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尊重学习者个体差异性,实现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泛在学习资源个性化推荐和个性化学习,增强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相关性,帮助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论述了泛在学习的内涵,阐述了泛在学习公众平台相关研究现状。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因材施教理论设计了包含学习者层面、教师层面、系统层面和管理员层面的泛在学习资源个性化推荐微信公众平台相关功能模块,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云平台上拥有海量的教学资源,如何为学习者提供符合其自身学习需求的教学资源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分析教学资源的供给流程、主体及主体之间的关系,并从学习者个性化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结果出发,以定义在云计算平台上的个性化教学资源供给模式。云平台需要更加合理高效的教学资源组织形式,引入“学习元”的泛在学习资源组织概念,从资源实体和资源描述文件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提出了教学资源个性化推荐模型。  相似文献   

3.
泛在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泛在学习环境中,如何通过多种方法从大量的网络资源中选出优质学习资源,实现不同学习者间实时共享和传播,以满足泛在学习中学习者对学习资源的需求,进而实现个性化学习,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应通过研究学习资源组织模式及资源共享方式和优选方法,让学习者清晰认识非结构化网络学习资源,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泛在学习需求。  相似文献   

4.
泛在学习是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一种新型学习范式。泛在学习环境的建设依赖于一定的技术环境和学习资源,其中学习资源是基础。要推进泛在学习资源的建设,需要在学习方式、学习模式上不断突破和创新,探索适合泛在学习特性的学习资源平台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5.
"转动课堂"视学生为教学活动的第一主体,倡导教师课堂精讲,学生课下多学多练。在"转动课堂"模式下,学生的课前预习及课下学习是教师课上精讲及互动的基础,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前提。而对于学生来说,能否及时便捷地获取丰富的课程学习资源,则是其学习能否积极高效的重要保障。"泛在式"学习资源平台的建构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文章就这一资源平台的具体内容进行探讨,拟以专业电子书库、课件仓储屋、电子教案仓储屋、课程习题库、专业考研题库、优秀论文仓储屋建设为抓手,进行一流的课程学习资源库建构;在资源平台中嵌入学术前沿信息,让学生领略大师的风采,积极进行专题信息推送服务;根据"转动课堂"模式下,学习者的多元化与个性化,拓展传统的纸本学习空间,为不同的学习者提供个性化、"泛在式"服务。  相似文献   

6.
泛在学习环境中,学习资源自适应推荐模型尝试将情境感知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引入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资源推送服务领域,通过感知学习者周围的环境、设备的变化,挖掘学习者的过往情境数据,借助个性化的推送规则库,在海量的学习资源中快速定位到最适合学习者的资源,并推送给学习者,帮助学习者建立真正无缝的泛在学习体验。  相似文献   

7.
以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CMMB和3TNet为基础建设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实现无线、有线、卫星网络的互联及全国无缝覆盖,网络具有交互、定制、迁移、漫游、互通、扩展等功能,为学习者创设了良好的泛在学习环境。文章提出一种基于NGB、物联网及传感网络等构建的泛在学习平台,分析了NGB学习平台具有的可获取性、即时性、交互性、场景性、适应性、普及性等泛在学习特征,着重探讨了以NGB学习平台开展泛在学习的无缝学习模式、感知学习模式、个性化学习模式和协作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8.
泛在学习的特征在于情境性、交互性、自适应性与个性化,本文以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的"重视学习者在环境中学习经验的取得"为理论起点,讨论了教育云资源的泛在化应用与泛在学习的核心要素,阐述了教育云资源对学习者在泛在学习情境中提供的支持和服务,以及云资源支持下的泛在学习系统。  相似文献   

9.
泛在学习中自适应学习系统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泛在学习能够给予学习者随时发生的学习提供支持,更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促使学习者自主研究学习。从"区别传统学习系统"一点出发,考虑学习者学习风格,结合泛在环境下灵活自由的学习形式,提出了一个自适应学习系统模型。该模型主要是体现高等教育学习者自主探究学习,根据环境感知和学习者的学习偏好和认知结构、情感倾向,提供不同资源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最后对泛在学习中自适应学习系统进行思考,为以后研究提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霞 《教育技术导刊》2012,11(11):22-23
泛在计算环境下的微学习方式正逐渐成为人们常用的学习方式,如何对微学习资源及相关个性化资源推荐系统进行设计开发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泛在计算环境下个性化资源推荐系统的框架,阐述了其功能特点,并对系统的工作流程进行了分析。实践证明,泛在计算环境下的个性化资源推荐更符合学习者的学习规律,能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1.
信息和通信技术已经发展到以移动网络、云计算、大数据和社交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第三平台阶段,这对社会的影响和改变是前所未有的,开放教育也因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呈现出革命性的变化。开放教育的学习资源如何适应和满足学习者在新环境中的需求,是资源建设者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对开放教育资源建设带来的影响以及所提供的新技术和能力会对学习资源产生何种变革,在此基础上提出新时期开放教育资源建设在泛在学习理念指导下,需要注意和研究的若干要素,以及由此对资源建设管理和团队建设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高职英语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关联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技术为基础,创设了基于卫星通信网、互联网、电信网和有线电视网的无缝泛在学习环境,构建了高职英语泛在学习资源共享平台。通过该资源平台,学习者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利用任何终端设备,获取任何所需要的英语学习资源,实现优质学习资源共享,享受无处不在的学习服务。同时,学习者能利用短信、彩信、微信、Blog、QQ以及校内网等社会化软件和社交网站进行互动交流,突破高职英语习得过程中语境缺失的瓶颈,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微媒体技术迅速发展,人们的学习方式更加泛在化、知识获取渠道更加多样化,成人教育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地位不断加强。"微型学习"作为教育体系中的新兴模式,以其灵活易用和个性化特点在成人教育领域凸显优势。经分析,可从充分利用微媒体平台、开发与整合微学习资源、微课程建设以及构建微学习社区角度出发,提出"微型学习"教育模式与理念在成人教育过程中的应用措施。  相似文献   

14.
泛在学习、微型学习是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新型学习模式。本文分析了进行此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提出了泛在学习环境下微型学习资源的设计方法,开创了泛在学习环境下基于微型学习资源利用的新型学习模式:线下+网络+课堂混合学习模式,并对该模式进行实践和成效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数字学习时代,海量的学习资源不但没有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反而加剧了资源获取的负担。该文针对数字学习资源过载现状,借鉴个性化推荐策略,就数字学习资源的服务效果提升进行研究。该文以北京师范大学泛在学习资源平台一学习元平台资源推荐设计为例,分别阐述了个体学习者与群体学习者的数字学习资源服务策略,并从推荐算法的角度阐述了学习资源个性化推荐效果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网络学习环境已经成为在线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习资源则是网络学习环境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学习者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如何利用学习资源,网络学习环境如何为学习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符合数字化学习特征的学习资源?现有学习资源的提供方式、资源流转途径是否符合网络化学习特点?教育技术类网站作为提供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主要渠道,通过对其链接分布和交互结构分析,有助于了解各资源平台学习资源的分布情况。利用网络链接分析方法,以教育技术类网站为研究对象,从密度、中心度和派系三个方面对相关网络学习平台进行交互结构的社会网络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网络学习者在学习资源的多样性获取方面存在不足,对学习资源获取渠道的依赖性较强。据此提出基于泛在学习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7.
泛在学习环境下,学习资源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为实现学习者“无处不在”的学习,提出学习资源建设应基于学习资源是构建泛在学习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要充分考虑学习资源的适应性、整体性、开放性、进化性等生态属性,实现优胜劣汰,得以不断进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境脉感知的泛在学习环境模型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满足学习者实现无缝学习的需求,本文在比较移动学习与泛在学习的基础上,认为具有境脉感知功能的泛在学习是满足学习者无处不在的个性化与适应性学习需求的最佳学习方式,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认知理论、活动理论和沉浸理论为指导,构建了泛在学习环境模型,提出了构成泛在学习环境的三要素,即泛在的学习资源、泛在的学习服务和泛在的支撑技术,并对各要素的具体组成部分如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学习伙伴、学习交互、学习支持服务、境脉感知技术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泛在学习环境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能够真正实现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以合适的方式呈现给学习者合适的信息,从而保证学习者实现真正无缝的个性化学习.  相似文献   

19.
生态学视角下的泛在学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泛在学习是泛在计算支持下的一种学习方式,具有永久性、可获取性、即时性、交互性及教学行为的场景性等特点.从生态学的角度审视与思考泛在学习,可以看到,泛在学习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整合的学习环境,打破了学习环境的花盆效应,体现了学习与真实情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促成了学习从"人工"情境到"生态"的回归;为学习者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得学习者的主体性和个性得到充分发挥,避免了个性发展的超耐失衡;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学习者专业发展的生态位分化,利于学习者在专业发展上的自主进步;使学习者能够透过资源与学习该资源的其它人建立联系,组建无限扩展的社会认知网络.实现了学习者知识流生态困限的主动超越;聚焦社会发展的整体效应,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环境和学习选择权,越来越贴近学习者的终身学习需求.  相似文献   

20.
李素玲  黄巧荣  凌小莲 《广西教育》2014,(7):127-128,143
探索利用QQ平台,建构模拟电子知识元资源模式,以实现泛在学习形式下学生更主动、方便、快捷,更具针对性地获得模拟电子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