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立足新时代提升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求,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通过追溯梳理话语、话语权以及话语霸权等相关理论的历史渊源,探寻新时代我国体育话语权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发现:提升我国体育话语权,在理论逻辑上,构建适当的体育话语文本是基础,利用社会化媒体营造话语共识是过程,而将话语共识演化为体育规则是构建体育话语权的最终目的。在实践路径上,一是要夯实体育话语基础,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话语文本;二是重视国际体育传播能力建设,营造体育话语共识;三是参与建立体育规则,着力提升国际体育话语权。  相似文献   

2.
《体育与科学》2017,(1):9-17
体育是一种体现群己关系的游戏。游戏必有规则,体育的游戏规则包括构成性规则、规制性规则、惩罚性规则等,体育游戏规则具有高度的自治性和自足性,体育界严格执法的理念值得在建设法治国家中借鉴,对国家的法律治理具有启示意义。体育运动的国际性造就了体育规则的全球普适性,使体育规则具有了超国家属性,这种由非政府组织形成的规则对传统国际秩序形成挑战。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起体育法学课程开始在中国高等体育院系开设,在体育法律实践日渐丰富,研究成果大量涌现的背景下,体育法学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然存在课程开课少、教师少、地位边缘、教材不够丰富等问题。中国体育法学课程需要被重新审视和变革。体育法学课程建设应在培养具有法律素养的体育人的课程目标指引下,在法律与体育、国家法与体育规则、理论与实践、国际规则与本土问题冲突间寻求平衡,建立以问题为导向的内容体系,教材建设直面体育实践,教学方法上以案例为中心,开设以学生为出发点的系列课程,让课程思政为体育法学课程赋予灵魂,挖掘教师队伍潜力并形成合力,争取进入培养方案与优化课程并行。力争早日建成适应中国体育实践对体育人才需求,适合体育院系学生特点,创新性强的体育法学课程。  相似文献   

4.
《体育与科学》2016,(5):24-28
体育规范体系由法律规范体系、国家政策体系、政党规范体系和政策、社会规范体系四大体系构成。在体育规范适用过程中,体育自治和国家司法干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保留司法和仲裁两个途径,有益于体育纠纷的解决。体育自治是有限的,国家司法介入可以更好地保护体育自治。体育自治规则之间同样存在效力位阶,不应该相互冲突,这要结合具体的运动项目和类型来做判断。为了应对体育自治规则全球化进程,中国应该大力培养熟悉国际体育规则的法律人才,并加入到国际规则制定中去。体育规范体系纳入了有关体育问题的所有规范,与原有的体育法体系或体育行业法体系相比,更具有开放性与包容性。  相似文献   

5.
竞赛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规则又是竞赛的“法律”,因此搞好竞赛规则的教学对于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间传统体育是一种具有特殊形式的体育活动,完全来源于生产与生活。文章试图从一些民间体育项目的由来、发展以及未来的趋势来阐述民间体育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及趣味性,从中国民间体育的文化特性、民间体育与现代体育的联系、以及民间体育的生存与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从而挖掘和改善民间体育的土壤,让中华民族精神之奇葩更加艳丽。  相似文献   

7.
纠纷的“可体育仲裁性”是指相关纠纷是否可以交由体育仲裁机构管辖。因欠缺可操作性,CAS的相关规定在实践中并未获得重视。我国“阿尔滨案”和比利时“Seraing案”等案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忽视纠纷“可体育仲裁性”的现实争议和潜在问题。考虑到体育争端解决机构的定位,为更好地保护弱势当事方的利益,促进世界范围内体育仲裁体系的发展完善,实践中应以纠纷的可仲裁性为基础,将纠纷的体育专业性、体育规则适用的一致性、体育自治利益的相关性作为纠纷“可体育仲裁性”的认定要素,以完善CAS的相关规定,从而促进“可体育仲裁性”规则的适用。我国同样需要借鉴CAS经验,在立法上进一步明确纠纷的“可体育仲裁性”规则。  相似文献   

8.
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体育游戏的特点和作用体育游戏是一项融健身、娱乐、教育和智力开发为一体的体育活动,具有一定的思想性、趣味性、健身性和竞争性。作为游戏的本质特征之一,体育游戏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健身性体现在体育游戏有一定的目的、规则和组织性,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走、跑、跳跃、攀爬,轻松自如地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最终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全面发展。体育游戏将人类自然活动能力的内容融为一体,大都具有很强的竞争性,每个学生都会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高尚的集体荣誉感。体育游戏的教育作用:在…  相似文献   

9.
中国竞技体育,和世界体育强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影响竞技体育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体育作为一种让会化现象,必然会受到历史化传统的制约。因此,探寻中国传统化对竞技体育的影响,对促进中国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19年1月1日,国际体育仲裁院新设立了兴奋剂仲裁部门,并正式开始运作。该机构是顺应世界体育领域反兴奋剂机制改革的产物,根据国际体育组织授权,其可以行使从兴奋剂违规认定到处罚的全部权力。国际体育仲裁理事会专门制定了《国际体育仲裁院反兴奋剂部门仲裁规则》,作为兴奋剂仲裁庭的程序规则,该规则考虑了兴奋剂纠纷的特点,设置了一些特殊仲裁制度,比如建立有专门的仲裁员名册,允许当事人选择仲裁庭类型,重视专家证人作用,公开开庭,仲裁裁决书强制性公开。仲裁程序优化了国际体育兴奋剂违规处理流程,但本质上并没有扩充国际体育仲裁院的权力。中国应该积极研究国际体育仲裁院兴奋剂判例,应对这一改革。  相似文献   

11.
体育法的基本原则:以体育特殊性为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法的基本原则要解决体育法存在的正当性和自立性问题。它不仅可以指导体育法律规则,也可以在法律适用冲突中发挥作用。不仅可以成为体育法的条文,也应当可以解释体育法的规则。研究认为体育法的基本原则应当是具备专业性的、较高层级的,覆盖面宽,指导性强,稳定性好和可适用的基本原则。若要满足这些要求,那么这些原则同时也应当会是公认的,并具有一定传统和内涵的。本研究从体育实践和体育发展的角度以体育特殊性为标准确立体育法的基本原则。因此,在经过论证和取舍后,本研究尝试提出超越我国《体育法》文本的体育法的基本原则,即奥林匹克主义原则,公平竞赛原则,和谐体育原则。  相似文献   

12.
行业的发达对传统的法律划分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行业法是以行业为区分标准的新的法律划分方式。传统的对体育法性质的认知存在误区,体育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属于行业法范畴。体育法调整的对象是体育社会关系,它的法律渊源呈现多元化特性,体育法规范则具有复合性,既包括公法规范,也包括私法规范,还包括行业自治规范。对体育法的研究就是体育法学,其研究内容包括相关传统部门法在体育行业适用所产生的特殊性,专门的体育立法,以及体育自治法和裁判法。  相似文献   

13.
贾文彤 《体育学刊》2007,14(1):20-22
体育的规则之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政策性规则、法律规则以及行业规则等都在发挥作用。建构良好的体育秩序,必须在倡导依法治体、在法律至上的前提下,不断加强、完善各种规则之间的协调、整合机制,尽量避免各种负效应与潜规则的运行。  相似文献   

14.
体育正义是一种维持体育社会良序发展的理念,是内在伦理价值和外在规则制度相结合的统一体。对主体而言,体育正义是个体从事体育行业所必须具备的伦理德性;对客体而言,体育正义是建构合理的体育秩序所遵循的规则制度。当前在体育道德、体育平等、体育契约以及体育权利等层面出现的非正义现象已使得体育正义逐渐走向迷失。而通过加强体育艺术教育、深化契约精神培养,培育公平公正理念、促进体育平等参与,深化体育体制改革、优化体育发展政策,完善体育法规体系、加强体育市场监管,体育正义的超越与救赎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体育法律关系的复杂性及修改的非同步性使得《体育法》与相邻法律存在不协调,体育法的独立地位受到威胁。从法律体系协同的角度对《体育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修改与完善《体育法》的具体思路:妥善处理体育权与健康权及教育权以促使相邻法律协同;调整学校体育部分教育方针表述等相关条文;删除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主体与政府群众性活动责任相关内容;据体育的特点增加国外体育非政府组织管理等有关条文。  相似文献   

16.
能否恰当规制体育失范行为,关乎体育运动能否长期良性发展。现有理论研究和规制实践混淆了体育失范行为的规制范畴和手段,不仅未能有效遏制体育失范行为,反而在应对新兴体育失范行为时表现出规制失当。应在现代治理语境中确立法治和德治的领域与对象,进而实现对体育失范行为的善治。单一的规制手段不仅无法有效地规制体育失范行为,还会使规制手段自身遭遇合法性和合理性危机。在竞赛过程中的体育失范行为应同时受到规则、法律、道德3种行为规范体系的约束。当前规制失当的原因主要为体育法律问题道德化、体育德治手段法律化、行为规范效力范围模糊化、德治与法治关系失衡化等。为实现体育失范行为的善治目标,应明确体育失范行为的属性划分,框定体育失范行为的规制手段范畴,建立规制失效的救济机制。从体育失范行为的性质界定入手,综合使用法律、道德和规则框定体育失范行为的领域,从而自上而下地实现对体育失范行为的有效规制。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体育法律体系的完善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我国《体育法》的颁布与实施,对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相关部门也依据《体育法》制定了很多部门性和地方性的法规与规章,使得体育领域发生的大多数事件有法可依。但我国体育法制依然相对滞后、体育法律体系还未真正成型。在分析我国现有体育法律、法规与规章概况的基础上,就完善我国体育法律体系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体育法》总则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体育法>总则是体育法中与其分则、附则相对应的,对于整个体育法具有统率作用的,规定体育法的立法目的、立法根据、法的原则等内容的条文总和.现行体育法总则在法的概念、法的效力、法的适用等方面有所缺失,需要进行法律漏洞补充,体育法应明确界定体育的概念,明确体育法的效力及适用范围;现行体育法在基本原则的设定上,政策宣言性强,指导性不够,我们应借鉴国外体育法的基本原则,考虑国情及社会发展实际,重新构建我国体育法的基本原则.故我国在设计体育法总则时,应遵循法的总则设置的基本思路,其内容应包括立法目的、立法根据、法的概念,法的效力、法的适用范围、体育主管部门以及体育法基本原则等.  相似文献   

19.
以发表的《在路上:中国体育法学向何处去》与《刚刚在路上:再论中国体育法学向何处去》为蓝本,探讨了中国体育法学发展问题。近些年,中国主流的体育法学研究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未能直面中国的体育法治实践和诸多经验素材,研究语境日渐远离体育实践的现实场景,缺乏对体育法律问题与其他社会现象勾连关系的关注。基于此,笔者阐述了中国体育法学研究中理论构建本土不足、研究主题缺少对中国体育法制现实问题应有关注以及体育法学研究的是体育法律规范还是人及其体育实践等问题。研究认为:体育法学走的是建构理性之路。体育法运作根本上是人的体育实践,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因体育而生之法,而非制定体育之法。未来中国体育法学发展应直面现实的体育法律现象、规律,可依循一条从实践出发的社科法学进路前行,以扩展研究体育法学问题的知识界限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20.
一般法律原则是解释法律适用的重要工具.在国际领域,一般法律原则的存在保证了判断的一致性与法律执行的一致性与效率性.为加强国际体育仲裁院作用,一般法律原则适用是体育界一直努力的部分.文章结合一般法律原则的种类,对国际体育活动及全球体育法中的一般法律原则进行阐释和分析.认为国际体育仲裁院虽不能为新兴“全球体育法”提供合法基础,但加强“非种族的”法律秩序,这是一般法律原则下形成的全球体育法,成为全球体育法和国际体育法框架下的“体育法律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