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班级公约应成为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载体,因为它是班级成员在自由平等的条件下围绕班级管理达成的关系契约,是学生通过民主协商后共同设定权利和义务的自主管理制度。班级公约需围绕"合意"进行长期建设。在此过程中,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灵活主动地运用案例教学,不断提升学生处理班级事务的能力,以实现增强学生民主意识和自主管理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章樱樱 《文教资料》2010,(7):131-132
建立自主管理型班级就要重视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从制度制定、管理过程、学生评价和营造具有教育意义的班级文化四个方面介绍建立自主管理型班级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3.
初中班级自主管理具有明显的效果与优势,是新课程改革下推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简单介绍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内涵与现状,并提出提升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两步曲,以期教师与学生共同营造班级自主管理的氛围,推进自主管理在初中班级的深入运用。  相似文献   

4.
受教育权在我国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受教育权是指公民在国家举办的教育机构接受教育的权利,同时,这也是公民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在我国《教育法》第九条中更明确地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发展教育,保护好公民的受教育权已不仅是一种富国强民的手段,更是一个时代的课题。不仅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受教育的权利,而且世界各国也都趋步亦同。…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公民社会逐渐形成、公民意识逐渐觉醒的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公民教育需要培养学生具备一种建构能力,使学生能够建构自己的公民身份,进而能够建构公民社会,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成为公民的教育”是一种直面我国现实的、具有创生取向的学校公民教育新理念.“成为公民的教育”落脚于学校日常教育实践,创建班级公民武生活,让学生在班级中正如“公民”一样生活.“成为公民的教育”是在创建班级民主法治的公民式生活中完成的,即:通过班级自治与民主,实现学生的主动、健康发展;通过班级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培育学生的法治精神;通过参与班级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公共服务意识;通过班级公民式生活体验,使学生自主养成公民能力.  相似文献   

6.
庄兵 《学子》2013,(4):18
班级生命德育就是指班级里每个学生平等参与班级公共事务、解决人际冲突、实现班级自治的活动教育。加强中学生生命德育,作为思想品德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需要构建整体性生命德育体系,调动学生的公民意识。构建班级生命德育的原则就是要以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为目标,以引导学生实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为基础,以合法性为底线,树立现代公民意识。基于公民意识教育的班级生命德育建构具体来说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现代的社会意识,全面健康的公民意识是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素质,社会未来繁荣昌盛与否全系与此。我国很早就有了"公民"的概念,公民意识把权利和义务作为主要的内容。但由于一些历史及现实原因,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意识并未深入人心。公民意识的缺失对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有很大的影响。为了成为祖国的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初中生必须具有公民意识。针对现在初中生缺乏公民意识的问题,本文就将探讨如何在初中的思想品德课中实施好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公民教育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过于强调义务与责任造成"义务异化",并忽视公民权利意识,这导致公民品质的丧失。权利与义务之间本是矛盾存在,但另一方面,义务却又是权利的衍生体,有权利才有义务;对义务与权利的不同侧重在公民教育中也会形成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我国公民教育应坚持权利优先性,进行全民"权利启蒙",同时培养公民责任意识,达到权责共生,促进公民社会的成长。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是一个契约的社会,人们被越来越多的契约责任所包围.契约是交易双方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而进行的基于平等地位的一种自由交易,各方并由此而建立起一种权利与义务关系.为提高帮扶效率、促进成功转化,需采取基于"心理契约"的困难生帮扶策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强化学生的契约意识;帮助困难生规划个人奋斗目标;保持期望相容;使用有效的激励手段;培育班级文化;建立有效的心理沟通.  相似文献   

10.
"权利论"和"义务论"是传统公民教育在权义观上的两大分野。"权利论"公民教育观把个体的权利和自由放在第一位,把权利教育作为公民教育的逻辑起点;"义务论"公民教育观把个体对共同体的责任和义务放在第一位,把义务教育作为公民教育的核心。当代公民教育应将二者整合,在坚持权利优先的基础上,实现权利、义务的内在平衡。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现代性与公民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社会的特征决定了它必然是一个公民社会,在其中,公民是独立、自由而又主动的社会参与者。但是,现代社会又必然产生现代性问题,因为现代性使人们远离公共领域而活在自我的空间内,使现代社会失去公民社会的真义。因此,现代性本身又是颠覆现代社会的,这就需要通过公民教育来保卫公共性、捍卫公共价值并引导人体认自身的公民身份,以弥合现代性问题给现代社会造成的断裂。中国公民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在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两方面的影响下产生权利与义务的分离。为了抵制这种分离给公民社会所带来的现代性断裂,亟需通过公民教育引导学生从社会层面来理解权利与义务,以培养拥有健全而统一的权利和义务观的现代公民。  相似文献   

12.
公民是基于权利的义务自觉承担者,其身份的核心要素乃在于权利与义务.在信息即现实的媒介社会,公民的权利表达由于建立在被操控的媒介信息基础之上,其权利不可避免地沦为了被媒介操控的对象.与此同时,现代媒介通过操纵各种符号,营造出指向个体欲望的诱人的“丰裕社会”,将个体从对他者和社会的义务承诺中拉回自身,消解了个体承担公民义务的自觉意识.权利的被操控和义务的被消解,从根本上瓦解了公民身份.捍卫公民身份的完整性,一是要帮助个体通过多角度的识读媒介信息,使其从媒介信息的操控中解放出来;二是要帮助个体认识和洞悉媒介信息所包含的各种意识形态的控制,从而克服自我欲望的局限而走向对他人、社会、国家乃至世界的深切关注和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13.
论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契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心理契约是教师与学生对于相互之间责任和义务的期望。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心理契约,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实现:一是培养师生相互的心理契约认知;二是加强师生心理互动,形成动态有效契约;三是培养良好班级心理气氛,营造和谐心理契约。  相似文献   

14.
终身教育对受教育权利和义务的影响○姚国终身教育所依附的是一个更加开放的、变革性更强的现代信息化社会,所带来的是教育观念、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和方法的深刻变革。就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而言,终身教育将主要引起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一、受教育权利和...  相似文献   

15.
储朝晖 《中国德育》2010,(12):73-7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培养合格公民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也是一件很艰难的事,需要明确目标,切实贯彻落实。公民教育就是教人明了作为公民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对这个国家有哪些责任。权利和义务是双向的,有义务的人必然拥有权利;如果没有权利,就没有义务,也无法履行义务;  相似文献   

16.
成琼 《甘肃教育》2014,(2):26-26
正班级自主管理是指班级学生在班主任有意识地培养和引导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协调一致实现预定的班级教育管理目标的过程。班级自主管理对实现班级的预定目标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因此,如何有效实施班级自主管理值得我们每位班主任思考和探讨。一、班级自主管理的优势1.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实施班级自主管理是促进学生转变角色,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班级自主管理有利于引导学生的  相似文献   

17.
以自由、平等为基础、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公民教育是现代国家的必然选择。要进一步推进我国公民教育,必须把握“公民”概念的基本内涵。要树立主动公民观,以培养知情和负责任的参与型公民为目标:要在应现实之需强调公民权利教育的同时,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进行本源意义上的公民责任、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18.
每一个人都生活在某一种社会中,成年以后成为社会的一个成员,在享受一定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一定的义务。这种义务与权利并存的公民意识需要在婴幼儿时期就开始培养。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它是培养人的公民意识的摇篮。人类发展生态学把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对一个孩子产生的影响分为微观、中观、外观和宏观等四个系统。宏观系统是指孩子生存的社会经济、文化、教  相似文献   

19.
学生自主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班级管理理念和策略成为新时期班级管理发展的新方向。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自主管理氛围,制定自主管理目标,完善自主管理制度,优化自主管理评价,从而让学生在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完善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权利与义务"是现代公民最为本质的价值意识与行为.在实现资助主体与受助客体平等的基础上,明确资助主体与受助客体的权利与义务,通过培育现代慈善理念和意识、推动学生资助法制化和建立科学有效的义务约束机制,继而构建权利与义务对等的高校学生资助模式,实现资助主体与受助客体的独立与平等、资助主体道德的完善和受助客体尊严的实现、规范资助主体与受助客体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