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来文化对古代西域服饰的影响尚衍斌西域地处旧大陆东西交通的枢纽,是两河、地中海、北印度和中国中原四大文明的交汇地和传播中介。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西域服饰文明,不仅仅反映了西城古代民族的生活方式,而且对东方和其他周邻国家和地区的物质文化也有很大影...  相似文献   

2.
古代西域汉语文教育述论李树辉西域汉语言文化教育,始于汉而盛于唐,且延续至今,具有悠久的历史。就民族而言,它不仅存在于西域的汉人之中,而且几乎从一开始便已为少数民族所接受。因此,西域的汉语言文化教育,实际上包括将汉语言文化作为第一语言文化的教育和第二语...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古称龟兹的库车地区千佛洞、寺院、城堡及烽火台古代西域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说明《山海经》所载神话应属于西域昆仑神话范围,进而梳理屈原诗歌所采用的《山海经》神话素材,以此说明西域古代文化——昆仑神话对屈原诗歌的影响。同时也说明了西域文化在战国中后期,已经深入影响了中原文化。  相似文献   

5.
克孜尔千佛洞的壁画艺术是古龟兹风的杰出代表,体现着西域古国龟兹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对于古丝绸之路的研究以及古代文化交流的探源有着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6.
著名学者季羡林教授指出:“新疆在全世界是唯一的一个世界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是研究世界文化交流最好的地方。”对西域(包括新疆)的研究,始终是国内外许多学者关注的热点之一。我国古代有关记载和研究西域的史料、著作已繁如烟海;近现代陆续问世的研究西域的专著、论文也层出不穷,难以数计。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国度的、不同观点的西域研究者,都站在各自的立场和角度对西域研究作出了程度不同的贡献。其中,苏北海教授所著《西域历史地理》(新疆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西域是一个多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地域。在此文化基础上产生的西域文学也形成了多元性特征。西域古代少数民族文学在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中形成了几个鲜明的特点:第一,百科全书式的文学作品;第二,诗歌创作的异常丰富;第三,多种宗教思想的呈现;第四,多种语言文学创作的并存;第五,翻译文学的异常发达。  相似文献   

8.
着重探讨了“狮”及其所反映的文化在古代西域的发展、演变,向中原地区的传播以及在中华大地土根植与繁茂。同时,以“狮”的内涵为媒介,阐述了西域文化对中原文化的辐射与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的音乐历史上,隋唐是一个尤为重要的时期,隋唐时期的音乐文化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达到空前绝后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大量的西域音乐传播并进入了中原地域,震荡了宫廷雅乐的正宗位置,西域音乐与中原音乐在此期间碰撞出绚丽的火花,形成了隋唐时期的音乐文化大繁荣。而龟兹乐则是西域少数民族音乐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乐舞。在隋朝的九部乐,唐朝的十部乐中,龟兹乐都被收录其中。在隋唐时期,龟兹乐已然成为了正统宫廷音乐。作为少数民族音乐翘楚,龟兹乐不仅在隋唐时期得到的高度发展和对汉族乐舞及文学与艺术等产生重大影响,而且也传扬并影响了我国周边日本,朝鲜等地区。  相似文献   

10.
萧关古道,是历史上关中通往西域的要道,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于一体。萧关诗旅文化,主要指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描写萧关古道境内地域风光、人文景观以及与古原州有关的诗文歌赋。随着历史的延伸,其中不少作品已成为浩如烟海的古代文化中的精华。本文仪就散见于史籍、碑刻的隋代以前的作品,从区域文化史的角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北巴克特里亚地区位于古代印度-犍陀罗与西域两地之间,是丝绸之路上佛教向北、向东传播的重要中转地,其早期佛教的发展对西域佛教的历史文化面貌产生了直接影响。本文从佛寺建筑的角度出发,对北巴克特里亚地区早期佛寺的布局进行梳理和类型学分析,将其归纳为“印度式”“犍陀罗式”“巴克特里亚式”三种典型布局类型。进一步考察西域地区早期佛寺中的文化元素的来源,可以发现西域地区古代佛塔形制及佛寺整体的配置均与北巴克特里亚地区早期佛寺布局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疆古代艺术》简介霍旭初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穆舜英任主编,祁小山、张平任副主编的荟萃新疆古代艺术的综合性画册(中国新疆古代艺术)已由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出版。新疆古称西域,历史上许多古老的民族和部落都曾经在这里活动过,世界历史上几次东方民族大迁徙...  相似文献   

13.
对西域生态书写的研究需要梳理历史上有关西域的史料,可以从历史地理文献、神话时代的西域想象、历代西域行记、历代西域文学作品中对西域的“集体记忆”“集体想象”文本、历代类书和志书六个类别梳理中国古代文献中对西域生态与环境书写情况。以历史文献梳理为进一步开展西域生态书写的美学研究做好文献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中华文明的发展是一个各民族文化不断交流、融合、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亦是如此,特别是在隋唐这一举足轻重的历史时期。唐代在各方面都是兼容并蓄的,在音乐上,唐人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了其他各民族的歌舞音乐,并与本土音乐融合,出现了许多新型音乐,使我国的歌舞音乐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另外大量西域乐器的涌入,使中国乐器出现了百花争艳的局面。西域调式进入中原,给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调式注入了新鲜血液,并为后世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杨富学 《家教指南》2001,(3):161-171
西域、敦煌出土的为数相当丰富的古代回鹘语佛教文献,是古代回鹘佛教研究的 第一手也是最为重要的资料,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涌现出大量的研究成果,填 补了西域佛教史研究的许多空白,可以说,回鹘佛教文献的研究,是20世纪西域佛教史研 究中成果最为辉煌的领域。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以前,与葡萄、葡萄酒相关的葡萄文化的发展,是中国古代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及葡萄文化经西域传播的重要内容。魏晋南北朝以前,葡萄文化经西域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由京畿向四周及由中原内地向西域、东亚传播、扩展。先秦时期,"蒲陶"一词在西域传播;秦汉时期,葡萄文化已由西域传入中原内地,并在内地逐渐丰富起来,同时开始由中原返传入西域;魏晋南北朝时期,葡萄文化领域扩展,由内地向西域的传播内容增多。  相似文献   

17.
琵琶作为我国古代最古老的弹弦乐器之一,早在上千年前便被载入史册。琵琶是西域的乐器,在古时中原和外来邦国的文化交流中传入我国,最初琵琶拥有多种类型,多种结构特色的,在后来和中原其余乐器文化交融后,慢慢被我国文化同化,所携带的西域特色逐渐褪去,渐渐吸收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演奏技巧,有了传统文化的风格,造型在多次改造后成为现代琵琶的样子。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剑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冷兵器。因其历史久远、不断发展,所以具有了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进而成为古代诗作中的一个重要意象。李白的诗中,"剑"意象出现的频率极高,他用丰富的"剑"意象来塑造众多英雄侠士的同时,也蕴含了他本人独特的精神指向。同时,李白对诗歌"剑"意象运用的创新,也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9.
李鑫 《文教资料》2013,(34):64-65
自古以来,西域就是古丝绸之路。新疆交汇中原文化、西域文化和阿拉伯文化,孕育了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维吾尔族。维吾尔族舞蹈继承古代鄂尔浑河流域和天山回鹘族的乐舞传统,吸收古西域乐舞的精华,经长期发展和演变.形成具有特殊风格的舞蹈艺术。比如,节奏强调强拍弱化、弱拍强化。动律特点就是使用“微颤”;体态特点就是打响指、移颈、翻腕:讲究腰肢扭动的技巧,等等。所有艺术都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作品。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维吾尔族信奉多种宗教.比如萨满、摩尼、佛、伊斯兰等。在这片土地孕育出来的维吾尔族舞蹈,自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比如“赛乃姆”、“多郎舞”、“萨玛舞”,在不同层面蕴含维吾尔族舞蹈的文化内涵,体现维吾尔族特有的民俗风情。  相似文献   

20.
西域景教考述高永久百域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在历史上,它与多种宗教文化的产生、传播和发展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西域”一词始见于《汉书·西域传》,这个传统的西域概念,实际包括着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我国历代中央王朝或地区性政权直接管辖的地区;另一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