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倡作文求真、求实,是基于目前作文中普遍存在“假大空”的弊病.我们且先来看下面这段文字: “眺望那一道道历史的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逐其波,这是执著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关西,也要扬声边塞尽扫狼烟,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生清苦,终日难饱,也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青春是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酿成的琼浆———历久弥香;青春是用不凋的希望和不灭的向往编织的彩虹———绚丽辉煌;青春是用永恒的执著和顽强的韧劲筑起的一道铜墙铁壁———固若金汤。信念是巍巍大厦的栋梁,没有它,就只是一堆散乱的砖瓦;信念是滔滔大江的河床,没有它,就只有一片泛滥的波浪;信念是熊熊烈火的引星,没有它,就只有一把冰冷的柴把;信念是远洋巨轮的主机,没有它,就只剩下瘫痪的巨架。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著地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在一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和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只有追求,才会品味堂堂正正的人。如果说友谊是一颗常青树,那么,浇灌它的必定是出自心田的清泉;如果说友谊是一朵开不败的鲜花,那么,照耀它的必定是从心中升起的太阳。多少笑声都是友谊唤起的,多少眼泪都是友谊揩干的。友谊...  相似文献   

3.
痴者之心     
"痴"者,痴心入迷也;痴者之心专一于他的志趣和爱好,外力不可变之。故痴者心"痴"在哪里,必"成"在哪里。心痴于文学,则其文学成就必高。晋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心痴于田园,故舍弃彭泽令,采菊于东篱。虽然他家徒四壁,但是仍"衣沾不足惜,但  相似文献   

4.
钟书林 《天中学刊》2015,30(1):11-17
逯钦立是我国当代陶渊明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其校注整理的《陶渊明集》至今影响甚巨,在中国大陆流传至为广泛,曾被袁行霈称誉为"目前在中国大陆最多引用的一部陶集"。其关于陶渊明许多精当的研究,也推动了后世陶渊明研究的深入发展。尤其在20世纪50―70年代,他始终秉持着学者的本色,拨乱反正,促进了陶学研究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的《饮酒·其五》被誉为田园诗的经典文本,对于诗中"心远"一词历来众说纷纭。欲真正悟解"心远"的本意,须先理清这首诗歌构建的整体意境。笔者以为"心远"诠释为心灵的自由,精神的解放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6.
“猛志固常在”吗? 陶渊明一生,经历了家居——出仕——归田三个阶段。从这三个阶段的嬗递发展,大略可见陶渊明“猛志”的承继性与变异性。青少年时期的陶渊明并不是小老头,他和一般年轻士子一样,有豪情也有猛志,还自信有将之付诸实现的勇气和力量。他心中的歌是:“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但年轻的心也幽  相似文献   

7.
黄晓芳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7):99-100,181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陶渊明可谓实现人的审美化生存追求的典范。这突出体现在他的诗文作品中。以其诗作《饮酒·其五》为窗口,可探析陶渊明的诗意人生,体悟他的审美化生存追求。陶渊明生活在实实在在的人间,却与尘俗保持了心理距离,做到了"心远",坚守了内心的淡泊宁静,他向往自由和谐的自然之境,并融入自然,深得其中"真意",达到了精神的超越,追求生存的本真与澄明,真正实现了审美化生存追求。陶渊明对于今天人们实现审美化生存具有多方面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把田园生活的题材带进了诗歌中,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表现领域。他创造了中国诗歌意境中一种新的美的类型,即韵味极为韵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之美,从而"开千古平淡之宗"。陶渊明田园诗的不朽魅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亲切纯真、恬淡自然的风格;浑融完整、高远入化的意境;精工凝练、本色自然的语言;真淳隽永的理趣。他的田园诗之所以魅力不朽,与他的人生经历和当时的社会文化氛围的影响,以及其自身的主观原因是分不开的。陶渊明的田园诗无论是在诗歌创作题材上、艺术手法上,还是在意境开创上,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  相似文献   

9.
王岱 《语文学习》2021,(1):35-39
陶渊明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这不仅表现在他的作品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而且在于他于生命本身的透悟、对中国文化精神的影响。他是用生命抒写的诗人,他的作品及人格对中国文化,特别是对中国知识分子文化心理的影响巨大,为知识分子构建了一座精神的堡垒。在消费时代日盛的今天,我们更有必要去思考陶渊明在当下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高中语文必修五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有这样一段话:"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这一段话是陶渊明在官场生活一段时间后,彻底认识到了官场的黑暗腐败,决心与官场决裂,回归田园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真”作为一种诗歌意象在他的诗歌中多次出现,究其内涵,就是朴实无伪的自然本性。陶渊明的复杂思想、独特个性和他的出身阶层以及当时的生活环境都促使他在人格上追求率真朴实,在诗歌创作上也形成了一种描真景、抒真情、表真意、悟真理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和睦相处的社会图景。教科书告诉我们,这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也体现了作者思想的局限性。然而,这真的是陶渊明思想的局限性吗?我觉得其实不然,在当时战乱纷争,民不聊生的社会里,正是他———陶渊明,以一个文人的方式写下《桃花源记》,以唤醒大家那颗已快对美好生活失去信心的心,唤醒大家那颗再创一个美好家园但已支离破碎的心,他正是想让这无数美好之心汇集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力量,来还老百姓一片安宁的土地。…  相似文献   

13.
“本色化”是1920年代中国基督教界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而在教育领域也有同样的表现。本文选取程湘帆为个案,通过对他的教育生平、“本色化”理念以及“本色化”所遇到的注册和宗教教育这两大现实问题的分析,勾勒作为中国人,他要努力捍卫中国基督教教育的“本色化”;作为基督徒,他也要捍卫其基督化信仰,这种两难的境地揭示了“本色化”在1920年代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4.
在司空图眼里,陶渊明是古贤,是中国禅宗隐逸文化的代表,自当尊仰,所以他推崇陶渊明的价值观念、生存方式、人生态度以及其所达到的人生境界。然司空图也是历史上著名的节烈忠君之士,他与乱臣新政彻底决裂,并以身殉主,气节铮铮,所以司空图又往往俯视、非议陶渊明。  相似文献   

15.
在元散曲家笔下 ,陶渊明并不是历史上真实的陶渊明 ,也不是前代文人笔下的陶渊明 ,而是成了一个符号 ,一种象征。元曲家借这个符号表现了他们“避世”,“玩世”的思想情绪 ,在秀似悠然闲适的表象中深含着他们大志难展的沉痛和悲愤。这是时代使然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继承了"化"的庄学精神,对他后来的田园诗有着深刻的影响。"化"是人与自然的浑然一体,是精神的自由解放。同时"化"在陶渊明的多首田园诗作中都有体现。王维深受老庄影响,又是禅宗的信徒,有"诗佛"之称,故其在诗作中常显现"空"来达到一种独特的审美意境。他们都将自然美的魅力与心的逍遥和自由结合,从而造就了山水田园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妙境界。他们都讲究"游心"的旷达和"空"的意境,但并没有身心寂灭,而是于自然山水间悟人生之道,达到心灵与自然的沟通,实现精神的自由。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之称有两个含义,一是历史上的陶渊明,另一个是真实的陶渊明。真实的陶渊明具有二元对立的人格结构,他在文化人格和世俗人格的左右下,对人生、名声和仕途有着矛盾的观点,这缘于陶渊明性格上的的克制性。从他对酒、对琴和贫困的自述中可以得知他在为人上有一定的虚伪性。  相似文献   

18.
何逊是齐梁时期的重要诗人,他出身寒门,性格耿介,一生仕途坎坷。受当时儒道杂糅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出世与隐逸的思想在其人生意识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他终生游离于庙堂与江湖之间,对功名的求取与洒然出尘的希慕是他力图调和的两种思想。而起伏不定的人生经历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凝结成一股特有的孤独意识,使得他的作品散发出清冷淡雅的美学风貌;在一个"文贵形似"的时代,他的诗歌受到道家的自然思想与陶渊明的淳真文风的影响,文质兼备,追求本色的"真性情",体现出回归自然的出世精神。  相似文献   

19.
金娟 《江苏教育》2023,(6):78-79
<正>大学时,我无意中读到朱熹的一句话:“习与智长,化与心成。”那时候,我只觉得那是一种学习规律和思想,并没有深入思考。再次听到“习与智长,化与心成”这八个字是在一次德育讲座中,听着主讲老师讲述自己转变学生习惯的一个个案例,我若有所悟:原来它还与习惯有联系,是一种教育思想。不知不觉中,我走上工作岗位已三年,回想自己与“名师有约”走过的三年,是“炼狱”般的三年,更是接受熏陶、获得成长的三年。“名师有约”活动是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南化实小”)的一大特色,一周一次。  相似文献   

20.
世外桃源     
<正>如果说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著名诗人,那么,陶渊明就是江西历史上第一位著名诗人。陶渊明,东晋浔阳柴桑人。他生活的时代距今已经一千五六百年了。有的小朋友可能已经知道,陶渊明爱菊、不为五斗米折腰、“好读书,不求甚解”……不少中学生都喜欢在作文里写陶渊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