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从学科教学到学科育人,不仅是教学和育人的正向整合,也有育人过程中的负向惩戒。教师基于学科育人的教育惩戒,常常遭遇内涵不清、范围不明、尺度不准的困境,陷入惩戒过度、惩戒不足、惩戒不当的误区。从学科育人融入教育惩戒的正确视角,把握惩戒的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原则,予惩戒以矫正,从而顺利实现基于学科立场的立德树人目标。  相似文献   

2.
周伟 《教育探索》2020,(3):79-83
教育惩戒权是从属于教育管理权的一项应然权,却出现了“不用”与“滥用”并存的悖论困境,根本原因在于惩戒的相关法律规范长时间缺位。教育惩戒行为作为一项法定职责和一种职务行为,其行使原则在于合法合规、育人为本、过罚相当、保障安全等四项。教育惩戒的方式与手段主要有采用正向列举法分级明确惩戒措施、采用反向列举法逐一排除不合法惩戒行为、采用兜底授权来细化补充惩戒规则。以期达到以育人为本,规范教育惩戒权合法正当运行,使教育惩戒权从“应然权”走向“实然权”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让教师的惩戒权发挥应有的育人功能,科学惩戒,把惩戒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培养敢于承担错误、承担责任的孩子,提高学生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日益呼吁关怀人的主体性、强调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今天,我们常常强调家长、教师都要以平等的姿态和孩子对话,尊重孩子,强调为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张扬,营造一个民主的氛围和宽松的育人环境。而与此同时惩戒似乎已成为我们教师最敏感和困惑的问题,再加上媒体、家长、社会对这方面的关注,有人说惩戒教育学生已经成为校园中的“地雷阵、万丈深渊”,踩不得,好多老师不敢或比较犹豫运用惩戒教育。但除了正面教育与感化外,失去惩戒权力的教师面对“问题少年”又能有多大的约束力?单纯依靠过度的赏识和激励,却缺失必要惩戒功能的教育是“跛脚教育”,让人有知无畏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顾聪  张洁 《教育评论》2023,(10):130-134
教师教育惩戒观念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为实施教育惩戒、指向学生社会性发展的主体性认识,体现着教师对教育惩戒本体育人价值的把握,是教师教育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知识理论、认知图式理论与符号互动论分别诠释了教师教育惩戒观念的基本来源、生成方式与发展样态。澄明教师教育惩戒观念的价值意蕴,探析其价值向度及指向,契合我国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教师惩戒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但在实施中往往出现了教师惩戒的"无度"和不作为,影响了育人工作,因此分析和掌握教师惩戒的有限性特征,更好的探索教师惩戒的实施,能使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掌握好这一重要的教育方式,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和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7.
周左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9):101-102
当前,随着儿童权益的日益重视,教育中"惩戒"教育的作用日益被弱化,教师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惩戒"这一育人的重要手段,出现了部分学生无视教师权威,而为所欲为。未成年教育越来越需要在法律的框架中探讨惩戒权及其行使,以求发挥其应有作用,同时最大限度保护儿童权利不受侵犯,切实发挥育人功能。因此文章认为,只要存在学校教育,只要需要教育发挥其在促进儿童社会化方面的职能,只要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未成年人,教师惩戒权就有继续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惩戒权是教师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教育教学活动秩序、保证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合法职权。受社会转型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教师权威走向式微,教师日渐变得被动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教师惩戒权的缺位或丧失首先源于人们对教师惩戒权与惩戒教育的认识偏差与失误。教师开展惩戒教育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学理基础,即惩戒教育是教师的一项基本教育权、是教师施教育人的一种手段、是落实社会规范的一种方式、是对人性复归与高扬的一种展现。因此,在廓清与明确教师惩戒权的学理基础与基本内涵前提下,学校、家长及社会应理解与支持教师合情、合理、合法地开展惩戒教育。  相似文献   

9.
在夸美纽斯看来,教师惩戒要以教育为目的、以道德为对象和以温和为方式来实施,然而,教师作为中小学教育实践中最直接的惩戒执行者,却存在着惩戒目的浅表化、惩戒对象宽泛化、惩戒方式极端化等问题。因此,教师惩戒应强调育人为本的目的观、道德为先的对象观和说服为主的方法观。  相似文献   

10.
教师惩戒是教师的工作职责之一,是纠正学生非规范言行的必要手段。随着相关政策的颁布与推广,明确赋予中小学教师教育惩戒权,对于教师惩戒学生产生顾虑的情况有所缓解,有利于端正态度以惩达戒,避免滥用惩戒、怠用惩戒等问题。面对新变化,学校要做好针对教师惩戒的监管工作,既发挥好惩戒的育人作用,又要呵护好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王海燕 《文教资料》2009,(26):137-138
惩戒教育与赏识教育,看似对立的两种教育行为在实施新课程的跑道上遭遇,一味地力挺赏识,而对惩戒的错误理解和不规范的操作,给一线教师带来很大的伤害.本文力求正确面对教育惩戒问题,在教育立法方面确立教育惩戒权,并思考如何用好惩戒权,让教育惩戒真正为育人服务.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首次对教育惩戒权予以法理规定,为教师行使惩戒权提供了切实保障。法理规定只是前提条件,其实践效果如何,取决于教师在实施惩戒时的心理状态、育人动机与方式选择。从实际情况看,教师在惩戒过程中长期面临着在惩戒前“不愿惩”、在惩戒中“不会惩”、在惩戒后“不评惩”等问题。根据教师在实施惩戒过程中出现的上述问题,明确了惩戒的规范要点,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一、原因分析案例中最大的矛盾点:数学老师的做法是教育惩戒还是体罚。《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对教育惩戒的定义明确告诉我们,教育惩戒不是体罚,而是一种教育方式。《规则》强调了教育惩戒的育人属性,指明了教育惩戒权是学校、教师行使教育权、管理权、评价权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教育惩戒要高度重视家校共育的独特价值,这是保障家长和学生权益|推进依法治校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互信的家校关系,充分发挥惩戒育人实效的基本前提。根据《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具体要求,家校共育形成惩戒教育合力的策略与路径具体包括:学校要落实各项法规政策的要求,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提高办学质量和改进惩戒效能,开展以学校为主导的教育惩戒宣传;教师要转变观念,提高家校共育实施教育惩戒的水平,提高教育惩戒中家校双向沟通的效率;家长要信任学校和教师能够进行合法合理的教育惩戒,并积极配合管教违规违纪学生。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和塑造人,其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的表现方式不同。学校教育的主体是教师,教师通过教书和育人达到教育的目的。育人涵盖在教师教书的过程中,在"教"的过程中实现育人的目的,教书和育人是不可分的。教师的育人能力是教育教学能力的核心,其核心内涵包括教育信念、教学智慧和教师的自我反思。育人是教育的应有之义,是时代发展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6.
教育惩戒的本质是一种教育行为,具有育人属性和发展属性,其价值目标在于培育学生的规则意识。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与服务中,需要厘清教育惩戒的概念和学生规则意识的内涵,明晰教育惩戒视角下学生规则意识培育的立论基础,通过增强学生对规则的认同,鼓励家长参与规则制定,提升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实效等途径,切实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相似文献   

17.
教师之道是育人之道。说起育人,教师没有不知道的,也没有谁认为自己不会育人。实质上,有些教师并不懂得真正意义上的育人,却天天在做着对人的教育。教师育人的问题是教育的一个基本问题。教师在对于育人的认识和实践上是没有穷尽的。在对于育人的认识问题上,可以说是智者无尽知,愚者尽知之。在教育工作中,教师随着教育工作的实践,对育人的认识也不断地深化,育人的能力也会不断地提高。一、育人是什么教育工作是育人的工作。教师的基本任务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有  相似文献   

18.
学校对学生的赏识教育十分重要,但对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进行必要的适度的惩戒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惩戒教育应遵循最后性、及时性、可接受性,适度性、尊重性等原则;要有灵活的方式,要有群众基础和实际成效,要与赏识教育并行,要有爱心与责任,要有合格的教师为保证,要得到社会的认可与支持。  相似文献   

19.
基于细节化构建的德育主题活动,对于学生品德的形成,对于教师创造性实施德育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德育工作中对育人细节的发现是学校教育、教师育人行动的立足点,对育人细节的分析、研究是追求完美教育的需要,更是学校教育、教师育人行为品质提升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0.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高校教师树立"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党建育人、学科育人,是由高校的办学宗旨及目标所决定的,是大学生成长、成才所需要的,是教师的职业和使命所要求的,党建育人、学科育人,对于实现高等教育的办学目标,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同时,分析党建育人、学科育人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党建育人、学科育人的几点思考:包括营造党建育人、学科育人氛围;提高党建育人、学科育人的能力;树立教师自身人格形象,增强育人效力;制定相配套的政策和制度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