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一、指导思想本课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遵循“在小学阶段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激发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意识”的教学要求,教师语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情境,学生在自主体验中理解上一步起跳、双脚轻落地的动作感觉,建立单跳双落的动作概念。设置循序渐进的游戏化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以较慢、中等速度上一步起跳逐步过渡助跑踏跳,  相似文献   

2.
关于"运动人体科学技术"概念的提出与界定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文献资料,系统阐述了运动人体科学及运动人体科学技术的形成过程,并结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等看法,运用逻辑学的方法,对运动人体科学技术的概念进行了较科学的界定。提出了对于运动人体科学及运动人体科学技术的发展展望。明确了科学界定运动人体科学技术概念的意义,以达到促进运动人体科学的学科建设,完善运动人体科学技术体系,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分析 跳跃运动是人体的一项基本活动,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课教材以发展学生双脚连续跳跃能力为重点,对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锻炼学生的下肢力量,提高学生身体协调能力以及灵敏素质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有爱、协同合作和勇于克服困难意识,并从中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  相似文献   

4.
一、回到教学原点看体育课堂"假运动乐趣"现象近年来的体育课堂教学,体育教师将关注点聚焦到了学生的兴趣、要让学生体验到乐趣上,而没有真正诠释和认识理解学生的兴趣问题和运动乐趣,套用了运动乐趣的幌子,而脱离了运动载体去让学生体验乐趣。也就是说,学生在体育课上体验到的是体育教师们为了盲目迁就、满足学生的兴趣而创设的低级、简单、肤浅的趣味活动,这些趣味活动不触及运动的本质特性,因而学生体验到的不是运动的乐趣。  相似文献   

5.
<正>体育教育中常常伴随着审美的情感体验。在伴有音乐的运动中,不仅可以通过视、听觉获得审美体验,身体运动本身也会产生审美体验。这种体验首先来自运动中自我实现的感受。当人体抛弃各种多余的动作、摆脱各种束缚而协调自如地运动时,主体往往会在内心里惊奇地感受到生命力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6.
1.前言 空翻运动是空中运动的典型运动形式,也是体操、技巧、跳水等运动项目中普遍采用和不可缺少的动作之一,因此研究空翻“概念”的成因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往理论界将空翻“概念”笼统地归之为人体内耳前庭感受器官对人体运动状态的感知,  相似文献   

7.
论运动技能教学和体育运动乐趣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运动技能教学和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可以兼得吗?在新一轮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还有一个非常值得讨论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运动技能教学和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的关系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有的同志认为既然要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就无需要求学生非得掌握什么运动技能,只要学生玩得痛决,获得愉快和成功的体验就可以了,体育教学不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吗?而有的同志则认为,体育作为一门学科,其教学就必须让学生有效地掌握运动技能,只是快乐地玩一玩、活动活动就不是体育教学,为了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时候就是牺牲一些…  相似文献   

8.
文摘栏     
<正> 1.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终身兴趣.2.满足学生对运动的需要.3.享受运动的快乐.4.了解运动的基本形式.5.掌握运动的手段.6.体验运动的节奏.7.发展自信与创造力。8.学习人体和健康的知识.9.掌握正确的工作姿势.10.鼓励学生自我安排体育锻炼.11.掌握户外活动的知识.12.通过运动表达个人的情感.13.培养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9.
空翻运动是空中运动的典型运动形式,也是体操、技巧、跳水等运动项目中普遍采用和不可缺少的动作之一,以往理论界将空翻“概念”笼统地归之为人体内耳前庭感受器官对人体运动状态的感知,这样对人体空中方位变化、时相感知也就无法深入研究下去。多少年  相似文献   

10.
蔚世超 《体育世界》2011,(10):107-108
从历史学和逻辑学角度审视技术概念的出现发展及形成.从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和运动生物科学视角审视运动技术概念的界定,提出作为技术的下位概念,运动技术是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为完成某一目的而采用的活动方式和次序所形成的能力、方法、手段和相应知识的总和。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概念体育”的提出、沿革与发展过程进行了梳理,对我国体育教学改革进程中进一步落实“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理念的意义进行了阐析,并从课程改革需求的角度解读“概念体育”的实质与内涵。研究认为,借鉴美国“概念体育”教学理论的经验,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师角色进行调整,坚持运动实践和活动教育,但重点转向“运动的人本价值”而非运动技能本身,使学生明了“运动对人和人的生存与生活如同氧气一样不可或缺”,努力实现体育课程与科学的高度融合,构建健康观念、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使学校体育价值长远有效,才能使学校体育教育迈上健康之路。  相似文献   

12.
关于体育手段的讨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我国体育手段的概念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研究认为,传统的体育手段定义混淆了与体育之间的区别,以致出现了以体育手段代替体育的问题。广义体育的核心手段是为实现体育目的的身体运动。体育运动技术则是身体运动的高级形式。体育教学、体育锻炼、体育运动训练、体育游戏和体育竞赛不仅是实现我国体育目的的基本途径,还是体育的基本手段。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理论上、概念上对运动训练与运动比赛加以区别,并从运动技术、战术、心理、体能等方面论述了运动训练和比赛之间的关系,认为运动训练与运动比赛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运用比赛代替训练。以期提高对比赛和训练的认识水平,处理好比赛与训练相互关系,促进运动训练沿着理性、健康的方向发展提高,取得应有效益。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从体育、运动和休闲等视角,对台湾地区休闲运动的概念表达和使用状况进行研究.发现:台湾地区的体育、运动和休闲概念的标识和使用经历着变化发展的过程.在今后的台湾地区相关概念使用中将延续如下发展趋势:行政机构和中小学用体育涵盖运动休闲;大学和学术研究中将运动、休闲和体育进行区分;新闻媒体和产业则偏向用休闲、运动取代体育.  相似文献   

15.
体育课中,各种教育理念有着广泛关联性,身体运动理念不可能孤立存在,多元教育理念正是着眼于把多元教育理论引入体育课堂,建立多元体育课,改变传统以身体训练为单一目的的体育课堂,最终还体育以快乐,还学生以多元发展,还学生以成功体验,从而产生对学生体育理念的影响与变迁。  相似文献   

16.
运动训练行为是竞技体育的核心环节。现代科技促进现代运动训练行为发展,现代运动训练行为要求现代科技注入,两者相互促进。现代科学技术通过内源性及外源性途径促进现代运动训练行为发展,在现代运动训练行为与体育科学技术互促发展的过程中要树立可持续多层次发展观。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疫情防控期幼儿居家亲子体育活动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幼儿“MLS循环运动”理念,将此理念应用到幼儿居家亲子体育活动内容的构建当中,提供了操作技能领域(Manipulation)、移动技能领域(Locomotion)、稳定技能领域(Stability)内容设计思路和示例,旨在促进疫情防控期居家亲子体育活动有效开展,为推进亲子体育活动创新、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依据现代建构主义的教学观点,阐述了动作识别的途径及其对体操教学效果的影响,动作识别能力与已有的运动知识和经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overviews the importance for sports biomechanics of movement variability, which has been studied for some time by cognitive and ecological motor skills specialists but, until quite recently, had somewhat been overlooked by sports biomechanists. The paper considers biomechanics research reporting inter- and intra-individual movement variability in javelin and discus throwing, basketball shooting, and locomotion. The overview does not claim to be comprehensive and we exclude such issues as the theoretical background to movement and coordination variability and their measurement. We overview evidence, both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of inter-individual movement variability in seeking to achieve the same task goal, in contrast to the concept of "optimal" movement patterns. Furthermore, even elite athletes cannot reproduce identical movement patterns after many years of training, contradicting the ideas of motor invariance and "representative" trials. We contend that movement variability, far from being solely due to neuromuscular system or measurement "noise"--as sports biomechanists may have previously supposed--is, or could be, functional. Such functionality could allow environmental adaptations, reduce injury risk, and facilitate changes in coordination patterns. We conclude by recommending that sports biomechanists should focus more of their research on movement variability and on important related topics, such as control and coordination of movement, and 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 and skill learning.  相似文献   

20.
朱田超 《当代体育科技》2021,(7):226-227,230
练习变异性与一般动作程序的参数变化有关,是通过改变运动参数及不同的背景干扰效应对练习效果产生影响,相对比于以往的固定练习法,变换练习法能够使参与者在练习运动技能过程中因环境、速度、距离、力量等参数的不同,从而体验到不同的运动特征,有效地促进运动技能的学习。现就近10年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希望为今后的研究带来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