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功能系统的自我: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自我”的研究,是近年来西方社会心理学的一个热门课题。对自我概念纷纭复杂的理解,原因在于自我概念是一种伸缩自如的概念群。自我研究有两种取向,一是对自我内含的研究取向,另一是对自我功能的研究取向,其中对自我功能的研究更为重要。实验研究表明:自我有区分、校正、整合和监控四种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2.
范蔚 《今日教育》2004,(4):16-18
自我价值感是作为主体的自我对作为客体的自我进行评价之后,产生的一种肯定自我的正向情感体验。自我价值感本质上是一种高级而稳定的情感,是个体肯定自我价值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而这种情感的产生不可能是“空穴来风”,它是以个体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为基础的,而且只有肯定的自我评价才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持久的自我价值感是一种较稳定的人格倾向。  相似文献   

3.
苏燕华 《广西教育》2007,(4B):30-30,38
自我评价是心理学中自我意识的一个方面,是指人对自身条件、素质、才能等各方面情况的一种判断。学生的自我评价是根据评价的不同主体而划分的一种评价类型,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各种表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分析,从而过到自我提高的过程。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一般可以通过两种渠道:直接的自我评价和间接的自我评价。  相似文献   

4.
傅炳民 《语文知识》2004,(11):23-24
中学生上书市长表露心声并寻求帮助的行为.是对自己成长和自我生命的一种善待之举。善待自己,其实就是好好对待自己。它是一种自我解放、自我调节、自我塑造……的行为方式,也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5.
元心理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针对常心理支配下产生的行为,以及对这些行为进行的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监控、自我升华的一种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其核心是对自我的一种评价.怎样充分利用这种评价,优化学生行为,促进其个性发展,使其更符合新时期特别是中国入世后培养人才标准的变迁,作者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在学校日常教学生活中,课堂提问是一种典型的师生互动形式,这种互动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呈现的情境。在这种自我呈现中,学生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注视和审视中深刻地体验到自我的存在感。这种对自我存在的体验反映了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生存状态。本文通过现象学分析力图描画出学生被老师提问时的生存体验,并揭示课堂提问的教育学意义,即课堂提问是一种存在的召唤;是一种自我的呈现;是一种认同的获得。  相似文献   

7.
提高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若干做法□陈慧玲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它包括掌握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社会性比较和自我检验三种形式。幼儿自我评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轻信成人对其具体行为的评价,简单重复成人的评语,评价往往是简单的、片面的,评价自己往往是好的...  相似文献   

8.
自律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修养。不论做什么事情,保持自律都是必不可少的。“自我节制,自我约束,是一种控制能力,尤其控制人们的性格和欲望,一旦失控,变得随心所欲,结局必将一败涂地、不可收拾。”这是歌德对我们的告诫,也强调了自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邓偲娟 《四川教育》2010,(11):36-36
当建模成为当代教师们自我提升的一种趋势,当这种趋势成为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一种实质性行动,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就不得不打破对建模的神秘感而开始一场对自我的“革命”,而这场“革命”的最终落脚点无非是要建立属于自我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自我解释是一种由自我产生并指向自我的知识建构活动。领域性知识、加工方式、引导角色及激励都会影响自我解释的发生。其产生机制主要有三种模型:空缺填补理论认为自我解释是学生发现自己的知识漏洞并对这些漏洞进行弥补的过程;产生推论及修复心理模型的双加工机制认为自我解释是对不完整文本进行推论和对不完整的心理模型进行修复的过程;拓展情境模式通过比较前两种模式,认为自我解释是修复个人已有的、存在缺陷的领域,在不替代原有心理模型的基础上加速该模型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写作是人类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我、抒发情感的一种内在需要,是对自我、对生活、对世界的一种碰触、认知和对话,它应该成为每个学生的一种自发自觉的行为。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写作文一向是学生头疼的事情,而作文教学也一直是教师们的老大难。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情商”?哈佛大学戈夫曼博士认为,情商是指个人所具有的一种重要的生存能力,主要包括人对情绪的自我认知、自我控制、自我鞭策以及对他人情绪的识别、移情和适度反应能力等。同样,南京工程学院刘明认为,情商应包括五种能力:自我认识能力、情绪管理能力、自我激励能力、了解他人能力、成功社交能力。两人的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3.
中日青年充实感的比较研究张日昇青年的充实感,是青年对健康自我的一种肯定的心理实感和反映,也是理解青年健康的自我确立状况和心理体验的一项重要指标。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要想理解处于自我确立、自我同一性实现时期的青年心理,对青年的充实感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石油企业跟市场接轨已经在国内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他们走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道路,自然而然,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新的标准。职业教育何去何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似文献   

15.
研讨式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一个典型范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激励、自我强化,并使之能够得到自我表现、自我满足,且在研讨式教学中不断地寻找一种幸福和快乐的感觉,同时,通过自我调节、自我教育,创造一种富有个性、充满活力的课堂文化。  相似文献   

16.
思考自我     
学习写作与两种思维密切相关:一种是应对思维,另一种是自我思维。这里分别说一下,侧重讲自我思维。  相似文献   

17.
金宁  罗唯  杨祥生 《天中学刊》2004,19(2):117-118
个性是指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反映一个人的总的精神面貌.个性结构由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自我3个子系统组成.个性心理特征是能力、气质、性格构成的一种独特组合;个性倾向性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主要包括需要、动机、价值观;自我即自我意识,是个人对自己的自觉因素,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相似文献   

18.
嫉妒实际上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心理障碍,古往今来,因嫉妒酿成的悲剧不胜枚举。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人们也经常耳闻目睹那些因嫉妒引发的摩擦与不幸。那么,产生嫉妒的原因是什么?产生嫉妒的根本原因,是缺乏自信心。当一个人的自我价值得到确立,他在主观上就会产生一种自信、自尊和自我稳定的感受;他会觉得活得有价值,觉得生活富有诗意,自己也因此对生活、对他人充满了热情。相反,假如一个人的自我价值得不到确立,他就不会有自信、自尊和自我稳定感,自卑、自贬、自我厌恶就会紧紧缠绕着他,他的生活必定是一团糟,嫉妒便应运而…  相似文献   

19.
自审是对自我的审视和拷问,反思是在自我省察的同时寻找新的突破的契机。论文结集既是一次自审,又是一种反思。  相似文献   

20.
任强 《山东教育》2006,(1):82-82
反思是一种自我评价,是学生以自己的学习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学习方式以及学习结果进行审视判断,从而分析、研究、解决存在问题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学习主体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它注意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及进行反省、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