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桑普拉斯(从古至左)1.向上抛球。2.身体在右侧是一平面。3.重·O放在前脚,左腰部向前突出。4.向上伸直身体。5.身体向前的同时击球。6.用力转腕。7.一步跨入场内。格拉夫(从右三左)1.用手掌轻握球。2.双手上举向上抛球。3.重心移至前脚。4.左手有力地放下。5.至击球的瞬间,脸部方向保持不变。6.拇指向外使手腕向内转J.保持身体姿势不变。伊万尼塞维奇(从右至左)1.在屈膝的同时向上抛球。2.有力地转动上体。3.充分地展开胸部。4.向上伸直身体。5.在场地内侧击球。6.保持身体的轴线。7.挥拍动作要完整。辛吉斯…  相似文献   

2.
纳塔莉妮·利索夫斯卡妮,女,身高1.87 米,体重92公斤,1962年出生,第24届奥运会金牌获得者,铅球最好成绩22.63米。她身体素质全面,推铅球技术比较好,从滑步前(图1)看,身体较低,上体前屈,几乎与地面平行。滑步开始后,身体迅速向投掷方向移动时,左手臂向反方向伸出(图2-4),以保持动作的平稳和身体的平衡。整个滑步动作完成得比较好,两腿分的很开(图5、6),左腿直接摆向抵趾板,身体重心起伏不大,上体保持原有的姿势不变。 最后用力是在左脚落地瞬间开始的。在最后用力的前半段中,运动员保持着侧…  相似文献   

3.
杨群力 《武当》2009,(6):10-13
预备式(面南背北) 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并拢,头颈正直,下颌内收,胸腹放松,肩臂松垂,两手轻贴在大腿外侧,精神集中,呼吸保持自然,眼向前平视。(图1)  相似文献   

4.
1.前摇变后摇学生在前摇时,当跳绳达到高点开始向下落时,右手靠左手,在身体左侧使绳落地,同时,身体顺势以左脚为轴转动180度(也可以跳转),这时跳绳继续向上摆,然后再向下落,就变为后摇了。2.后摇变前摇学生在后摇时,当跳绳由最低点开始向上摇时,身体向左(右)转跳180度,这时跳绳在最高点,然后顺势向下摇跳绳,就变为前摇了。要求学生跳转迅速,身体保持平衡。3.左右开弓学生在前摇时,当跳绳达到最高点开始向下落时,右手靠左手,在身体左侧使绳落地,然后顺势摆起跳绳,当达到最高点时再向身体右侧使绳落地,当摆到最高点时…  相似文献   

5.
《中华武术》2006,(5):2-15
接上式,身体微向左转,重心在左腿,左掌向下、向后落至左髋旁,掌心向上,掌指向前;右脚跟着地,眼随身体转动向前平视(图13.1)。  相似文献   

6.
刘琳 《中华武术》2013,(12):16-18
一、背越式跳高技术的组成背越式跳高技术大体由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垫四个技术环节组成。二、教学过程及方法1.教师讲解示范背越式跳高技术"背弓"使学生建立"背弓"的概念。2.原地背弓个人练习(原地后倒肩、原地向后起跳肩背落垫)(1)原地后倒肩练习者背对横杆双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脚与海绵垫距离以落垫后臀部在垫外为宜,身体保持直立姿势,双手拇指在腰前四指并拢于腰后,双肘向后与肩同宽,初学后倒肩时可先俯头进行,同时双肘保持站立时姿势,随着身体向后倒的同时,上体做向后沉肩、下肢做屈膝提踵挺髋姿势,  相似文献   

7.
第五讲双人粘臂练习(下) 三、弓步折叠按 1.预备势:甲乙(白衣为甲,黑衣为乙,下同)相对站立,两脚并拢,身体自然站立,接着甲乙两手握拳前平举,以拳面接触为准,拳心相对,拳眼向上;随之两拳变掌,下落还原至体侧。身体保持中正自然。目视对方。(图16、17) 2.甲乙身体稍左转,以左脚跟为轴脚尖外摆45度。接着,两手外族例上举至头上方,掌心相对,掌指向上;随之两手向内经面、胸前,向下按全腹部,掌心向下,掌指向前。同时两腿屈膝下蹲,身体保持中正不变,目视对方。(图18、19) 3.乙身体重心移至左腿,提起…  相似文献   

8.
武兵 《精武》2006,(8):27-27
1.抓腕捞腿 对手(穿浅色裤子者,下同)突然发右直拳攻打我面部时,我急速用右手向外弧形刁抓下拉来拳腕部,同时上左步,身体右转,左手由下向上捞托对手右腿膝部,令其倒地,目视对手(图1)。  相似文献   

9.
动作要领 双手胸前交叉,五指微微张开,指尖自然向前,呈鸟翅状。左脚向前迈一步,并由虚步过渡到实步,使重心落于左脚(图一)。双手向身体两侧伸张,尽量向外、向后,手腕弯曲,同时向上挑起,五指自然向下,右腿慢慢向正后方抬伸,身体保持正直或稍向后背,稍停。然后右脚慢慢落下来点地(平衡不好的可以踩实,与左脚共同支撑)。双手也慢慢下落,手放到体前,叫搂翅,翅膀要搂起来。然后右脚向前迈步,重复刚才的动作(图二、三)。  相似文献   

10.
六 双跪扩胸 此式宜经常练习,能使姿态更加优美,增强气质。(一)练习方法1.双跪前平举调匀呼吸,鼻呼鼻吸,精神集中,双腿屈膝跪在垫子上,两脚脚面与两小腿胫骨面平贴垫面,脚趾向后,身体正直,两手直臂前平举,两手间距与肩同宽,掌心均向下,指尖均向前,目视前方(图21)。体会身体的松静。  相似文献   

11.
1 抛球 控制抛球方向 双臂前后分开的发球方式中,身体几乎没有转动,左臂沿着体侧向前(球网方向)抛球.动作方向和击球方向是一致的(参见连续图)。而使用身体扭转、产生自然旋转的发球方式中.在身体扭转的同时,双肩和双臂也开始抛球,左臂向底线的右斜前方抬起.因此,身体朝向和击球方向并不相同(参见连续图)。  相似文献   

12.
1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懂得在做转弯滑行动作时,必须掌握反方向力平衡的倾斜技术,以保持身体重量落在支撑脚上,保证身体平衡不使身体摔倒在冰面上。特别是在快速转弯时,如果不能很好的保持身体另一侧的反方向力的平衡,那么,整个身体就会向一侧倾斜而滑倒。相反则很容易地投入到冰球运动中去,既使在比赛中被冲撞,也不易失去身体重心而跌倒。特别是在比赛快速切入时,如果身体的反向平衡力掌握不好,就会造成跌倒,从而影响技战术的完成。  相似文献   

13.
第八式炼丹炼性1当上式最后一次双臂下浩,双腿蹬地伸直后,身体渐渐左转,右脚以脚尖为轴转动,身体重心渐渐向右腿移动,变为右实左虚,左脚跟提起出以脚尖为轴随身体一起转动,使两膝皆正对右方。当以上的右转动作接近完成时,双腿便略屈膝下蹲,同时双臂屈肘抬起至胸前,两虎口相对,手腕放松,吸气(图32)。2进一步屈膝下蹲,使身体重心降得更低,左脚踝关节下压,脚背压向地面;同时双手随之按,降至腹前(图33),呼气。随后,两腿蹬地,要体重心略略升高,双手也抬至胸前。继而又再次下蹲下按,重复多次。始终使双腿保持右实左虚。…  相似文献   

14.
身高标准体重指标与大学生身体成分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身高标准体重指标与身体成分的关系,以220名普通大学生(男女各110名)为实验对象,通过测量其身高、体重与身体成分,结果发现身高标准体重指标与身体成分之间相关性极低(P〉0.05),而体重指数(BMI)、体脂百分比和腰臀比(WHR)与身体成分有高度相关性(P〈0.01)。结论:(1)《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身高标准体重指标不能客观有效地评价身体成分;(2)建议在《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评价身体成分的指标宜选体脂百分比、BMI和WHR,首选为体脂百分比。  相似文献   

15.
杨维 《武当》2009,(11):22-23
1、两脚并拢成立正姿势,站立在阴阳鱼交点处,目视前方(图1)。2、左脚向左横向开立,间距略宽于肩,两脚尖内扣,屈膝下蹲呈马步桩。两手由身体两侧慢慢向上抬起,掌心向下,高与肩平。然后,屈肘回收翻掌,使掌心向前,高与胸齐,目视双掌(图2)。  相似文献   

16.
第四组 雪地铺锦 一、练习方法 1.站姿开始 [动作]左脚向右脚并拢,两脚并步,两腿自然.伸直站立,身体正直,两臂自然下垂于两腿外侧,指:尖向下,掌心均向里,目视正前方(图24)。  相似文献   

17.
郭树璞 《武当》2008,(6):11-13
(接上期) 9八方风雨接上式,右脚向外摆,身体随即右后转面西方。左脚紧随上前一步。屈膝半蹲,身体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同时,右拳变掌向右直臂弧形横扫于右侧腰间,再变拳向前冲击。左手配合向前弧形绕行至胸前按掌于右腋下,掌心向下。(图9A)  相似文献   

18.
韦晴光 《乒乓世界》2008,(6):114-121
左脚用力蹬地,膝盖随腰部转动,右手开始向后引拍 正手拉球时,左脚的前脚掌一定要用力蹬地,使身体重心稳定:膝盖随着腰部向内转动的同时,右手开始向后引拍(图A1-A3)。这样在引拍的过程中可以使重心很自然地放到右腿上,为击球时的重心交换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9.
四、肩部肌群训练法动作1:站姿颈前推举 (图1a-1b)目标肌肉:三角肌前、中部和肱三头肌等动作分解:自然站立,挺胸收腹,双手虎口相握住杠铃,握距与肩同宽或稍宽于肩,将杠铃曲腕托杠,控制自身平衡,然后主动用至伸直状时,停2秒,体会三角肌再慢慢依此路线放下至肩处,以此重复。动作要领:上推动作时要收紧腹背,保持身体特别是在练习较大负荷重量时,最好加一腰带以保护,上推动作要沿直线向上,即向头顶上方运动,身体不要后仰辅力,后仰动作容易受伤。替代动作:本动作也可以坐姿完成,要求相近,也可双手持哑铃练习,动作要领如…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的对象是“体质教育论”。主要分析了构成“体质教育论”的几个关键词“真义体育”、“身体教育”、“增强体质”。结论是:(1)通过对“真义体育”之争(“三基论”与“技能论”之争)的整理,发现了“能力论”与“内容论”的课题;(2)通过对“身体”和“教育”的分析,指出为了“身体教育”理论的完善,有必要把“运动技能”也纳入“身体教育”体系,有必要关注身体的意识及感觉感知方面;(3)指出了体质课上最应该解决的问题是,教师通过适当的(运动)教材,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身体(运动)感觉感知到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而,学生才有可能意识到用运动(方法)去改善自己的体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