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在中华文明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产生、发展和积累起来的,经过历史的检验、扬弃和熔炼的中华民族的思想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精神力量。它是优秀的民族品质、民族精神、民族气节、民族情感和民族礼仪的总和,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关系的基本价值,反映个人自我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中华传统美德是世代相传并不断更新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它以爱国爱民的思想为主线,倡导仁义守信、勤奋简朴、廉洁奉公、尊老爱幼、礼貌待人、敬业尽责、严己宽人、人贵有耻、见义勇为、  相似文献   

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它经过中国共产党人的丰富和发展,体现了继承性与创新性、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这种民族精神,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品格和力量,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机和活力,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对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它经过中国共产党人的丰富和发展,体现了继承性与创新性、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这种民族精神,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品格和力量,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机和活力,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对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不只为中华民族著史,同时为中华民族写心;《史记》不只是中华民族发祥、发展、奋斗、成长的民族史章,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真切、深沉、多姿、多彩的民族心谱。本文从民族心灵史这一角度,探讨和论述《史记》写人写心的实绩;《史记》在陶铸民族精神、塑造民族性格上所具有的巨大作用以及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上所存在的缺失。  相似文献   

5.
西方民族是一个重理念的民族,犹太民族是一个重信仰的民族,印度民族是一个重出世的民族,穆斯林民族是一个重圣战的民族,而我们中华民族呢?中华民族的特点是入世的、历史的。历史在中国人心中有着极重要的意义。有人说,历史是中国人的宗教。在别的民族那里,由宗教提供的东西,在我们民族由历史提供。和其它文明古国相比,中国有着最悠久、最丰富、最连续、最完整的历史记录。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不屈的脊梁。经历五千年的风风雨雨,中华传统不断得到积累与沉淀,深深影响了每一代海内外中华儿女。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在塑造一个人的人格阶段起到重要的作用,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有的德育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继承以及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生命力所在。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高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应开拓"以文化人"的育人路径,切实做到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涵育人、以社会实践文化锤炼人、以域外先进文化启迪人,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机勃勃、奋发向上的原动力。保持和发扬这种民族精神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既是高三历史课教学的重要目标,又是高三历史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一、夯实基础,突出重点,培养勤劳智慧的民族精神历史是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最好学科。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在饮血茹毛的原始时代,半坡氏族人在黄河流域肥沃的土地上种上了世…  相似文献   

9.
浅谈德性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缺失德性的人 ,终有陷入孤立无援、四面楚歌的一天 ;而一个道德沦陷的民族 ,也一定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强大的民族 ,终究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从这个层面讲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其最后的决定因素当是中华民族道德的重振和中国大众德性的复兴。因此 ,重视德性的价值和德性的培养 ,对于中华民族有着现实的、深远的意义。德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种社会属性 ,是社会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人的内在信念和内在准则而在人的行为上的稳定体现。德性的价值是通过个人的行为在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产生的。它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德性通过…  相似文献   

10.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  相似文献   

11.
中国智慧之断想●卓新平一个民族、一个国度的整体智慧往往与这一民族或国度之民众的共同性格及文化传统密不可分。因此,中国的智慧亦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性格,反映了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国智慧集中表现在中国人对自我及其世界的体认和适应上,它与中国人长期形...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2013,(6):42-43
"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相似文献   

13.
从中华民族的梦与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梦的辩证关系上来说,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共同梦想,是中华民族的梦。但同时,中国梦又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共同组成中华民族大家庭。55个少数民族与汉族交错分布于全国,具有大杂居的特点;各少数民族在地域分布上又具有相对集中居住的特点。我国各民族这种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局面,有利于各兄弟民族之间在经济上、文化上密切往来、互相依存、互相吸收、互相帮助,使由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具有很强的民族凝聚力。 人口最少的两个民族之一的赫哲族(仅0.42万人)是我国分布最东  相似文献   

15.
一、传承传统文化,开启"儒学校园"之门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明演化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  相似文献   

1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民族心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其中,民族认同意识是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基础,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动力之源,民族文化自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要素,民族文化自觉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终目标。基于民族心理的视角,应该从民族意识、民族语言文化心理、民族认知特点、民族需要动机四个方面探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面对复杂的民族关系,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找到了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今天,毛泽东民族理论仍然有强大生命力和现实的指导意义.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我们应该继承和发展这一理论,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推进民族经济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取整体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了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125名佤族中学生作为被试,分析佤族中学生英语学习与民族认同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1)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佤族中学生的本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的均值得分都高于3.0,整体上处于良好状态,但佤族中学生对本民族的认同度明显高于对中华民族的认同;(2)佤族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本民族认同方面达到了统计上的显著性,但在中华民族认同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3)从民族认同的三个维度来看,英语成绩在本民族归属感、本民族文化两方面均达到了统计上的显著性,而与本民族社会认同、中华民族归属感、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和中华民族社会认同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论民族精神与民族凝聚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海 《西北师大学报》2003,40(5):119-122
民族精神是支撑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民族文化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抽象、升华而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支撑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独立与发展,使中华民族居于世界大国之林。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成为56个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使中国成为一个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伟大国家。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面对复杂的民族关系,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找到了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今天,毛泽东民族理论仍然有强大生命力和现实的指导意义。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我们应该继承和发展这一理论,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推进民族经济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