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体育舞蹈专业女大学生足底压力的分布特征,为参加体育舞蹈训练的普通大学生和体育舞蹈专业学生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采用footscan USB足底压力平板测试系统对8名普通女大学生和8名体育舞蹈专业女大学生进行正常行走、伦巴走步的足底压力测试。结果:裸足正常行走过程中,体育舞蹈专业和普通女大学生在足底各分区压力分布基本一致,无显著性差异;普通女大学生在第2-5趾、第1跖骨、第2跖骨、第5跖骨、足中部区域左、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体育舞蹈专业女大学生除了在第1趾存在差异外,左右足无显著性差异;体育舞蹈专业大学生在伦巴走步过程中,压力中心轨迹与正常行走时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在足底各分区压力-时间积分中表现为,左右脚的脚前掌、足中部压力-时间积分变大,足跟部位压力-时间积分明显变小,且与正常行走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做舞蹈动作时,压力主要集中于脚前掌和足弓部位。结论:体育舞蹈专业女大学生在做舞蹈动作时,压力主要集中于脚前掌和足中部,且外侧跖骨受力显著。参加体育舞蹈训练时必须穿着适当高度、适当硬度的舞蹈鞋来缓解脚前掌和足中部的压力。  相似文献   

2.
《湖北体育科技》2020,(3):245-250
研究采用SENSOR MEDICA足底压力测试技术测试60名受试者在低头站立与低头行走过程中玩手机2种不同姿态的足底压力以及相关指标,探讨低头站立和低头行走过程中玩手机对足底压力及下肢生理结构的影响。结果:低头站立时玩手机左脚足中段和右脚面积明显增大。左右脚足底的平均压强明显减小。低头行走时玩手机行走的平均速度、平均步长、每分钟步数都明显减小,左右脚落地的时间,右脚第三跖骨的平均面积,足跟内侧的负荷都明显增大,左脚第一、二、三趾骨和足弓内外侧的平均压力明显减少。结论:低头行走和站立时玩手机的姿态会影响足底压力的分布以及步态特征,感觉系统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力下降,神经中枢处理突发事件的速度减慢,身体质量中心在质量支撑面的晃动加剧,身体维持平衡所需的肌肉活动增多,肌肉代偿增加更易产生疲劳,在面对突发事故时更易产生跌倒且损伤风险增大。  相似文献   

3.
基于足底压力的羽毛球运动足部受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羽毛球常用步法的足底压力特征,为减少羽毛球运动中下肢损伤(特别是足部损伤)提供建议,并希望成为羽毛球鞋具设计的依据。利用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高水平羽毛球运动员左前场蹬跨步、右前场蹬跨步、一步蹬转起跳等常用步法动作进行测试。结果发现3种步法在离地阶段,足前区的内侧跖骨区以及大拇趾和第1、2跖骨区的最大压力均高于其他部位(P<0.05);着地阶段,蹬跨步是把足底压力集中于脚后跟和足外侧进行缓冲制动,蹬转起跳步则把压力集中于大拇趾以及第1、2跖骨区(P<0.05)。由此可见,羽毛球运动员应注意在采用不同步法时,足前区和足跟区中部及足外侧的负荷变化,并尽可能地选择穿着能够分散上述区域压力的专项鞋来避免足部受力的过度集中。  相似文献   

4.
排球运动员步态支撑期的足底压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试得到排球运动员步态中足底压力的主要特征,并比较膝关节损伤运动员与无膝关节损伤运动员的足底压力特征,尝试分析膝关节损伤对足底压力产生的变化,为排球运动员正常步态数据提供可信的参考标准。选取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院排球专项学生共48人(26男、22女)作为研究对象。运用FOOTSCAN足底压力分布测量系统和QUALISYS-MCU500红外运动测试系统的6个摄像头采集足底压力及步态基本运动学参数,测量被试者赤足状态下的步态。要求被试者以自己正常的步速行走,左右脚分别测试3次。将足部分为10个解剖分区:第L趾骨(T1)、第2-5趾骨(T2-T5)、第1跖骨(M1)、第2跖骨(M2)、第3跖骨(M3)、第4跖骨(M4)、第5跖骨(M5)、足中部(MF)、足跟内侧(HM)和足跟外侧(HL)。选取各个分区的接触开始时刻、接触结束时刻、最大压强时刻、接触时间作为时间指标。根据足底压力数据,男女排球运动员在步态支撑时期不同阶段的比例分别为:着地阶段(6.2%男,6.4%女)、前足接触阶段(5.5%男,6.6%女)、整足接触阶段(43.44%男,40.4%女)、离地阶段(42.9%男,46.5%女)。膝关节损伤运动员受伤腿足中部足底压强峰值明显低于未受伤腿。  相似文献   

5.
青年女性着高跟鞋平地行走时步态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剑  李建设 《体育科研》2003,24(3):9-11
通过SIMI-MOTION录像解析系统和F-scan足底压力分布解析系统对青年女性穿高跟鞋行走时的步态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青少年女性穿高跟鞋行走时的步态特征表现为:步长短,步速慢,步态周期长,重心起伏幅度大,单支撑时相占支撑时相比例低,说明青少年女性穿高跟鞋行走时下肢肌肉机能减弱;青少年女性穿跟高6.5cm以上的高跟鞋行走时,足底第一跖趾关节最大受力值是青少年女性穿球鞋行走时该点最大受力值的4倍,是青少年女性穿中跟鞋和松糕鞋行走时该点最大受力值的2倍。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女性穿不同鞋行走时足底压力分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剑  李建设 《体育科学》2006,26(6):67-70
通过F—scan足底压力分布解析系统对青少年女性穿不同类型鞋行走时的步态进行足底压力分布的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青少年女性穿跟高6.5cm以上的高跟鞋行走时,足底第1跖趾关节最大受力值是穿球鞋行走时该点最大受力值的4倍,是穿中跟鞋和松糕鞋行走时该点最大受力值的2倍。穿松糕鞋行走时,足底3点压力变化曲线图与裸足行走时足底3点压力变化曲线图相似,但是,穿松糕鞋行走时,足底3点最大受力值比裸足行走时足底3点最大受力值大。因此。也说明穿松糕鞋行走时下肢肌肉负荷较大。提示,穿高跟鞋行走对青少年女性足的生长发育有严重影响,建议他们日常生活中少穿或者不穿高跟鞋。  相似文献   

7.
竞走作为一项流行运动与人类其他行走方式有着根本的区别。本研究的目的是描述竞走过程中的动力学和运动学指标与正常走各指标的差异,探讨受限于竞走规则的动作是否会造成对竞走运动员的潜在伤害。研究选取14名优秀竞走运动员作为测试对象,使用Rs-SCaB测力板和3台SONY摄像机采集竞走和正常走的动力学和运动学指标,采用配对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来比较两种行走方式的指标差异。在竞走中,足跟外侧(H1)和足跟内侧(Hm)压力峰值、地面反作用力第一、第二压力峰值和谷值大小、压力中心曲线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的位移等指标都显著大于正常走。支撑腿着地时伸直的膝关节引起了足跟外侧(H1)和足跟内侧(Hm)压强峰值的增大;竞走中较大的水平速度、较大的水平冲力和较快的踝关节背伸速度分别造成了地面反作用力第一、第二峰值和谷值的增大;更多的大脚趾肌肉用力和较大的髋关节内收动作造成了竞走时足底压力中心曲线在前后方向和内外方向的位移增大。竞走时较大的足跟部位压力峰值和较大的踝关节外翻角度以及大脚趾肌群的过度利用可能是由竞走规则导致的潜在伤病因素。  相似文献   

8.
脑力、体力劳动者足底压力参数分布特征及评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脑力、体力劳动者自然行走过程中峰力值(maxforce,MF)、达峰力值时间(time to max force)、冲量(impulse)等参数特征,探讨职业对足底压力分布的影响。采用比利时Footscan USB2平板式足底压测试系统对50名普通健康脑力劳动者和63名普通健康体力劳动者进行自然行走过程中动态足底压力测试。结果显示:脑力、体力劳动者左脚Toel、Toe2-5、Heel Lateral区域平均峰值(MF)存在显著性差异,右脚Mid foot、Meta5区域MF差异存在非常显著性(P〈0.01),左、右双足平均峰力值(MF)最大值均出现在足跟内侧(Heel Medial)。脑力、体力劳动者足底各区域达峰力值的时间(TMF),左右双足差异均存在非常显著性(P〈0.01)。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行走过程中左足在Toel、Toe2-5、Meta1、Heel Medial、Heel Lateral区域的冲量(Impulse,IP),体力劳动者明显大于脑力劳动者且具有显著性差异〈0.01),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的足底MF与足弓接触面积及足角度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结果说明: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行走过程中左右双足的平均峰力值、接触面积、冲量等参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可能与长期从事的职业不同有关,建议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或定制矫形鞋垫,可以缓解足底压力高压区的过度集中,不断维护足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中年女性与老年女性正常行走足底压力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通过使用Rs-scan 2米测力板对10名中年女性(43.5±1.5岁)与10名老年女性(70.6±2.3岁)正常行走时足底压力、压强峰值和压力中心轨迹3个足底压力特征参数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中年女性在行走时无论是在脚刚接触地面还是在离地时所用的力均大于老年女性;中年女性第一跖骨和足跟部位的肌肉活动和平衡能力控制优于老年女性;中年女性可以在身体其他部位运动的同时使踝关节产生更多的运动,并产生更大的水平力来确保压力中心处于支撑面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以女子专业轮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足底压力分布测试系统,收集不同速度滑行过程中的足底动力学参数。目的是揭示速度轮滑双推技术的特征.为正确理解速度轮滑双推技术动作,寻找更先进、省力的轮滑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结论:在一个单步滑行中,随着滑行速度的增加,足底压力中心的变化轨迹在x、y轴的位移变化幅度减小,快速滑行中双推技术更有利于保持身体平衡;最大峰值压力主要出现在足跟区或第一跖趾关节区,最大峰值压力区也是压力变化率最大区域;足底压力分布特征与技术动作具有一致性;足底压力随时间变化是影响速度轮滑蹬动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