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英汉称呼语中都存在模糊语现象,文章通过对比分析英汉亲属称呼语和社交称呼语中模糊语使用的现象,发现模糊语在汉语称呼语中使用较多,主要表示尊重之意;丽英语称呼语中模糊语使用相对较少.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英汉文化的礼教思想、家庭结构、价值观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中的夫妻称呼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称呼语是言语交际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称呼语一般包括家庭成员及亲属间的称呼和社会上人际间的称呼。夫妻称呼语是家庭成员称呼中的一类。文章对现代汉语中夫妻称呼语的组成、发展演变和彼此之间的配置关系做了一些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亲属称呼语反映了人们的血缘或婚姻关系,它是以本人为轴心来确定亲属与本人关系的标志,是由历代婚姻所构成的男女双方亲族关系的排列次序结构而形成的。汉语亲属称呼语种类繁多、丰富、独特,反映了汉民族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宗法伦理观念,同时也体现着中华民族重合,视天下为一家的儒家思想。英语亲属称呼语简洁、明了,是英美民族重个体、讲平等、赞赏独立意识的反映。文章主要对比了汉英日常生活中对亲属(长辈、平辈和晚辈)的称呼语的差异并从跨文化的角度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以促进对英汉称呼语的了解和跨文化的顺利交流。  相似文献   

4.
亲属称呼语(kinshipterms)是文化的一个方面,了解并正确使用称呼语对于英语学习者成功交际至关重要。本文拟就英汉两种语言的亲属称呼语作一比较。一、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亲属称呼语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家庭关系,反映在语言上,汉语中有表示各种具体关系的亲属称呼语: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父亲、母亲、叔叔、婶婶、伯伯、伯母、舅舅、舅妈、姨妈、姨夫、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堂兄(弟)、堂姐(妹)、表兄(弟)、表姐(妹)、侄儿、侄女等不一而足,其关系十分明确,界限清楚。西方文化崇尚个人主义,强调独立的个性,家庭观念不如…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词素、使用外化、使用规则、历史渊源四个方面对中西方亲属称呼语比较来分析中西方思维的差异以及亲属称呼语与思维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思维影响着人们对亲属称呼语的使用;另一方面,亲属称呼语的长期使用也会反映并影响人们头脑中的固有思维。  相似文献   

6.
由英汉称呼语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汉称呼语中有三个方面差异较大,即亲属称呼语、亲属词的泛化和尊敬称呼语。在称呼语的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7.
正一、亲属称谓语的泛化及文化内涵1.亲属称谓语的泛化亲属称谓语的泛化,是指用亲属称谓语称呼没有亲属关系的人的现象。也有学者把它叫做"拟亲属称谓语"。这种称呼方式常常在非正式场合使用,交际双方多为偶尔相逢的陌生人,运用亲属称谓语只是向对方表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进行日常交流时,大部分时候都是以称呼开头的。比如:"妈妈,我书包哪去了?""李老师,早上好"等等。称呼语在语言生活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汉语中称呼的使用大家都不会陌生,那么日语中又是如何使用称呼语的呢?本稿通过日剧「ちび丸子ちゃん」(樱桃小丸子)浅谈一下日语中的亲属"称呼错位"现象。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称谓语与称呼语内涵的阐释,分析了现代汉语中夫妻称谓语、称呼语的关系,进而探讨了现代汉语中的夫妻称谓语、称呼语与古代汉语及现代英语中夫妻称谓语和称呼语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依据权势与等同的理论,在华南师范大学进行调查,了解90后大学生如何使用称呼语称呼大学校园的工作人员。调查结果显示,权势与等同作用于学生对老师的称呼,师生距离远,权势起作用,学生使用“老师”作为称呼语;师生距离近,等同起作用,学生使用拟亲属称呼和英文名。称呼语“老师”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敬畏;拟亲属称呼和英文名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亲近和密切的师生关系;流行语“帅哥”、“美女”和“亲”进入学生的校园称呼语系统。  相似文献   

11.
称呼语是人们为了表示相互之间的某种关系,或为了表示身份,地位,职业上的区别而使用的词语。英汉称呼语有很大的差异,本文着重比较英汉亲属称呼语和社会称呼语,并试图分析其差异的原因,以便更好的进行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2.
古代白话小说自唐代形成、宋代完善到明代繁荣,逐渐形成其独特的语言风格。作为明代世情小说集大成者,《金瓶梅》的语言口语化、俚俗化。本文通过检索北大语料库,分析《金瓶梅》中常出现的亲属称谓语,根据使用对象将其分为用亲属称谓语称呼"亲属"和"非亲属"两类。用不相当的亲属称谓语称呼亲属时,存在使用更尊敬的亲属称谓语的趋向;用亲属称谓语称呼非亲属时,突出表现为主仆称谓父子化。《金瓶梅》亲属称谓语具有情感化、交际化的特点,同时亲属称谓语的使用极度泛化,这反映了明代宗法制的社会影响及明代家庭的夫妻、主仆关系。  相似文献   

13.
甘国芳 《学语文》2014,(1):74-75
一、亲属称谓语的泛化及文化内涵1.亲属称谓语的泛化亲属称谓语的泛化,是指用亲属称谓语称呼没有亲属关系的人的现象。也有学者把它叫做“拟亲属称谓语”。这种称呼方式常常在非正式场合使用,交际双方多为偶尔相逢的陌生人,运用亲属称谓语只是向对方表示敬意。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例子看,我们一起探讨亲属称谓语泛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鲍辉 《林区教学》2014,(4):53-54
称呼语是日常交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日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其称呼语的使用也有很大差异。所以在中日异文化交流中称呼语的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中日称呼语使用的异同能够反映出汉日两个不同民族在不同文化影响下语言所体现出的变化。因此主要从亲属称呼语,夫妻称呼语以及社会称呼语这几个方面来比较其异同,并从中分析不同文化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汤秀丽 《考试周刊》2008,(48):189-189
称呼语是社交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建立、保持、加强各种人际关系的作用。从称呼语中我们就可以分析出说话者与对方在人际关系、社会地位方面、亲疏、高低的差异。中国和日本同属亚洲国家,在亲属呼称的用法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不可以认为是完全等同的。因此,本文着重以对比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将中日亲属称呼中对于年长者的称呼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试论汉语社交称呼语的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交称呼语与人所处的社会层级系统密切相关。社会层级系统决定了社交称呼语的层级性,影响和制约了社交称呼语的接纳原则,社会层级系统影响下的汉语社交称呼语可分为四种类型:抬高型称呼语,突显型称呼语,关系场合型称呼语和随时代变化的社交泛称语。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某些汉语称呼语呈现出商业化的趋势。详细梳理了商业化的代表性称呼语"老板"的来龙去脉,重点考察了它在商业、官场、军队、娱乐圈和各方言区的使用现状,探究了其泛化的具体原因,并根据称呼语发展的"伸缩率"针对性地提出了"老板"在交际中的使用建议,以期为汉语社会通用称呼语的健康发展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8.
1.家族成员及亲属比如Are you going shopping,mother?中的mother以及Granny,let me carry the bag for you.一句中的granny都是此类称呼语。其他的还有:father,borther,sister,uncle,aunt,grandpa等。另外,在不同的国家,这类称呼语  相似文献   

19.
人名称呼语是一个人与其他人区别的符号,当代汉语人名称呼语反映了我国当代一些重大社会历史事件,承载着我国的传统文化信息,今天人名称呼语中大量的重名现象也导致了一些社会问题。因此,当代汉语人名称呼语具有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邹莲 《现代语文》2007,(9):61-61
一、称呼语的定义 <汉语大词典>对"称呼"一词的解释有两种:①叫,对人称呼其身份、名称等;②表示被招呼对象的身份、地位、职业等等的名称. 称呼语是在言语交际中使用的,尤其要注意是"当面"使用.这个当面不是说一定是被招呼的对象确实在场,而是在于言语的使用,用语言形式表示对被称呼对象的称呼.许多学者对称呼语的定义已经达成共识:"所谓称呼语,指的是人们彼此问当面招呼所使用的名称".这是一个比较科学的定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