本顺序进行分期式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10.
橄榄球是对抗最激烈的球类项目,比赛时需要运动员在长时间激烈对抗中完成各种加速冲刺、传接球、撞击和顶推等复杂动作,运动员必需具备很好的速度耐力、力量耐力以及专项耐力,这对运动员的无氧供能体系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和比赛间歇期的恢复又必须建立在良好的一般耐力水平基础之上,因此训练中应全面系统地提高有氧耐力、无氧耐力和力量耐力,以满足高强度比赛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赛艇运动是一项强调力量耐力素质、以有氧供能为主的体能主导类项目,核心力量训练是赛艇运动员重要的专项体能训练之一。主要阐述了核心力量的相关概念,以及在赛艇运动项目中进行核心力量训练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结合赛艇运动项目的特点,总结出赛艇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具体方案和检测训练效果的评价体系,以期为当前该项目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和体能训练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陆上力量训练是游泳运动员力量训练的重要形式,系统的、合理的陆上力量训练会有效地增强运动员的绝对力量和爆发力水平,从而为增强水中所需的专项力量打好基础。采用单组准实验设计,以部分优秀游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六周的准实验研究,以探索陆上力量训练的特点,找出陆上力量科学化训练的规律,为游泳运动员的陆上力量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调查、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国家帆板队大周期体能训练计划进行研究,旨在为帆板教练员和运动员体能训练提供参考。研究表明国际帆板运动竞赛规则发生变化对运动员体能提出新的挑战;训练负荷应以帆板所需的专项负荷变化为依据,体能大周期训练计划的5个阶段性计划依次为适应性训练→增肌训练→功能性力量训练→水上专项力量耐力训练→体能状态调整训练;有氧是体能的基础,有氧练习需要定量化;帆板体能训练需结合水上专项技术特点,注重核心力量训练、有氧训练、小关节力量训练尤其是足部趾关节的力量;无氧训练每周不超过2次。  相似文献   

14.
为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训练体系的完善和为备战2018年韩国平昌冬奥会专项体能训练,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实证法等研究方法对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专项力量的训练进行了应用性研究,研究根据空中技巧项目规律、技术特征及运动员的个体特点,在备战过程中设计和实施了有针对性、实效性的专项力量训练方法、训练计划,并有效地把握了整个训练过程的力量负荷安排。2013年度专项力量训练应用的结果表明:不仅使运动员的专项运动能力逐渐达到了赛前最佳的竞技状态,而且使运动损伤得到有效的降低,并使受伤运动员得到了有效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EMS技术在国家举重队奥运攻关与科技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肌肉电刺激技术 (EMS)是现代力量训练和康复医学的有效手段 ,运用该方法在国家举重队进行了近 10年不间断的力量训练与训练后的肌肉恢复攻关研究 ,并总结了第 2 6届和第 2 7届奥运会备战中运用EMS技术与杠铃训练手段相结合的攻关训练情况 ,研究认为 :1) EMS技术与杠铃训练相结合的组合力量训练方法 ,是提高肌肉最大力量和快速力量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是高水平举重运动员提高专项力量的新的训练途径。 2 ) EMS肌肉力量训练法可准确有效地提高专项运动关键环节工作肌群的最大力量与快速力量。 3)EMS肌肉力量训练法是肌肉放松、防伤治伤的有效手段之一。 4) EMS肌肉力量训练法 ,是肌肉肌腱拉伤、撕裂后康复训练和专项力量训练中有十分显著效果的训练方法与手段 ,可大大缩短康复过程 ,保证训练进程。  相似文献   

16.
专项力量是肌肉在神经系统支配下,以符合技(战)术特征为条件,以特定时空动作组合形式下克服阻力的能力.由于专项力量是神经与肌肉系统共同参与下所表现出的能力,因此,神经主导、肌肉收缩以及肌肉弹性势能构成专项力量的"深层结构".通过分析专项力量的深层结构以及彼此间的关系,有助于揭示专项力量的内部机制并为专项训练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力量科学化训练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力量训练对专项成绩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缺乏方法学指导及多学科交叉互补,力量训练往往处于主观、随意性强,训练效益不高的水平。试图以方法论、系统观、协同学、专项化视角,从宏观、微观层面对力量训练过程控制进行多纬阐释。目的在于促进力量训练转化率,为力量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建立有效途径,切实解决力量训练的“瓶颈”、“专项化程度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摘要:旨在探讨下肢离心负荷练习对排球运动员移动制动的影响,在现有发展运动员下肢力量常用手段的基础上,加入了离心训练手段,来提高排球运动员移动制动的效果。研究主要采用实验法,对28名高水平排球运动员(10名国家级健将和18名国家一级运动员)进行对照组与实验组研究,进行为期8周的下肢离心力量训练和传统下肢力量训练,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下肢离心力量指标有差异。实验组下肢离心力量指标、专项移动速度的提高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具体结论如下:下肢离心力量训练与传统下肢力量训练均能改善下肢肌肉的最大离心力量。下肢离心力量训练对移动制动能力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进行传统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19.
论运动适应特异性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动训练可诱导肌体生理性适应性变化。在运动训练中,普遍采用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运动适应特异性原则。力量训练、耐力训练以及力量和耐力相结合训练可诱导肌体产生不同生理性的适应过程;不同运动计划方案可诱导肌体产生生理特异性适应;不同训练方式可引起不同疲劳,取决于训练本身特性。选择特定训练方式与特定运动项目所需要生理性的要求相适应,有利于运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通过高速测量及图片解析法,数理统计和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对10名一级左右的短跑运动员在塔当跑道和软性塑胶跑道上的短跑途中跑技术进行了对比。探讨了软性塑胶跑道是如何通过改变支撑阶段的技术,使此练习产生专项力量训练效应的。结果表明:软性塑胶跑道较常规跑道更软,在软性跑道上进行奔跑时,会受到类似于沙地的综合阻力,并使此练习的技术产生相应的改变。在软性跑道上进行各种跑跳练习不仅有助于减少运动损伤,还可有效地提高短跑专项力量;在软性塑胶跑道上进行短跑练习的专项力量训练价值,体现在力量训练的专项性和全面性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