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唐灭高昌设西州后不久,即在本地设置了四个折冲军府,其中包括前庭府。有关前庭府内部官吏的情况,人所不详。章通过分析出土书、墓志等村料,考证出30位前庭府的官吏。章不仅尽可能指明这些官吏的身份职务,而且考订他们的任职时间。这些官吏包括该府的高级官员折冲都尉、果毅都尉,也包括该府的低级官吏队正、队副,还包括官称不属折冲府,但实际上属前庭府的官吏如主帅等等。章还指出,前庭府某团官吏基本上出自同一乡,前庭府校尉以下官吏大约都来自本地,等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唐律》中官吏渎职罪的研究揭示了传统中国法律制度的主要特征:“治吏不治民”的传统。对官吏渎职罪的规定和惩罚是《唐律》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唐律》中有一半以上的条款属于官吏渎职罪。《唐律》中的官吏渎职罪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一般性的渎职罪和特定的渎职罪。在《唐律》中,官吏渎职罪的范围十分广泛,对渎职罪的刑罚是十分严厉的。但严刑不是唐朝立法者的目的,对官吏渎职罪的刑和求做到“罚当其罪”。“罪当其罪  相似文献   

3.
历史证明,每当外国侵略者发动侵略一个国家的时候,这个国家的统治阶级内部总是有一部分爱国人物能够参加反抗外来侵略的。义和团运动时期,也并不例外。当时,一部分中小地主、中小官员和少数上层官吏主张和参加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战斗,虽然他们之间没有联系或很少联系,但是由于他们有着反侵略方面的共同性,事实上形成了一个抵抗者的派  相似文献   

4.
勇于前进的“狂人”柳宗元,字子厚,山西省永济县人。公元773年(唐代宗大历八年)出生于当时京城长安(今西安市)一个中小官吏家庭里。他的远祖曾有几个人当过宰相,后来逐渐衰落,到他祖父时,最高职务是个县令。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唐律》对官吏进行监督、处罚的各项规定及实现途径,认为《唐律》总体上是一部以官吏为主要监督对象的法典,它对各级官吏有监督作用,在惩贪倡廉、确保行政效率、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封建社会官吏贪污总根源探析马先彦(一)从形式上看,官吏贪污在中国封建社会并不合法,并且历代封建政府都对官吏贪污予以严惩。从西汉武帝“六条问事”中的惩贪举措1到明代朱元璋对贪官的“剥皮实草”2,从李悝《法经》中惩治贪吏受贿的条律3,到《唐律》、《大...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统治考惩治官吏腐败注重法制建设,一方面制订严刑酷法打击贪赃枉法官吏,另一方面依法建立了较为严密的制度,诸如财政经济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司法审判制度、行政监擦制度,具有一定的公开必, 观性和制约机制,限制和监督官吏的腐败行为,保证惩治腐败法律的贯彻执行,加强了封建社会的廉政建设。  相似文献   

8.
人们大多熟悉唐朝“依法治吏”政策,认为它是保持唐政治清明、官吏廉洁的重要手段。其实,“依法治吏”的前提是“依法选吏”。唐王朝为培养一批能懂法、执法的官吏,从教育、选举到任用每一环节都注重对官吏法律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唐朝前期,政清人和,吏治清廉,促成了唐朝在我国历史上的盛世地位。本文对唐初的防腐治贪措施归结为五个方面:德才并举的官吏选任、完备的官吏考课制度、完善的监察制度、防范官吏腐败的回避制度、对贪污受贿行为严厉惩处。“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反思历史利弊得失,企以有古为今用之效。  相似文献   

10.
刘有斌 《中学文科》2007,(9):124-124
考查近几年来全国及各省市高考文言文阅读题,从选文内容上看,官吏断案、官吏治政、良将战阵、名士结交、官吏沉浮类考的比较多。其中与上述内容相关,使用频率较高的实词应引起广大考生的高度重视。下面分类列举以上几类内容使用较多的实词的意义,以期能给广大考生一点帮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唐朝前后期在对官吏的行政处罚上出现了明显变化。经济制裁——罚俸手段开始适用于官吏职务犯罪,特别是对一般的行政过失行为。这些变化说明立法者对官吏失职行为性质的认知水平提高了,开始区分行政处分与刑事处分的界限,以及罪与非罪的界限。对官吏失职行为的惩罚手段的变化,是唐代对古代法律制度的调整与补充,对后代的政治与法律制度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张家山汉简中官吏犯罪与处罚的研究,可以发现汉初官吏犯罪分为职务犯罪和自身犯罪,汉初涉及官吏的法律规定有几个特点:首先,汉初对官吏犯罪有从重处罚的倾向;其次,汉初涉及官吏的律文大多沿袭于秦;再次,涉及官吏的规定数量很多,说明汉初政府对官吏的管理十分严格。汉初对官吏的某些犯罪施行从重处罚的理念并非没有可取之处。对于某些涉及职务犯罪的行为,可以借鉴汉初的做法,加重处罚力度以形成威慑。  相似文献   

13.
职官考试是测试官吏文化水平的重要手段,不断扩大考试范围,改进考试办法,是清代加强官吏宏观管理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清代职官考试的对象,是三品以下的官员和为数众多的吏员。这一考试主要由更部组织实施,考试坚持公开,公正的原则,严格考试程序,依据考试成绩,划分等次,作为取舍,升降,将惩的依据。这一举措的实施,促进了官吏的新陈代谢,提高了官吏的文化素质,也有利于澄清吏治,为后人提供了值得重视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宋代官吏贪墨使宋王朝的财政收入大为减少,严重妨碍封建国家的办事效能,毒害社会风气,使封建政令走样变形,官僚队伍急剧膨胀,破坏了商品经济的正常发展,加深了阶级矛盾,导致农民起义。宋代官吏贪墨既有政治原因,也有经济原因。研究宋代官吏贪墨以加深对宋代社会的认识且可引为今日鉴戒  相似文献   

15.
秦汉国家将官吏全年俸禄的概数(若干石)作为其俸禄的秩级,实际发放时,依秩按月支付钱谷。各级官吏享有俸禄权利不同,其等级差额颇大,下级官吏俸禄很低。封建帝王还时常根据国家财政的变动情况来增减俸额。据此,我们可以看出秦汉俸禄制度所呈现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6.
清季十年官吏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使旧的官吏制度不能适应社会需求;20世纪初国内的政治改革气氛以及诸多社会问题又为官吏制度改革提供了一个必要前提;外部环境也为改革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刺激作用;中西文化交流又为官吏制度变革提供了一个思想文化前提。  相似文献   

17.
韩非子“以法御臣”的治吏思想建立在“自为心”的人性论基础上的,它具体包括:以法治吏、选贤任能、明乎职责、赏罚分明、手段神妙等几个方面。其治吏思想在制度规范官吏行为、树立官吏的威信、重视传导艺术、发挥官吏能动作用等方面具有现代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惩治官吏职务犯罪是汉代法律中的重要内容,汉律不仅沿用了秦律中官吏职务犯罪的罪名,而且又增加了许多新的罪名。汉律中的官吏职务犯罪可以分为一般职务犯罪和特殊职务犯罪两大类,一般职务犯罪包括贪污贿赂、玩忽职守(失职)、越权及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特殊职务犯罪包括司法和军事领域的职务犯罪。汉律中的官吏职务犯罪的罪名大部分被《唐律》所沿用。  相似文献   

19.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一统王朝,其官吏制度在前代的基础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试从明代的官吏选任制度、任官的回避制度、官吏的考课制度、官吏的监察制度、官吏的俸禄制度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揭示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送故”相对于迎新而言。“送故迎新”作为官吏近代之际的必要手续与礼仪,本无大害。但是此制一经产生,必然带来劳扰,还必然产生礼仪之外的物资馈赠,进而成为官吏贪污受贿的重要途径和役使下层剥削百姓的手段。而且制度化为官吏的一种经济享受和政治特权。探讨这种制度的渊源、演变过程和弊端十分必要,为研究秦汉史特别是魏晋南北朝史所不可忽略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