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传统师本模式及其弊端一直以来,我国的教学理念一直遵循着师本模式。师本模式主要受凯洛夫教育理论和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要求教学活动紧紧围绕着教师如何教而开展。凯洛夫认为,教学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科书等构成的封闭式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教师加工的对象,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掌握知识,整个过程就是学生将教师传授的知识复制的过程。所以,他的教育学更多强调的是教师如何教,而不是学生如何学。[1]凯洛夫教育理论传入中国后能够长时间影响中国教育界,除了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缘故外,还与中国传统  相似文献   

2.
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曾对我国教育界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借“批凯”以整人,诬蔑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的广大教育工作者是“凯洛夫的徒子徒孙”,动辄扣上“复辟”、“回潮”、“凯洛夫阴魂不散”等大帽子,好象凯洛夫《教育  相似文献   

3.
建国初期,苏联凯洛夫教育学中译本在我国出版,流行甚广。全国师范院校还把它作为必读教材。当时又请苏联专家来华讲授教育学,②所讲内容,基本上与凯洛夫教育学相同。因此,这本书对我国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都有很大影响。由于我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教育学说和毛主席教育思想不够,又缺乏办理社会主义教育经验,以致在学校工作中产生不少错误。从1957年到1958年,毛主席针对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先后提出“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根本方针,以及其他教育指示,为我国教育革命指明了方向。全国即掀起教育革命高潮,同时也开展了对凯洛夫教育学的评论。  相似文献   

4.
杨四耕 《教育学报》2005,1(6):39-46
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凯洛夫教学论的贡献都是巨大的,是第一位的,是任何人都无法抹杀的。与此同时,凯洛夫教学论也存在着其自身无法克服的问题,即“凯洛夫问题”。对于凯洛夫教学论,必须谨慎地秉持“一种积极的怀疑论”,而不能对它进行简单地否定、甚至“颠覆”。“凯洛夫问题”的实质是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而归根结底是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5.
曾经风靡中国一时的凯洛夫《教育学》在1958年-1960年教育革命中遭受沉沦之命运,与其带有深重传统教育学烙印有关,同时也是“左”倾思想在教育界的泛滥和时人对教育理论缺乏自我意识的照搬之惩罚以及教育学中国化之要求的结果。其影响是深远的,从中我们也能得到一些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6.
目前教育理论界的朋友们正在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这必将对我国教育科学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但是联想到我国教育理论建设的艰苦历程和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在中国的遭遇,笔者认为在进行这项新的工作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在这方面,除了进行必要的教育实验、充分的调查研究、掌握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之外,在思想上和理论上做好准备也很必要。 全国解放后,我们学习了苏联凯洛夫教授主编的《教育学》,对我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苏联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与此同时苏联教育模式,即凯洛夫教育学也深深的植根于中国的土地上。本文分析了苏联教育模式以及凯洛夫教育学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论教育科学     
瞿葆奎先生在《中国教育学百年(中)》(《教育研究》1999年第1期)一文中谈到:《人民日报》于1949年11月14日发表了节译苏联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1948年俄文版)第二十一章《国民教育制度》(《人民日报》题为《苏联国民教育制度》,于卓节译);继而在1950年3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节译的凯洛夫《教育学》第十二章《劳动教育》(《人民日报》题为《苏联的劳动教育》,蒋洪举节译);1950年4月3日的《人民日报》,又译载了冈察洛夫著的《教育学原理》(1947年俄文版)的"序言"、凯洛夫《教育学》第一章《教育学的对象和方法》的第五节《教育学是科学》(《人民日报》题为《论教育科学》,沈颖、南致善合译,并认为凯洛夫主编的这本《教育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巨著")。这对当时急于了解苏联社会主义教育经验和理论的人来说,乃是"雪中送炭"。此后教育界迅速掀起了学习苏联教育学的热潮,尤其是学习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热。这可以说是中国教育学百年中的第三次热潮了。70年后,本刊重新发表《论教育科学》这篇译文,保持原样,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9.
凯洛夫《教育学》的指导思想及其源泉。凯洛夫(1893~1978),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主要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行政领导工作。他提出教育学是一门科学,说: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传统的教学理论主要是以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由凯洛夫提出的教学五个步骤,至今依然盛行于我们现今的中小学教学中。然而正如斯卡特金所指出的那样“:我们虽已建立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性情感的粮食太少了,因而引起了许多学生学习的苦  相似文献   

11.
1958-1960年的教育革命是凯洛夫<教育学>兴盛与沉沦的转折点,这一时期的凯洛夫<教育学>之被质疑,与其带有深重传统教育学烙印有关,同时也是"左"倾思想在教育界的泛滥和时人对教育理论缺乏自我意识的照搬之惩罚以及教育学中国化之要求的结果.其影响是深远的,从中我们也能得到一些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2.
“对人类生活形式的思索,从而对它的科学分析,总是采取同实际发展相反的道路。这种思索是从事后开始的,就是说,是从发展过程的完成的结果开始的。”我们对于教育学体系形式思索的实际情形,恰恰也是如此。很多人说,我国现行教育学体系就是苏联凯洛夫的那种体系。这种说法正确吗?凯洛夫教育学体系的历史起源和它的前提又是什么呢?我们将追溯到世界历史上的第一个教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试用 )》提出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 ,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与读写能力 ;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发展学生的智力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实现这一目的 ,在教学中应着重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力度。(一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确立新模式传统教学模式即前苏联凯洛夫的教学模式。我国在五十年代引进了凯洛夫的教学理论。当年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是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的教育学 ,与当时传统的教育学相比…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理念”“概念重建运动”与学习凯洛夫教育学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有论者主张要像新中国教育的早期建设、学习前苏联教育学那样,来开展"新课程理念""概念重建运动";同时宣称,建国以来我国教育科学"汲取的是前苏联教育科学的糟粕——凯洛夫教育学",它应该并已经被"抛弃"。这是否具有充分的事实和科学根据?值得认真研究。课程教学论当前面临这个现实重大课题。这两件事情或两个"运动"不能等量齐观,不可同日而语.很难相提并论。凯洛夫教育学反映了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规定性,提供了操作性强的教育实践规范,是现代教育学发展的重要历史成果。虽然它本身有局限和缺陷并时过境迁,但具有基本合理性,至今仍有意义。"新课程理念"反映了对现代学校教育局限性的忧虑和改革设想,有一定思想启发性和积极成分。但是它矫枉过正,本质上不符合现代学校教育基本规律,且思想驳杂,含混模糊,缺乏实践操作性,不能指导课程改革。基于理论和实践品格、意义和历史命运的强烈反差,两者在中国的境遇也截然不同:建国初学习凯洛夫教育学过程中虽有缺点,但主要产生了积极正面效应;"新课程理念""概念重建运动"脱离学校教育实际,并采取"大破大立"的激烈方式,不符合教育改革特点。因而时间或短或长,代价或小或大,人们终究不会完全接受。其理论是非和对实践的消极影响需要严肃反思检讨。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传统的教学理论主要是以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由凯洛夫提出的教学五个步骤,至今依然盛行于我们现今的中小学教学中。然而正如斯卡特金所指出的那样:“我们虽已建立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性情感的粮食太少了,因而引起了许多学生学习的苦恼、恐惧或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学习。”  相似文献   

16.
大学教学同样要从师本走向生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大学的教学理念一直遵循着师本模式。师本模式主要受凯洛夫教育理论和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学活动紧紧围绕着教师如何教而开展。但改革开放以后,凯洛夫教育理论受到了其它教育理论的挑战。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生本教育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正> 凯洛夫是苏联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在苏联盛行一时,从三十年代开始,统治了近三十年之久。对当时苏联的政治、经济产生过很大影响。凯洛夫也是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所熟知的,他主编的教育学,解放后,指定为高等师范院校教材和教师、教育行政干部的必读书,对我国五十年代的教育改革产生过一定的良好影响。  相似文献   

18.
建国后,我国教育主要学习苏联,教学方法也主要沿用苏联的。苏联的许多教育家,特别是凯洛夫的教育思想对我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国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特别是语、数、英的教学,受到凯洛夫教育思想的影响,往往以讲授法为  相似文献   

19.
凯洛夫《教育学》曲折地反映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的教育实践,其独特的学术旨趣深深地烙上了特定的时代印记。由于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们建国初期的社会历史需要,不仅直接辐射了刚刚起步的新中国教育学探索,对当时国人自编《教育学》的理论架构起到了某种示范作用;而且对当时中国中小学的教学实践运行和管理制度建构均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实际影响。反思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教育经验与教训,对于推动和深化当代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显然不无启发。  相似文献   

20.
“教师为主导”最早见于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学》,它是针对前苏联课堂教学一段时期内忽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而提出的。它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主导地位,突出强调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的教学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凯洛夫认为:教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