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9 毫秒
1.
唐代开始九华山即有禅宗传入,但九华山开山祖师僧地藏应该不是禅门中人。禅宗史籍中提及唐代九华山禅门人物是行者甘贽,他是南泉普愿禅师的在家弟子,是有名的居士。宋元时期九华山禅宗较为活跃,从隐居九华山的诗人杜苟鹤的诗中即能窥见一斑.此时最有名的禅僧是临济宗的大慧宗杲。明清以来,九华山禅宗传承脉络较为清晰,主要是临济宗和曹洞宗二大派系。曹洞宗寿昌系和云门系在九华山都有传播。  相似文献   

2.
唐代宗室管理机构比较完备,专职机构宗正寺和王府官与关涉机构协同处理宗室事务。唐王朝十分注重宗正的人选,尤其是宗正卿和宗正少卿多由德高望隆、戚属尊贵的宗室担任。纵观唐代将近300年的历史,不同时期宗室政策各不相同,带有阶段性的特点。高祖至高宗朝,是唐代宗室管理制度的奠基时期;武后、中宗和睿宗朝,初建的宗室管理制度旋即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玄宗朝整饬确立了唐代宗室管理制度;肃宗至唐末,宗室制度随着王朝政治的变化而演变。  相似文献   

3.
考察唐代皇室婚姻就会发现,自高祖至宪宗200年中,存在大量不计行辈之婚姻。如高祖两女桂阳、安平公主分别嫁杨师道、杨思敬叔侄。中宗娶赵氏,而赵氏之母是高祖安乐公主,即中宗娶父之中表姊妹。玄宗娶杨氏,杨父乃玄宗祖母武则天的中表兄弟。玄宗女常芬公主嫁张去盈(《新唐书》作张去奢),去盈母窦氏即玄宗姨母,去盈本人于玄宗为内兄弟。玄宗女孙、肃宗女剡国公主又嫁玄宗窦姨之孙张清,即张清父去逸于剡国公主之祖玄宗为内兄弟。代宗之妹延光公主“女为皇太子妃”,该皇太子系后之顺宗,即顺宗娶父德宗之中表姊妹。  相似文献   

4.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唐代首部所在地的史学工作者得天独厚,弘扬这段光辉历史,汲取其有益的营养以激励今天,责无旁贷。在史念海教授倡议下,1979年组建了陕西师大历史系唐史研究室,1981年经原教育部批准,成立了陕西师范大学唐史研究所。唐史研究所现有专职人员8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兼职研究人员18人,均为高级职称。数年来,经过专、兼职人民的辛勤努力,该所着重从唐代的经济、政冶、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工作,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同时从1979年开始,  相似文献   

5.
"六家七宗"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解读与学理分析可以发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六家七宗”中只有被僧肇批评的“本无宗”、“即色宗”、“心无宗”三宗才属于受玄学影响的早期般若学派 ,而“识含宗”、“幻化宗”、“缘会宗”三宗则属于受小乘佛教思想影响的思想流派。  相似文献   

6.
通过梳理在古代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诏敕律令等政书类文献,研究体育在古代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价值,选取唐代这一典型的多民族统一的封建王朝,探究其体育文化的形态与特点,以期能体现古代体育文化与整体社会观念及价值体系的相互适应,发掘古代体育独特而丰富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7.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非<国语>》中。《国语》的世界观表现为"天人感应"的唯心主义思想,也有关于"气"和"五行"的思想。柳宗元通过对《国语》中落后观念的批判,系统地阐发了"天人不相预"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并且发展了《国语》的"气"论。  相似文献   

8.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辉煌时期,也是监察制度发展完备时期。唐代为预防腐败,保证官员廉洁履职、恪尽职守,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相对完备的监察体制,御史台即为中央最高监察机构,唐代地方也制定了相对完善的监察制度。唐代监察制度的发展完善和变革创新,对唐代的反腐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唐人与鹦鹉     
唐代宫廷和民间大量驯养鹦鹉。人与鹦鹉演绎了许多美丽、凄楚的故事。唐人喜爱鹦鹉的原因主要是它美丽能言、品德高尚、富贵吉祥。从文化史的角度看,鹦鹉与唐代宗教文化关系密切。研究唐人与鹦鹉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唐代社会,了解唐人的精神生活和唐代文化。  相似文献   

10.
元稹诗文在唐代传播广泛,对后世影响深远,但也存在诸多误读误解,现就其中九则予以辨析:《奉制试乐为御赋》"庚寅之诏"不是"元和五年"之诏,史籍文献关于刘士泾的记载有误,史籍文献中"崔稜"或"崔陵"应为"崔倰",《沂国公魏博多政碑》应为《沂国公魏博德政碑》,《元稹集编年笺注》"毛传"应为"孔传",《代李中丞谢官表》"李中丞"是"李德裕"等。  相似文献   

11.
唐朝初年,长孙皇后、徐贤妃的进谏对唐代政治的清明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她们的进谏是与个人素质和社会政治环境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2.
基于崇盛唐而薄中晚的唐诗观,高棅对元和诗人总的评价不高。然就各人各体而论,元和十大诗人之品级又颇有差异。其中柳宗元五言古诗最受重视,其次为刘禹锡、韩愈、张籍、王建的五七古和绝句;至于孟郊、白居易、贾岛、李贺、元稹诸人之作,则较难入其法眼。探源溯流,高棅此种态度及其选诗标准深受元人杨士弘《唐音》之影响,而南宋严羽及其《沧浪诗话》则是杨、高二人元和诗观乃至唐诗观的总源头。高棅在杨士弘之后,将严羽的相关诗论在《唐诗品汇》这一大型选本的选诗实践中予以进一步落实和张扬,遂对整个明代的诗学趋尚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晚唐诗人杜荀鹤亲身经历了唐末乱世,亲眼目击了这段血雨腥风的历史.在皇权衰微,武人专扈的时代,诗人的心态经历了复杂的变化:他从积极追求功名到汲汲于个人名利,乃至走上投靠篡唐三百年基业?为世人所不齿的强藩朱全忠。这一转变,既是皇权政治衰亡的必然结果,又是悲剧人格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王维被唐代宗誉为"天下文宗"。代宗对王维的评价不是一个普通读者对一位普通诗人的看法,其评价折射了当时最高统治者对文学创作的政治态度和审美情趣。从朝廷政治的角度看,典雅平和的王维诗歌是代宗眼里的新经典。从日常生活的角度看,王维诗歌反映了盛唐时代贵族阶层的审美标准和艺术趣味。在盛唐诗人中,只有王维才最符合封建帝王及其政权对文学的政治要求和审美期待。  相似文献   

15.
食实封是唐代宗室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但由此造成了唐前期宗室占有很大份额的国家丁户,极大地侵蚀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唐玄宗开元中对此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改革的核心问题是租调入封家而庸入国。唐宗室袭封是按食封继承法来执行,袭封的最终结果是五世以后宗室的食封数归零。  相似文献   

16.
女性的悲歌--从唐诗看唐代妇女的命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被称为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它的开放性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体现.妇女群体在这一时代也展示出了自己的独特风貌.但是作为整个社会的受压迫阶层,唐代妇女仍然经历着各种各样的痛苦,这在唐代诗人的笔下是有所反映的.唐诗中有不少以描写宫女、征人妇、商人妇、农妇、弃妇、歌妓命运为对象的诗篇,充分展示了唐代妇女的不幸命运.  相似文献   

17.
终唐一世营建了许多行宫别苑,而与行富有关的书法、绘画、乐舞、杂耍、佛教、旅游等文化现象,使传统文化又有了新的载体,展示了唐文化辉煌灿烂的瑰丽篇章.灿若群星的行宫是唐文化的渊薮,颇具光芒的行宫文化是唐文化的缩影.  相似文献   

18.
接受美学的引入,为古典文学接受史研究奠立了理论基础。从传播接受史的角度看,唐诗经典意义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多元化历史过程。中唐的元和时期是中国诗史上的重要时期,既导致了唐诗的大变,又开启了宋诗某些重要特征之先河,且形成了明确的、自觉的流派意识。对元和诗歌的接受学研究,可以整个元和诗人群为对象,按中晚唐、两宋、金元、明清、近现代诸时期为线索,考察其在传播接受过程中的不同变化和情形,揭示传播接受史的某些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9.
元帝即位后,东晋皇权身处士族门阀势力与北方民族政权的内外夹击之中,而江南士家大族又趁机威胁,使司马睿寝食难安.元帝凭借权力身份,任用官吏以培养拥皇势力,积极推行诸如以法御下、调整中枢、搜括户口、加强军权等具体措施以振皇权,但遭到了以王氏为代表的士族抵抗而以失败告终.这表明东晋门阀政治并非一蹴而就,它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皇权同士族斗争失利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东汉是中国古代士大夫政治的形成阶段。在皇权政治的运转中,东汉士大夫未能固守“士志于道”、“道尊于势”的先儒宗旨,表现出忠于皇权、追求功利、附趋世俗、社会责任意识淡漠和治世实际才能不足等诸多缺失。东汉后期的政治衰败,士大夫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专制皇权的强化,儒学政治化的禁锢,选官制度的弊端和宗族、经济的羁绊,是造成东汉士大夫缺失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