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武术散打的健身养生功能分析,阐释了武术散打在健身养生中的价值应用。目的在于为探求武术散打教学训练的健康内涵和养生价值,揭示人体技击运动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规律,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做出贡献。结论认为:武术散打训练能够提升人体机能、素质,但在养生价值上的应用尚需开发,需借鉴练养结合的传统技击,从而达到康强的健康要求,实现“天人合一”及和谐健康的养生观。  相似文献   

2.
武术应以技击为主要特点。而现在的武术运动对技击的意义不够重视,武术训练只是套路的训练,武术比赛主要以套路演练为主。武术套路与实战脱节是最严重的问题。中国武术要走向世界,必须注重武术的对抗比赛。  相似文献   

3.
袁康就 《武当》2005,(10):29-32
当我们提到武当拳术,一定会想像它是一种以柔为主、且柔中寓刚的武术。这个观念的产生,之所谓“养生为本技击为末”,但此说法并非准确,取而代之的应是“养生与技击二而一、一而二,它既养生又技击、既技击又养生”。这个说法的立论依据,是来自老子思想的“橐龠效应”。武当拳的养生与技击功能,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很多人抱有一种观念是,能够以技击伤人的功夫,都不与养  相似文献   

4.
技击性是武术的本质,虽然每个派别都各具特色,但都是历史的沉淀与凝积,随着人类科技发展,现代社会中武术技击的作用已发生转变。学校是体育的篮,是规范、普及教育的必由之路,因此,身为武术教学的传授者,需要反思一下如何使武术技击性在高校教学中得到传授,使学生对武术有更深入的认识,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与积极情绪,使得武术的本质得到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教学实践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武术的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技击为导向的高校武术教学模式:以武术技击为核心,把武术单个动作、功法、对练为主要内容;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高校武术教学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丹田学说作为中国养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与多学科文化的交融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对于中国传统武术而言,更将丹田学说作为重要的内功文化部分。文章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分析丹田学说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武术养生和技击方面的具体影响,并归纳出关于内外练法的主要特征,旨在使人们在传统武术的练养过程中重视丹田学说理论文化,更好地为武术养生和技击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研究现代武术,促进未来武术更好地发展,有必要回顾历史,总结古代武术发展。从宏观上讲,古代武术发展有以下几大特征:古代武术主要沿着以军事战阵为主的官方武术和以江湖私斗为主的民间武术两条线发展,二者相互交融;定性地讲,古代武术是一种技击术,其发展主流是以提高技击水平为主要目的的攻防技击类武术,同时也存在花式表演类武术和健身养生类武术两大旁支;古代武术形成了派系林立的武林,各个拳种又形成了一整套由功法、套路、拆招、散手、实战组成的技术体系;长期以来弥漫于封建社会的“重文轻武”之风制约着武术社会地位的提高;古代武术发展的总体走势是渐进式,而非断裂式,并悄然传向了世界。  相似文献   

8.
吴国光 《武当》2005,(6):3-4
有人说,韩国的跆拳道源于我国的武术,是传统武术的一个脉系。不知这种法说是否准确,也不知是否真正有人去考证,但共同作为东方文化的因子,跆拳道与武术在技击、养生等方面有着许多共性。并且可以肯定,传统武术无论在技击效用上,还是在养生健身性能上,以及承载文化内涵方面都要优于韩国的跆拳道。传统武术活动要比跆拳道更具吸引力,更具有魅力。然而,现实却是反常规的,  相似文献   

9.
从20世纪武术的演进历程探讨其发展趋向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杨建营 《体育科学》2005,25(7):53-58,62
20世纪,武术由一门技击术转向体育运动并朝多元化方向演进是其发展的最主要特征。其一,受西方竞技体育的冲击和影响,庞大的武术体系逐渐瓦解,武术的健身价值和竞技价值得到重视,武术逐渐步入体育行列;其二,受特殊历史条件所限,其艺术表现功能曾一度取代技击功能,成为武术发展的主流,这促使了世纪末武术领域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武术依其价值功能的主导因素,可以分为攻防技击武术、艺术展现武术、健身养生武术3大类,它们已经形成了不同的技术体系,将成为武术未来发展的3大方向。  相似文献   

10.
武术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修身养性、技击、健身、表演等多种基本功能,这些基本功能在竞技武术、传统武术、健身武术中各有侧重,从而导致了不同武术形式之间的明显区别。提高武术训练技击效果的措施有:努力提高习武者的身体素质、重视各种技击单势练习、加强实战练习、对运用其它技法进行深入研究等。  相似文献   

11.
1.散打教学与训练中的安全问题一直困扰着教练与队员,高伤害率阻碍教学与训练的进程。1.1散打教学与训练安全指导思想与原则散打教学训练保证安全的思路应是:遵循武术技击规律,运用循序渐进的教学训练方法,限制散打技击的伤人后果;尽可能多地继承保留武术技击技术,吸收世界各民族可以为我所用的技  相似文献   

12.
武术是以人的身体活动来完成的,所以武术在具有技击作用的同时还具有健身作用,武术从来就兼有健身和技击实战的社会职能,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有所侧重。文章通过对传统武术的技击实战、表演竞赛、养生保健进行研究分析,以使我们能以科学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传统武术中的"打、练、养"及他们三者之间存在的关系,并由此来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3.
李秒丰 《武当》2008,(4):13-14
太极拳作为一种拳术,技击格斗是它的本质功能,其它功能都是为技击服务的,或是在技击功能基础上的引申和转化。尽管人们可以把太极拳当成健身养生的方法和手段去练,但健身养生不等于练拳,练拳乃是以健身为基,养生为终,御敌自卫以为用,其目的依然在用。拳属武人于兵,兵者战之用!真正的拳者,就不能止于健身养生,还要研究技击,训练散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俞大猷的《剑经》分析研究,可从中得出其技击理论的价值,从中得出指导现代武术的理论思想,并有针对性地运用《剑经》技击理论、原则和技法诀要进行教学和训练,进而提高武术技击技术和应变能力,且对提高现代武术水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1.现状分析 几千年来武术一直是人们健体防身、保家卫国的一种手段,在冷兵器时代尤为突出。20世纪40年代末,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旧更替的时期,武术也开始了它的历史转型。新中国的诞生,推动中华武术踏上了新的历史跑道,武术开始了它的时代巨变。从功能目的来讲,武术由以前以技击为主的训练方式发展为“竞技武术”、“健身武术”和“技击(实用)武术”三块内容。  相似文献   

16.
技击性是武术的主要技术特征,不同的武术在技击特征及价值取向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文章通过对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技击性进行比较分析,以区分人们对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武术技击本质论限制了对套路审美特征的认识与探索,人们在是否保留套路中技击的问题上争得面红耳赤。研究认为:现代社会武术唯技击的发展是行不通的,相反甚至有人认为技击就不属于武术范畴;套路阻碍武术技击性,因此,要想发展套路就要弱化技击;撇开“武术属于体育,但高于体育”的矛盾阐述,放手将武术以体育的模式发展;应肯定武术套路的艺术形式,并用艺术的审美眼光,摆脱技击的绝对束缚,任其自由创新发挥。最终将高度发展的套路艺术作为代表武术吸引全世界的眼球,并以此为契机,饮水思源,使他们对中华传统武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武术传统技术体系和训练体系的形成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武术在技术上具有技击特点,在文化特征上具有民族特点。其技击特点的保存和发展,与中国哲学的知行合一思想有密切的联系。武术的套路练习和对抗性练习,以及围绕它们而存在的功法构成了武术传统技术体系;而一系列由套路至单势散用,切合实用的训练过程构成了武术传统训练体系。  相似文献   

19.
雅文化作为一种较为高位的文化,对武术发展的影响相对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由于雅文化的影响,技击搏斗的太极拳进而创立了以养生为主的杨氏太极拳,使套路武术开始走向高位;二、当今武术在塑造武术形象时,要高瞻远瞩地树立雅文化意识,避免彰显出武术暴戾原形,努力寻求武术与文化的高度结合,在文化的深化中提炼完善武术,传承民族文化遗产;三、在当今的武术拳种中,要树立当年的“文”“武”之分,以“文”带“武”,以“武”养“文”,公平对待,使武术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0.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浓缩。文章从分析文化的构成切入,通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学等研究方法,对武术文化的基本特征进行剖析,从而得出武术文化的基本特征呈现出哲理性、技击性、养生性、艺术性、历史性、地域性。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武术,武术反过来又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动态文化,武术呈现出来的文化基本特征是多元的,这也正是武术文化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