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双杠分腿坐前进动作是初二年级双杠项目中规定的基本教材,教学中利用跳箱代替双杠进行辅助教学,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第一课次(?)跳箱上分腿骑坐练习(图1)双杠上跳上成支撑以及摆动练习第二课次(?)跳箱上完成难点动作:挺身展髋动作(图2)双杠上完成分腿骑坐动作第三课次(?)跳箱上完成难点动作:挺身展髋后前倒直压腿弹杠(图3)双杠完成跳上支撑摆动成分腿坐动作  相似文献   

2.
双杠是体操教材的主要项目之一。双杠动作是通过摆动,屈伸,回环,用力平衡等形式,使人体不断改变形态和相对于器械的位置,从而完成各种不同的动作。中学双杠教材的动作都是在支撑、混合支撑和屈伸过程中进行的,基本上没有悬垂动作。其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肩带(特别是三角肌三头肌)和躯干(背肌、胸肌、腹肌)的肌肉群的力量;加强关节灵活性与韧带柔韧性,发展学生的平衡控制能力和灵敏等素质,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学习和掌握各年级双杠教材单个动作和联合动作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3.
双杠悬垂大摆类型动阼,如向后大回环和大摆前摆上等动作,是一九七八年问世的一种新类型的双杠悬垂摆动动作。近几年来的体操运动实践已经证明,该类型动作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已经成为八十年代双杠运动的潮流动作。考查近年世界体操大赛双杠优胜者的自选动作,我们发现,他们在一套动作中都能完成某个漂亮的悬垂大摆类型动作。因此,目前国内外广大教练员、运动员和科研人员都很重视对双杠悬垂大摆动作的  相似文献   

4.
双杠上的手倒立动作是少年儿童体操教学和训练中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在业余体校体操大纲中男子儿童甲级双杠规定动作中,长振屈伸上,后摆一次就是连接手倒立(稍停)动作。要使七、八岁的儿童能在双杠上比较稳定而姿势优美地完成这个动作,初学阶段还需在地上具备有靠墙倒立的基础,然后在双杠上有支撑摆动  相似文献   

5.
七十年代以来,体操许多项目都有很多的创新、突破和发展。但双杠项目的发展相对较缓慢。具有一定难度的动作,始终停留在侧的部位上进行。为着突破大摆,创新正大回环动作,使双杠项目发展开辟新的领域、既具有侧向摆动、腾空、静止等特性,又具有单杠正向的大摆、翻腾再握的特点,使双杠动作难新竞出,编排生色多彩,我们试对双杠正大回环动作进行了初步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重视教材资源交流教学技巧(常用教材的教学技巧系列之十六:双杠)一、教师在保护与帮助时的站位中小学双杠教材的动作主要是低杠的动作,包括各种上法、支撑、滚翻、摆动、屈伸、回环、转体、腾越、倒立和下法等。根据双杠动作的技术特点,主要分为以支撑、倒立为主的静力性动作和以摆动、屈伸为主的动力性动作,因此,教师保护与帮助时的站位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并结合2022-2024周期男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对第51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双杠项目决赛八名运动员的成套动作编排、使用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巴黎奥运周期双杠项目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男子双杠项目备战巴黎奥运会提供参考。研究结果:(1)Ⅰ类动作使用率仅次于Ⅲ类,Ⅱ组动作仍不受运动员青睐;(2)成套动作难度组别以D组和E组为主,呈现出“高难度、集中化”的发展趋势;(3)第Ⅱ、Ⅲ动作组别的E组和G组动作集中在开始部分;(4)动作类型复杂、空间位移变化大的Ⅰ和Ⅲ组动作则编排在中间部分;(5)下法前主要选择Ⅰ组的倒立类动作。  相似文献   

8.
双杠手倒立大摆落下前振上成支撑是悬垂大摆类型动作中的一个典型动作,它对双杠动作的编排与创新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此动作进行技术分析的同时,根据动作技术结构和教学实践经验向教练员和运动员推荐一套有效的教学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 自一九七八年斯特拉斯堡第十九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日本监物以双杠大回环这一创新动作获得该项冠军之后,双杠大回环已成为新的潮流动作。它的出现不仅丰富双杠杠下动作的内容,而且使双杠动作的类型在结构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结合双杠器械的特点,把绕横轴旋转的单杠回环动作巧妙地、创造性地进行了移植,这是一次有意义的创新。因为这一悬垂前摆类型动作起伏大,变化多,惊险优美而且符合规则的要求。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双杠大回环动作出现较早,广大教练员、运动员在训练中已经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目前已能完成双杠大回环转体180度成倒立,大回环后空翻成悬垂,大回环接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东京奥运会竞技体操双杠动作编排及决赛成绩进行研究分析,旨在探索双杠夺冠特点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优秀运动员动作编排多以高难度价值挂臂类动作开始提升起评分,后面则以难度价值为D组和E组的悬垂和希里类动作过渡,在下法上均选用前团2周转体180下。(2)双杠项目四个动作组别发展存在非均衡性,Ⅰ组和Ⅲ组动作为多数运动员的选择,难度价值更高的Ⅱ组动作使用较少,难度价值为F组的前团2周转体180下成为下法主流动作。(3)运动员成套动作结构以D组、E组为主,并向F组、G组方向发展,发展难度永远是运动员不变的追求。(4)成套动作难度是获胜的基础,高完成质量是关键,只有实现“双高”才是取胜的保证,二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了解双杠动作的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初步明确了双杠各类动作的本质特征和动作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分类研究认为,以建立在按基本技术特征划分基础上根据支撑特点再划分的辅助分类法是现阶段双杠动作分类研究中较合理的方法。现阶段双杠动作的空间结构及其固有次序可以在支撑特点、基本技术特征和难度因素三位一体的排列中确定。  相似文献   

12.
绪言手倒立是运动员在支撑时头朝下,脚朝上的一种垂直姿势。它是竞技体操的基础。是体操运动员最常用的基本动作,特别是鞍马上出现了立体化动作以后,手倒立就成了所有竞技体操项目不可缺少的基本动作。因此有人把手倒立称为“体操的灵魂动作”。从双杠顶目来说,手倒立可以说是双杠动作的“工具”。我们再从我国儿少体操等级运动员的双杠规定动作中要求达到倒立的动作数量来看: 三级运动员双杠成套规定动作中要求达到倒立的动作数量占66.7%;新训练大纲中二级占71%;一级占75%;健将级占70%。因此,双杠手倒立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双杠动作的质量和双杠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正>【双杠课例一】在给前两个班上双杠课时,笔者首先让两个班的学生做准备活动,在准备活动结束后,开始讲解、示范双杠支撑摆动臂屈伸的完整技术动作和支撑摆动技术动作(学生们发出阵阵惊叹声和掌声),以及保护与帮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双杠屈伸上动作(又叫蹬足起)是体操教学中杠上基本动作之一。前几年我教双杠屈伸上,课前对有的班级统计过,仅有几个学生能做此动作。那时的教法是:教师讲解动作要领、保护方法、做示范动作,然后进行分组学习。四节课后,最多有23—25%的学生能完成动作。近年来我们改进了教学方法,新的教法是:一、做辅助练习:①在地上(草坪上)、凳上或垫子上做仰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2006年国际男子体操新规则双杠项目的新变化、双杠的器械与项目特点以及动作内容与编排的发展过程。双杠成套动作起评分的高低,关键取决于“A分”,如何提高“A分”,除运动员的难度实力外,合理的编排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水平动作套路的编排应做到类型多样化、动作高难化、连接直接化、突出动力化、呈现立体化、体现个性化。根据双杠项目发展潮流,编排出6套双杠成套动作,供体操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双杠“挂臂摆动屈伸上”是高二级男生双杠教材中难度较大的一个动作。向来学生对这个动作的学习是既感兴趣但又怕发生意外,动作难于掌握。对于这个教材的教法我有些体会,并在四月十七日全县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验收课上试教,验收结果:高二(4)班,男生44人,自己能独立完成动作的有41人,占93%;  相似文献   

17.
<正>《双杠技术及运用》是《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水平四器械体操单元限学内容之一。它的表现标准为:能说出所学双杠技术的动作名称和动作要点,能简要描述双杠运动的特征与价值;在多种双杠活动中,  相似文献   

18.
双杠杠下动作是双杠动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技术来说,也有它独自的特点和规律。多年来,我国在双杠训练中比较重视杠上动作训练,而对杠下动作则重视不够致使双杠项目至今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仍属于较薄弱的项目。究其原因,杠下动作及其技术的落后,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19.
自七十年代始,竞技体操各个项目难新动作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唯有双杠发展缓慢,变化甚微。到了一九七八年,双杠动作终于有了重大突破,出现了以向后大回环为先驱的一种新类型的悬垂摆动动作——悬垂大摆类型动作,它为该项目动作的创新及成套动作的编排开拓了一个崭新的领域。这种新类型的双杠杠下动作和原有的杠下动作有何本质区别?它在整个双杠摆动动  相似文献   

20.
继一九八○年蔡焕宗在哈特福德获得双杠冠军(9.9分)之后,在一九八三年布达佩斯第二十二届世界体操锦标赛,我国青年选手楼云获得世界双杠冠军(9.95分;10分)。近几年以来在重大国际比赛中,我国运动员先后显示出了在双杠技术上的优势。当然,我国体操运动员在高低杠,鞍马,自由体操等项都曾多次屡建显功。但是我认为双杠技术的潜力很大,还有很多技术问题需待探索和挖掘。更为众所周知的是双杠下法动作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什么发展。在22届双杠单项决赛的8名选手中有6名运动员采取了后空翻两周下。复合型空翻转体的技术在双杠上仍然没能真正攻下来。故而,展望今后几年双杠的技术将会有较大的变革,从目前技术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