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创新培训模式,注重培训实效新职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加快区域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要求"对所有新任教师进行岗前适应性培训,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2.
高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的效果.要实现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就必须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目前存在着“双师”教师评定标准不清、教师精力不专一、管理和考核的欠缺等问题,为此,要采取新入职教师的岗前培训,发挥企业兼职教师作用,加强教师专业核心技能培训,进行教学单元设计竞赛,结对子培养,完善挂职锻炼制度等措施,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3.
陈鸿莹 《职教通讯》2012,(17):63-64
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成为了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压力和动力。通过有针对性的岗前培训、法律制度层面的有力保障、多渠道的职后继续教育、个性化师资培训计划,可以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整体师资水平。  相似文献   

4.
关于新建普通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新建普通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在目前应该重视:教师的岗前培训和进修问题,正确认识、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问题,科学对待使用教师的问题。做好教师岗前培训和进修工作,是保证高校教师水准的前提和基础;正确认识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是保证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关键;科学管理与使用教师是保证教师队伍焕发活力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北京市西城区新任历史教师培训的实践问题,在调查访谈的基础上,了解新任历史教师在入职前及入职初期面临的主要困难以及职业发展需求,通过整体设计和调整优化培训内容,提升新任历史教师职前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入职初期的课堂观察、交流访谈等方式,了解新任历史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问题;通过专项课程设置和教学研究活动,做好课堂教学岗位跟踪培训;通过创新工作形式,发挥多方合力,助力新任历史教师专业发展与职业规划。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从接受培训的新任历史教师的需求出发,从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现状出发,实现从"学科教学"向"学科育人"的转变,提升新任历史教师区域培训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教师职后培训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数学教师职后培训的目标是帮助教师转变观念,以适应课程改革;更新知识,以促进专业发展;掌握方法,以提升科研能力.小学数学教师职后培训要遵循内容的针对性、活动的参与性、行为的主体性和过程的合作性等原则.根据小学教学教师的不同需求,要构建满足不同培训目标的小学数学教师职后培训模...  相似文献   

7.
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以后,出现了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教师问题尤为突出。大量的年轻教师进入高校,给高校增添了活力,优化了学缘结构,但高校新任教师在入职初期存在着很多困惑。本文从教师、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角度对高校新任教师入职适应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力求从理论到实践意义上得出提高高校新任教师入职适应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北京市"十二五"中期基础教育新任干训教师队伍的调查得出如下结果:年龄结构合理,基本在35-45岁之间;半数以上为本科学历背景;但占总数71.3%的教师对个人专业发展的认知存在困难;入职途径基本为竞聘上岗。新任干训教师面临专业知识、培训经验及专业技能的欠缺等问题。基于此,建议细化新任干训教师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强化科研能力,提高自主性并完善竞聘上岗的制度。  相似文献   

9.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一、前言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是新补充的高等学校教师任教前的职前培训,是国家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保证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新教师上岗前必需的重要环节。根据岗前培训的目标,笔者认为岗前培训的内容不应局限于高等教育法规、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基础知识,而应把新教师工作前及工作初期的学习和培训均纳入到岗前培训的范畴。按照培训的过程和基本内容,笔者把岗前培训工作归纳为以下三个部分:一是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培训,即由各省师资培训中心统一组织的高等教育法规、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  相似文献   

10.
新教师培训主要指的是新教师试用期的岗前培训,它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好新教师试用期的培训工作,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新教师教学岗前培训的意义1.对新教师进  相似文献   

11.
公共心理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合格教师的必修课程,是突出教师教育特色的重要标志。它不仅承担着培养职前教师的心理学素养和职业能力的重任,而且对优化师范生心理素质结构,提高师范生心理健康水平意义重大。许多高等师范院校都在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心理学教学模式,形成了四种取向,即师范取向、科学取向、应用取向和基础取向。其中,重视基础、强调能力、注重体验和改善评价的和谐教学模式是具有特色鲜明的教学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专业性向是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教师专业精神范畴。然而在我国,这个问题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教师专业性向的重视有以下三方面的实践意义:有利于建立更加科学的教师职前培养和就职选拔制度;有利于全面认识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有利于重新认识教师角色。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誊调查方法,对河北北方学院职前数学教师职业认同状况进行了调查,剖析其认同度不高的主要原因,一是对教师职业缺乏必要的了解,二是教师对教育类课程认同度不高。建议高师院校严把学生入学关,不断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加强相关教师与中小学的沟通,增加职前教师教学实践机会。  相似文献   

14.
对175名中小学校长、管理人员和教师的调查表明,他们对高师院校培养的新教师的专业素养满意度不高,凸显了高师课程体系在中小学职前教师培养中的缺陷。高师课程迫切需要改革,高师课程改革必须以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具体而言,高师课程改革必须着力涵养职前教师的师范素质,锤炼职前教师的实践智慧,强化职前教师的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提升职前教师的专业自觉。  相似文献   

15.
在对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起源与发展回顾的基础上,着重就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方式对福建省300名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探索提高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效果的途径与方法.结果表明: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和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的类型与要求,不同培训方式的有机组合是提高职后培训效果的有效途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今后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方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职业倦怠作为教师面临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应站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针对教师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措施。在“职前教育阶段”通过培养对教师职业特性的认识,增强他们面对压力的心理素质;通过提供入职培训,使进入“引导阶段”的新教师适应并胜任学校教学工作;通过鼓励教师参加各类科研、教研活动及对其生活、待遇等方面提供关心和支持,使进入“稳定和停滞阶段”的教师增强职业效能感,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当面对处于“生涯低落和退出阶段”的教师时,应更多地给予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7.
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师培训在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而立足学校、以教学实践为出发点的校本培训更显示出其特有的意义。在教师培训中,倡导教师以实际中的问题为中心开展集体攻关,通过案例反映的问题促进教师的个人反思以及共同反思,引导教师开展基于“教学问题”的课题研究,使其“问题意识”上升到“课题意识”。  相似文献   

18.
目前,学前双语教育的师资状况不容乐观:双语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双语教育活动重知识轻文化;师资培训滞后且欠规范,远不能满足双语教育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强学前双语师资的在职培训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双语活动技能的职前培训,提高培训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以便更好地为学前双语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可靠的师资保障。  相似文献   

19.
Using a randomized-control trial, this study evaluates a program designed to support Ghanaian kindergarten student-teachers during pre-service training through mentorship and in-classroom training. Several potential barriers to improved teaching quality and learning outcomes are examined. Findings show that the program improved knowledge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for individuals both when they were student-teachers and, the following year, when they became newly qualified teachers (NQTs). There were mixed impacts on professional well-being, increasing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and motivation but decreasing job satisfaction for NQTs. There were mixed impacts on teaching quality, with increases in child-led learning but decreases in some other aspects of quality. There were no impacts on NQTs’ student learning outcomes. The findings highlight system level challenges with both the posting of NQTs and the absence of support in their first teaching year. Implications for global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olicy and teacher educa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关于培养中学物理教师科研能力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掌握教育科研的基础知识,培养科研能力是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本对中学教师应当具备的教科研素质进行了研讨,并对中学物理教师加强教科研方法教育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