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介绍了半导体制冷器的基本原理,对半导体制冷用于CPU冷却的传热模型作了分析,探讨了半导体应用于CPU冷却的可行性,最后给出了半导体冷却CPU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2.
沥青路面微波现场热再生传热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沥青路面微波热再生过程的温度分布规律,根据非稳态导热理论建立了加热区域内的二维传热模型,将加热区域外沥青料简化成4个半无限大固体分别建立了一维传热模型.通过加热水负载实验求解了加热沥青料的辐射电场强度.理论推导出了传热边界条件数学模型,并提出了采用实验数据拟合反求边界条件的方法.通过加热实验测出了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并拟合出温度场分布,利用Matlab中的偏微分工具箱对传热模型仿真求解,求得的温度场分布和实验结果相当吻合.研究结果证实了该传热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直接计算沥青路面热再生过程中的温度分布.  相似文献   

3.
基于半导体制冷原理,通过对其物理原理及实际应用的分析,推导出半导体制冷效率的表达式,确定影响制冷效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基于半导体制冷原理的恒温实验箱温度控制问题,设计了一种高精度温度控制方案.通过对半导体制冷过程进行建模,实现了基于半导体制冷技术在制冷工作过程量化描述.对恒温实验箱温度内温度变化进行监测与分析,设计了恒温实验箱内温度的高精度控制算法.仿真测试表明,恒温实验箱内12个温度测量点的平均温度波动为1%以内,单点的温度波动为4%.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含内热源的液池内自然对流与冷却盘管内强制对流耦合传热的三维物理、数学模型,进行了相应的数值模拟计算。分别对不同内热源强度,不同冷却流体流量下液池内流体温度场以及液池与盘管内溶液换热系数进行了分析,得出换热系数随内热源强度和冷却流体流量的变化曲线,并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盘管冷却传热模型能够较好的反映液池内的换热。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制冷技术的组成、原理、分类和发展史.通过对生活式制冷与半导体制冷的对比分析其各自的优缺点,并对绿色环保的太阳能制冷技术和半导体制冷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应用热力学理论,研究了线性唯象传热律下半导体热泵的性能特性,分析了电流、面积分配及传热率等参数对最优性能的影响,得到一般半导体热泵的优化参数.  相似文献   

8.
高斯光束辐照下光学薄膜基底温度场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热传导方程,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利用MSC.Marc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激光辐照下光学薄膜基底温度场的三维模型,研究了光学薄膜基底在高斯光束辐照下的温度场分布,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基于有限差分数值计算方法和网络交互式数据可视化技术,开发导热实验虚拟仿真软件.软件包括平壁、圆筒壁、球壳、等截面直肋、二维矩形区域5个仿真实验模块.其中二维矩形区域温度场以含内热源、非稳态和4个边界均对流传热为基础进行模拟,软件可分析导热体几何尺寸、物性参数、内热源和热边界条件等对温度场的影响,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稳态与非...  相似文献   

10.
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半导体制冷技术是利用电能直接使热量从低温物体移至高温物体的制冷新技术.本文介绍半导体制冷技术原理、特点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激光焊接不锈钢的三维瞬态温度场的计算模型,考虑了材料的热物理性能、相变潜热与温度的非线性关系以及表面对流换热和辐射散热等影响因素,使用SYSWELD软件对激光焊接过程中的温度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激光焊接的开始阶段和结束阶段温度快速上升,中间阶段温度变化较缓慢;沿激光束扫描方向和与扫描方向垂直的方向都存在较大的温度梯度,温度梯度的存在引起较大的热应力,而热应力的存在是焊接过程中易产生裂纹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以550 kV三相GIS母线为例,利用ANSYS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母线实体模型,在电磁学、导热学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电磁场、温度场分析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550 kV三相GIS母线在工频电压下的电流密度具有明显的集肤效应,温度分布与电流密度分布一致,在此基础上对母线的外壳厚度及截面积进行了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3.
对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来预测电站锅炉在未知的燃烧或运行工况下烟气中汞组分进行了可行性评估.基于已掌握的三个电站锅炉现场测试的汞排放数据库,建立了一个三层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用以对烟囱处汞排放的组分进行预测.全部预测过程包括:数据的采集整理、构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训练过程和误差评估4部分.总共选取了59个煤样、灰样以及电站运行工况参数作为输入变量,利用部分实际汞排放测试数据来指导训练过程,其余的实测数据用来校验网络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模型获得的预测精度对单质汞元素的均方根误差为0.8μg/Nm3,对全汞的均方根误差为0.9μg/Nm3.这样的误差在当考虑到现场采用半连续释放测量(SCEM)方法,由湿法测试模块所产生的峰值误差时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14.
由于自主研发的快速压缩机进气时间长,缸内混合气与活塞、缸壁、缸盖等进行充分热交换而引起进气温度发生变化,影响燃烧特性分析结果。为此对快速压缩机燃烧缸进行测温,分别测得不同混合气温度和不同混合气压力对燃烧缸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充气结束20s后燃烧缸内温度场与进气温度及进气压力关系不大,并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燃烧缸内平均温度与缸盖上测量热电偶读数间的函数关系,采用修正后的进气温度使发动机模拟试验数据更加真实可靠,提高了燃烧特性分析的精确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热性能特点,更好地进行热管理分析,基于 Fluent 软件建立锂离子电池组三维瞬态散热模型并对温度场进行仿真计算,分析不同条件对电池及模组散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小充(放)电倍率和增大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可改善电池因温度过高而导致的热失控。进口风速从 0.5 m/s增至 6 m/s 且 4C 充电终止时,电池组最高温度、平均温度、温差、一致性系数降低了 33.57 K、21.23 K、9.84 K 和 2.82%,但泵功耗增加了 0.35 W。进风温度从 298.15 K 降至 283.15 K 且 4C 充电终止时,电池组最高、平均温度降低 12.8 K 和 13.92 K,温差与一致性系数升高 1.86 K 和 0.76%。即增大风速,电池组温升和温度均匀性得到改善;降低进风温度,可控制电池组温升,但温度均匀性抑制效果变差。  相似文献   

16.
微通道传热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传热技术,具有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等优点,是当前流动与传热研究的重要课题。运用计算流体力学程序(CFX)对环形微通道内单相水的流动与换热进行数值模拟,可以形象地描述出管内的流场和温度场,从中分析各种因素对流动与换热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应用Chemkin化学动力学软件包中的Senkin模块模拟了正庚烷在多孔介质发动机中的燃烧过程.通过修改Senkin程序,结合了Woschni传热模型和多孔介质换热模型,并在正庚烷详细氧化机理中加入氮氧化物的生成机理,将此程序纳入发动机燃烧的零维单区模型.对多种工况参数进行计算,讨论了运行参数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当进气温度、压缩比增大,或过量空气系数降低时,多孔介质发动机着火时刻会明显提前.结果表明:多孔介质对混合气具有预热作用可强化发动机的点火燃烧,多孔介质的初始温度是决定压燃点火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8.
INTRODUCTION Cryogenic high-pressure vessels are used to store liquid hydrogen and liquid oxygen, and are necessary equipments in the field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stronautic engineering and nuclear power plant, and so on. Safe operation of the vessel is always a concer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inner pressure of the vessel can reach 40 MPa at temperature of 20 K; Therefore, the vessel requires high-performance wall material excellent in mechanical strength, plastic proper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