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和他的得力助手方与严,不但是生活教育战线上的亲密战友,而且两家也很友好。方与严对陶行知的几个儿子关系极为融洽,甚至还帮助有的介绍过对象。陶行知对方与严的子女,也十分关心和爱护。方与严的长子方怀毅也成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实践者。 一、散发“护校宣言” 1929年,方怀毅在陶行知、姚文采创办的南京安徽公学(今南京白下路南京六中)读书,其父方与严带着其妹方则在晓庄师范学习。后因方怀毅生脚气病,为便于照应,方与严叫怀毅转到晓庄师范学习。一时,父、子、女三人作陶门入室弟子。在晓庄传为美谈。此时的方与严已由湘湖师范校长调回晓  相似文献   

2.
因兼任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多年来一直在宣传、弘扬和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特别赞赏陶行知20世纪20年代创办南京晓庄师范学校时提出的“五育目标”,  相似文献   

3.
熊宗武 《生活教育》2014,(21):28-30
湘湖师范是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的一所乡村师范学校,她立足乡村,服务乡村,积极创办民众学校,开展民众教育。综观民国时期湘湖师范的民众学校,在历任校长的积极努力和多方因素的影响下,经历了初创、整顿、兴盛和萎缩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正>陶行知(1891~1946年)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一生都很关注职业教育。1918年,他著文《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提出自己的职业教育观,认为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27年,陶行知在南京晓庄创办试验乡村师范学校,这既是他乡村教育实验的起步,也是从实践中贯彻生利主义职业教育的开始。晓庄师范学校由陶行知自任校长,初始学校仅设两院,第一院是乡村小学师范院,赵叔愚任院长;第二院为乡村幼稚师范院,陈鹤琴任院长。附设燕子矶、尧化门和  相似文献   

5.
192 7年在北伐军向南京发起总攻的炮声中 ,陶行知在劳山脚下创办了晓庄师范学校。他为晓庄师范制订了办学方针、建立了“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并努力把教育与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6.
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所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在历史上只存在了三年多即遭查封,但它所培养的两百多名学生却将晓庄的薪火传遍了祖国大地,从而也将生活教育的种子播撒到广袤的中华大地。在晓庄学校被查封前,晓庄的师生即在南京、淮安创办了数所乡村小学和乡村幼稚园,也协助浙江同仁创办了湘湖乡村师范;学校被查封后,晓庄师生的身影即活跃在近如苏浙沪皖鲁豫冀赣、远如陕甘黔闽粤桂渝港甚至台湾和泰国……他们在这些地方或办学,或从事其他教育活动,用他们的生命续写着从晓庄开始的乡村教育诗篇。这既是晓庄历史的延续,也是生活教育试验的延续。  相似文献   

7.
汪达之(1903~1980),祖籍安徽黟县,出生于安庆。早年求学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创办的南京晓庄师范,1930年,受陶行知委派,任江苏省淮安县新安学校校长。1935年,创建新安旅行团。后来,汪达之先后担任盐阜区行政公署文教处干部,苏皖边区政府督学,华中建设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师范学校校长。  相似文献   

8.
坐落在“六朝古都”的南京晓庄学院,始于1927年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办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2000年,由原南京师范专科学校、南京教育学院、南京市晓庄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成为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原《南京教育学院学报》、《南京师范专科学报》也发展成《南京晓庄学院学报》,“六朝研究”是该刊重点建设的特色栏目。  相似文献   

9.
20世纪2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项社会运动,旨在从教育农民着手,从而改进乡村生活和推进乡村建设。在南京神策门外老山脚下,陶行知先生创办了试验乡村师范,即后来的晓庄师范;在南京栖霞山脚下,黄质夫先生则创办了栖霞乡村师范,即今南京栖霞中学前身。  相似文献   

10.
我第一次见到陶先生我第一次见到陶行知先生,是在1942年的夏天。那时,我是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学院钢琴系的学生,我之所以想到育才学校去,有两个原因:一是1935年至1937年,我在浙江湘湖乡村师范学校求学时,对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非常崇拜。那时,湘师的办学方针基本上是以陶先生的“生活教育”为指导思想的,历届校长都是陶先生创办的晓庄师范的学生。二是我渴望去育才是和追求进步联系在一起的,当时在国民党统治区域,育才是惟一的“红色学校”。但那时育才并不公开招生,需要一定的关系才能介绍去。  相似文献   

11.
李莹 《生活教育》2011,(1):33-39
孙铭勋(1905—1961)是我国现代幼教事业的拓荒者。他1923年考入贵阳师范学校,1928年到南京晓庄师范拜师求学,深受陶行知教育思想影响,毕业后在陶行知先生领导下创办南京迈皋桥幼稚园(1930年)、江苏淮安新安幼稚园(1933年)、上海劳工幼儿团(1934年),践行乡村幼稚教育实践之路,并于1935年入党。以后又先后在南宁幼稚师范、贵州平坝中学、重庆育才学校当教员和做校长。  相似文献   

12.
一、时代背景1927年3月,陶行知在南京创办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即晓庄师范),学校有中共地下党团组织,师生们积极参加反帝爱国斗争,陶行知都给予大力支持。因此陶行知以及这所学校一直被国民党当局视  相似文献   

13.
<正>长汀县新桥中心学校的校本部前身是"福建省立乡村师范附属小学"。这所乡村师范学校是根据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创办的南京晓庄师范式学校。乡村师范学校成为革命的摇篮,许多师生先后走上革命的道路,老一辈革命家童小鹏、何廷一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抚今追昔,我们深刻认识到陶行知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一座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我校运用生活教育理论开展了特色教研活动。一、学研训,提升教师素养1.教师必须长进。陶行知指出:"教师必须长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研究中的“晓庄学派”是以陶行知创立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的老师和学生为主体的学术共同体,在地缘上,源于晓庄师范学校;在学缘上,由陶行知亲授;在业缘上,共同推进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研究与实践。对“晓庄学派”的研究,是陶行知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晓庄师范(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和山海工学团是陶行知的乡村教育实验园地。1923年,陶行知提出了乡村教育问题,指出:“中国以农立国,一百个人当中有八十五个住在乡村里,平民教育是到民间去的运动,也就是到乡间去的运动”。随着他对中国社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先生创办晓庄试验乡村师范,推行民主办学的方针,开展生活教育和.乡村社会建设与改造运动。学校成为国内进步青年云集之地。在中共南京市委领导下,晓庄学校党团组织团结进步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和斗争,晓庄学校成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革命的温床”和中共南京党组织活动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7.
(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理论的时代背景 20世纪20年代前后,陶行知积极投身于平民教育运动和乡村教育改造运动,他认为改造中国传统教育的关键在农村。1927年, 时年36岁的陶行知决定在南京神策门外的老山脚下创立试验乡村师范学校,这就是后来的晓庄学校。从此,陶行知开始试验和探索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以实现他改  相似文献   

18.
编后     
晓庄因一个伟大的名字而闻名遐迩,1927年,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办晓庄师范,从此,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便成为了晓庄的灵魂,师范教育便成为晓庄的特色。南京晓庄学院学报这一期特意全部编发教育研究的论文,期望能展示出晓庄的学者对教育研究的关注和精心耕耘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民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理论宣扬和政府当局的全面推动下,乡村建设运动蔚然兴起.乡村师范学校被赋予培养乡村师资、普及乡村教育、实现乡村自治和改造乡村社会的责任,陶行知兴办的晓庄师范成为乡村教育与乡村建设有机结合的典范.乡村师范、乡村教师与乡村社会存在着天然而广泛的联系,乡村师范为共产党早期活动提供了革命温床和生力军,对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说过:"晓庄是一部永不完稿的诗集。"1927年陶行知创办南京晓庄师范学校的同时,创办了南京晓庄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以下简称晓庄附小)。自那时候起,晓庄的实干、创新、拼搏的精神就铭刻在一代代晓庄附小人的脑海里,弥漫在晓庄附小的每个角落,传播在晓庄附小的历史时空中。80年来,晓庄附小一直走在"坚守晓庄文化、传承行知精神"的大路上,做真教育,培育真善美的现代公民。陶沙积淀,融入行知血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