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教育人种志能深入理解教育的复杂性,推进教育研究的创新和深入发展。教育人种志基于人种志,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人种志的研究假设是开放的,研究情境是自然的,研究视角是整体的,研究时间是长期的,研究结论是深刻的。教育人种志契合教育研究的复杂性、情境性、比较性和反思性,对教育研究的改进具有方法论意义。从研究过程来看,教育人种志研究一般包括前期准备、进入田野、分析田野笔记和撰写研究报告四个阶段。当然,要开展好教育人种志研究,除了注意结合教育研究中主体、方法与对象的特征外,还要处理好研究的信度问题、效度问题、伦理问题和能力问题。  相似文献   

2.
头发是人体皮肤的一种衍生物。随着现代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头发的认识和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一、头发与人种不同的人种,头发的颜色、形状和数量是不同的。黄色人种.头发直硬、长粗.毛囊为圆形.颜色是褐黑色。中国人、蒙古人和美洲印地安人的头发就属这种.其数量约有10万根。黑色人种的发形是“羊毛发”,短而卷曲及至螺旋式丛生发,毛囊为椭圆形或肾形,头发颜色总是乌黑,其数量约有12万根.秃顶者较少。棕色人种的头发是“波形”.即是波浪形卷曲状或者光滑而且柔软,毛囊为椭圆形或细长形,发的横切面为椭…  相似文献   

3.
基于人种志视角的课堂观察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课堂人种志运用文化教育人类学的教育人种志研究方法对课堂教学活动及其主体进行研究,试图真实、自然地认识、解释课堂文化共同体中主体的行为方式、实践意义、价值观念和交往模式等。基于课堂人种志视角的课堂观察应坚持“离我远去”的原则。其实施过程包括观察的准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分析与解释以及课堂人种志的撰写。  相似文献   

4.
人的容貌、性格和行为,并非完全由人类自己主宰,这个权力有时还握在大自然的手心。人的高矮胖瘦以及容貌的红黄黑白,不仅与人的遗传有关,而且与气候也有一定的关系。气候对人种的不同打扮人类学家以皮肤颜色来区别人种,把人类划分为黄色人种、黑色人种、白色人种和棕色人种。大气中的各种物理参数,  相似文献   

5.
教育人种志是教育人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它既与自然科学研究认识论具有共同点,也有特殊的要求,是一种特殊的经验研究.教育人种志追求的真理是部分真理,一方面反映了其认识论的局限,另一方面也是教育人类学学科性质使然.强化理论积累对于克服教育人种志认识论的缺陷、促进教育人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人种志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的应用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种志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在西方国家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包括教育在内的各种学科或领域,在我国则还处于初步引进和初始运用阶段。教育人种志是人类学与教育研究相结合的产物。对高等教育研究而言,人种志与之关系更为密切。大学提供了人种志的天然场域;人种志契合了学者的"志业"特征;人种志回应了高等教育研究的呼唤,并以独特的视角和全新的研究方法为高等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具。  相似文献   

7.
人种志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在西方国家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包括教育在内的各种学科或领域,在我国则还处于初步引进和初始运用阶段.教育人种志是人类学与教育研究相结合的产物.对高等教育研究而言,人种志与之关系更为密切.大学提供了人种志的天然场域;人种志契合了学者的"志业"特征;人种志回应了高等教育研究的呼唤,并以独特的视角和全新的研究方法为高等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具.  相似文献   

8.
"人种"在生物科学上是一个不存在的概念,显然在生物科学上就不会有"人种学"这一门学科,也就不存在生物科学上的人种划分。《中图法》将"人种学"作为一门生物科学类目立类显然是不科学的,更何况在人种划分中使用种族歧视性语言,这与《中图法》编制原则不相符。  相似文献   

9.
种族(人种)和民族是初中学生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仅一字之差,但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人种志行动研究是在新媒体创制平台的研究与开发中整合了人种志和行动研究而形成的一种新方法论。人种志、交往生态和新媒体是它的三个特点。其中,交往生态是其焦点。人种志行动研究者包括外地的专家和当地的研究者,他们既是研究者,也是新媒体创制平台的开发者。人种志和新媒体行动研究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人种志行动研究的一般程序是:规划研究→进行研究(收集和记录数据)→组织编码和分析数据→规划和行动。  相似文献   

11.
人种志是一种源自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教育人种志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末,在我国对教育人种志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试图对教育人种志的定义、特征、信度、效度,以及教育人种志研究的意义进行一些阐述。  相似文献   

12.
教育人种志是教育学与人类学结合的产物,它是一种质的研究方法,有其自身的优缺点。教师实施教育人种志研究的意义在于可以提高其教育智慧、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但是,教师实施教育人种志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弊病,表现在:教师的理论素养影响教育人种志研究的整体性;伦理道德认识掩蔽教育人种志研究的部分真实性;教师的认识观禁锢教育人种志研究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3.
人的容貌、性格和行为,并非完全由人类自己主宰,这个“权力”有时还握在大自然气候的手心!不同“打扮”人类学家以皮肤颜色来区别人种,把人类划分为黄色人种、黑色人种、白色人种和棕色人种。大气中的各种物理参数,诸如气温、气压、湿度以及日照、降水等,都是影响人种特征的重要因素。在欧亚大陆,可以明显看出,越往南走,人的皮肤颜色越深。赤道附近,由于光照强烈,气温又高,因此,这里大多为黑种人。黑种人有着抵御非洲酷热气候的“面目”。他们脖子短、  相似文献   

14.
说明人种与种族的概念,简述人种的形成及主要特点及人种和民族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性别识别在人际交互、安检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多。对每个人种和性别分别提供99张照片,然后用其中的66张作为训练,剩下的33张作为预测。图像分别用原始图像、LBP特征、GABOR特征作为训练与预测,整个实验采用径向基函数(RBF)作为非线性SVM的核函数。研究证明人种对计算机性别识别的正确率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德育学科的文化人种与道德人种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中,我国唯有德育学形成了独立的二级学科。德性是德育的根本,德育的德性和德育学者的德性是互为表里的,这二者共同渗入到民族精神教育之中。景仰民族精神首先得景仰地方文化精神,这样,德育学体系才能展现文化人种意义和道德人种意义,这是对德育学范式的一个逻辑思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人种志视角的"田野工作"的方法论逐渐渗入教育研究的微观领域(课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育人种志的深入开展提供了与英语课堂活动相结合的机会,并因此补充和发展了英语课堂观察的方法和手段。基于人种志视角下的英语课堂观察善于对课堂行为的局部的分析与诊断,相对于传统听评课,它不仅引入了课堂研究的人本性特质,还关注了教育中的边缘化对象,突出了教师合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教育人种志是教育研究对人种志的一种借用,它具有人种志的根本特征和研究规范,又体现了教育研究的学科特色。自20世纪初人种志在西方人类学中确立其方法霸主地位之后,一些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50年代将人种志运用于教育研究,从而萌发了教育人种志的雏形。随着质的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兴盛以及教育人类学的诞生,教育人种志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逐渐成型,并在正规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关于教育人种志的理论探讨与反思,使得该研究方法的应用范围逐渐向纵深发展,并诞生了学校教育人种志。  相似文献   

19.
对时装模特的起源及发展方向进行简要分析,对不同人种的特点进行调查和分析,寻找不同人种体型间的差异,从而对各人种模特的特点进行对比,寻找不同人种模特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20.
关于匈奴、东胡、突厥三大族系人种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依据古典文献和考古资料,对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中的匈奴、东胡、突厥三大族系的人种作一探索,并对国内外前人所提出的论点略抒己见。我认为匈奴、突厥均属突厥种,东胡属蒙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