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男子自行车运动员高原训练生化指标监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监控河南男子自行车中长组高原训练期间的生化指标变化,对运动员在高原期间的身体机能状况及重点训练课进行评价.结果表明Hb、BUN、CK、WBC等生化指标能够准确的反映运动员的机能状态,血乳酸值能较好地评价所采用的训练手段对队员无氧能力的影响.为以后男子自行车运动员的高原训练安排提供依据,更好地促进男子自行车运动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大强度训练对赛艇运动员IgG、IgA、IgM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模拟2000m赛艇专项比赛前后IgG、IgA、IgM的变化及8周大强度训练对其的影响。方法:采集陕西省赛艇队公开级二线8名男性运动员模拟2000m赛艇专项比赛前后及8周大强度训练后晨安静时静脉血5ml,静置30min后于25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液保存在小试管中-20℃冻存,备用测IgA、IgG、IgM。IgA、IgG、IgM采用单向放射状免疫扩散法。结果:模拟2000m赛艇专项比赛后即刻IgA、IgM有升高趋势(P〉0.05),IgG升高2.1%(P〈0.05);8周大强度训练后IgG降低8.5%(P〈0.01),IgA降低20%(P〈0.05),IgM升高(P〉0.05)。结论:模拟2000m赛艇专项比赛后即刻IgG、IgM、IgA较自身安静时有升高趋势,考虑可能是一种暂时性的急性应激反应;8周大强度训练明显抑制赛艇运动员机体体液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游泳运动员短时间高强度间歇训练过程中肌肉氧参数动态变化特征和规律,以及训练前后的血乳酸( LA)、心率( HR)、主观疲劳感觉( RPE)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山东省游泳运动员(n=15)采用短时间高强度间歇训练模式,全力蹬踏功率自行车30秒、休息120秒、重复进行3次为一组、共2组,组间休息3-4分钟。连续监测受试者短时间高强度间歇训练过程中股外侧肌组织肌氧参数变化;每次全力蹬踏30秒后即刻测试受试者RPE;整个训练过程中实时同步监测HR,并于每次全力蹬踏30秒后即刻读取并记录受试者HR;分别在训练前后即刻取受试者指尖血10μL,测试LA值。结果:(1)全力蹬踏功率自行车过程中股外侧肌组织氧合血红蛋白含量( CHbO2)和局部组织肌氧饱和度( TOI)迅速下降、肌组织还原血红蛋白( CHb )迅速上升;(2)两组短时间高强度间歇训练后LA、HR、RPE都分别显著高于训练前(P<0.01);(3)训练前后的LA、HR、RPE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P<0.01)。结论:(1)可通过近红外光谱技术监控短时间高强度间歇训练过程中肌组织中CHbO2、CHb、TOI动态变化趋势;(2)在短时间高强度间歇训练过程中,可以通过LA、HR、RPE直接有效地监控训练的强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校高水平女子运动员四周大负荷训练期间免疫机能的变化。方法:以南京中医药大学八名高水平女子武术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四周的大负荷训练。结果:大负荷训练期间,第二周CD4、CD4/CD8水平比训练前明显升高(P〈0.05),第三周CD4、CD4/CD8水平比第二周明显下降(P〈0.05),训练后的CD4、CD4/CD8水平比训练前明显下降(P〈0.05),比第二周显著下降(P〈0.01),CD8水平在整个训练期间出现一些变化,但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IgG、IgA和IgM均呈一个下降趋势,其中,IgG水平训练后比训练前显著性下降(P〈0.01),比第二周明显下降(P〈0.05),IgA水平训练后比训练前明显下降(P〈0.05),IgM水平在整个大负荷训练期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负荷训练引起女子运动员的CD4、CD4/CD8比值、IgG、IgA水平明显下降,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可综合运用CD4/CD8比值对女子运动员大负荷训练期机能变化进行监控。  相似文献   

5.
以国家射箭队24名集训队员在集训期和参加国际比赛的唾液Cortisol和SIgA变化作为研究数据,观察训练期和比赛期两者的差异,分析运动员的应激状况,查看比赛期的变化规律,探求合理的干预手段。研究发现:比赛期与训练周期的基础值相比较,运动员的唾液Cortisol上升,而SIgA则下降,其中男运动员在第1、4天升高显著(P〈0.01),女运动员头3天上升明显(P〈0.01);男运动员的SIgA在第1天下降明显(P〈0.01),吃得开女运动员前3天的都有显著下降(P〈0.01);优秀射箭运动员唾液Cortisol在比赛周期上升,SIgA则下降,两者存在着一定的负相关;男子射箭运动员的应激反应上比女子更加敏感和迅速,女子运动员则表现缓慢而平稳。  相似文献   

6.
一次性大运动量训练对男性跆拳道运动员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跆拳道运动员一次性大运动量训练前、运动后即刻及次日晨的CK、BUN、C、T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发现,运动后即刻血清CK和BUN较安静时有极显著性升高(P<0.01),尽管CK和BUN已达到国内外报导的疲劳阈值,但次日晨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表明该运动负荷的训练是合适的.因此CK、BUN、C、T以及T/C比值的变化可以较好地反映一次大运动量训练课后跆拳道男运动员的运动负荷和身体机能状况.  相似文献   

7.
冬训期赛艇运动员若干生化和免疫指标的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2名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观察了冬训4周大负荷量训练后运动员部分生化和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大负荷训练4周后,运动员BU和CK值均显著升高(P〈0.05),而Hb、IgG、IgA、IgM、CD4^+/CD8^+比值均显著下降(P〈0.05)。训练导致运动员疲劳的积累、机能状态的下降和免疫机能的下降,建议采取各种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8.
以天津财经大学女子定向越野队(国家队)15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经过八周的10km耐力训练,测定训练前后的跑节省化、无氧阈、最大摄氧量,并运用因子分析比较对耐力训练效果的指标进行相对重要程度的分析。结果显示:10km长跑训练使女子定向越野运动员的VO2max各指标几乎没有变化;VT各指标中除R-VT指标没有显著意义外,其他指标均有非常显著升高(2%~7%,P〈0.01);RE各指标有非常显著的下降(2%~9%%,P〈0.01)。结论:(1)为期八周的10km有氧耐力训练(VT强度)能够提高女子定向越野运动员的RE、VT水平,VO2max几乎没有变化;(2)RE在评价女子定向越野运动员耐力训练效果方面优于VT、VO2max,具有较高的可训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氧训练模式对运动员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实验为期4周,采用低住高练,常氧训练为主,低氧运动为辅的训练方式,每周测定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低氧训练期间两组运动员的WBC均先降低后升高。RBC、Hb、Hct均明显升高,且女性增高幅度大于男性;训练结束后一周,男性较训练前无显著性差异,而女性则明显高于训练前。男性运动员在整个低氧训练期和结束训练后CK和T均未出现显著性变化,BUN仅在低氧训练第4周和训练结束后一周显著性增加。女性运动员CK值从低氧训练第3周开始显著性降低;BUN则在整个低氧训练期和结束训练后一周显著性增加;T值仅在训练结束后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为了找出散打运动员在冬训大负荷训练前、后的机能状态变化,采用实验法对陕西省男子散打队11名优秀队员在冬训前期和后期的血红蛋白、尿素氮、血睾酮、血清肌酸激酶进行监测和比较。结果显示:运动员冬训后的血红蛋白和血睾酮明显下降(P〈0.01),血尿素氮明显上升(P〈0.01),血清肌酸激酶则下降(P〈0.05)。  相似文献   

11.
观察一次大运动量训练课和400 m跑对女子田径运动员免疫球蛋白IgA、IgM、IgG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理.结果表明:1)大运动量训练后即刻,IgA、IgM显著升高(P<0.05),IgG非常显著增高(P<0.01);恢复3 h后,IgM仍然显著高于训练前水平(P<0.05),IgA、IgG已恢复到训练前水平(P>0.05).2)400 m跑后即刻,IgA、IgG和IgM均非常显著增高(P<0.01);恢复3 h后,各指标均基本得到恢复(P>0.05).3)大运动量训练课和400 m跑后24 h,各指标均基本恢复.  相似文献   

12.
中长跑运动员赛前训练不同负荷下尿异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揭示中跑和长跑运动员在不同负荷下尿成分变化情况,提高尿分析法在中长跑赛前训练监控中的实用性,获得最佳的训练效果。采用尿十项分析法对中跑和长跑运动员不同负荷下尿异常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尿蛋白和胆红素两项指标阳性率较高,且呈现出很明显的强度依从性;运动强度达到85%以上时,长距离跑和中距离跑运动员尿蛋白的排出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低氧条件下的冲刺训练对运动员身体内葡萄糖、胰岛素、游离脂肪酸以及乳酸应激条件下的影响.方法:所有运动员都分别参加三组不同实验条件的训练,并且每组训练相隔7天.三组不同训练条件分别为:常氧压的冲刺运动(N组);中等缺氧的冲刺运动(M组);高度缺氧的冲刺运动(H组).每组冲刺运动都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每组运动为4次为时30s的冲刺运动,阻力都为10档,并辅以教练口头激励,每次冲刺运动后恢复6min,并记录每次运动员产生的最高功率以及平均功率.两种不同的低氧条件由低氧面具提供.训练后,分别在运动前抽取血液1次,以及在4次运动完成后5 min,30min,60min,120min各取一次,并检测各项指标.结果:1.常氧压组与两组低氧压组相比,血细胞中的葡萄糖含量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与没有进入运动开始前相比较,冲刺运动后的5min内葡萄糖含量上升显著.2.只有在冲刺运动完成后2h后,体内脂肪酸含量才显著上升,并且与常氧压组和中等低氧压组相比较,高度缺氧组的游离脂肪酸上升更为明显,且与这两组差异显著.3.与运动开始前相比,运动后5min、30min、60min内体内乳酸含量高,且具有显著差异.但在120min后差异消失.4.运动结束后5min时体内胰岛素含量较高,且与开始运动前和运动结束后其他三个时间段相比,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对山东理工大学中长跑队8名男运动员运动后的血乳酸、血尿素等指标进行了测试,采用数理统计、实验研究等方法对测试数据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量化分析。从结果看,运动员完成相应负荷强度后即刻至次日晨(12小时后),血乳酸和血尿素水平均高于运动前安静值(P<0.01),表现出与负荷强度和负荷量的高度相关性和个体差异。依据上述指标及时更正训练方案,结果表明血乳酸与血尿素指标的联合应用能较准确监测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和训练水平,从而科学地指导训练。  相似文献   

15.
监控赛前训练过程,了解运动员的机能状态,评定训练效果,为合理安排训练、提高运动成绩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放射免疫等方法对优秀皮艇运动员在大负荷训练期间血睾酮、皮质醇等多项指标进行监测与分析.大负荷训练过程中,男、女子运动员血睾酮、皮质醇、血红蛋白、血尿素氮、尿蛋白等相关指标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经过训练、适应,再训练、再适应的适度调整,运动员均能顺利完成本阶段大负荷训练任务,并时合理安排下一阶段训练,解决实战问题提供了保障.该阶段训练计划安排较为合理,但对机体的刺激深度不够,建议在下一训练周期适度增加负荷强度,注意加强最大有氧代谢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16.
氧化应激指标在专业武术运动员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氧化应激指标在专业武术运动员训练实践中的变化规律。以备战十运会的7名专业武术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以正常训练期的负荷量为参照,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与训练期常用生化指标CK、BU、T、Hb共同对运动员的机能状态进行评价。得出以下结果:训练期前后氧化应激指标在男性与女性中均有积极的变化趋势,其中各胱甘肽(GSH)的变化在女性血清与尿液检测中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而常用生化指标肌酸激酶(CK)与血尿素(BU)在男性中变化显著(P<0.05,P<0.05),各指标的相关性研究中存在较大的性别差异。仅在男性中存在尿液过氧化氢酶(CAT)与CK及血液SOD与BU的良好相关性。同一氧化应激指标在血清与尿液的相关性检验中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为:在专业武术运动员的机能监测中氧化应激指标可作为常用生化监测指标的补充,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评价机体氧化应激状态,但尿液指标相对血液指标缺乏准确性和灵敏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模拟高原环境下急性骑行对自行车驴友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受试对象为7名华南农业大学一年级男性学生,平均年龄19.80±0.83岁,为自行车驴友,没有高原旅行经历。受试者分别在常氧环境和模拟常压低氧环境(氧含量16.8%)进行踏功率自行车运动,强度从50W(50rpm)开始,每3min递增50W至250W,然后要求受试者以最大能力运动至力竭,测试指标包括运动前、每级负荷后即刻和运动后心率、RPE、血乳酸及力竭时间。结果:两种环境下的心率与RPE均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大而呈上升趋势,在模拟高原环境下从150W至250W以及力竭后心率上升幅度高于常氧,而RPE从150W后至运动结束时也高于常氧环境,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力竭时间非常显著性缩短(P<0.01)。结论:高原环境下自行车驴友骑行能力有一定下降,提示自行车驴友初入高原时要适当降低骑行强度及作适当的休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