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以大学生消费群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体育消费动机、体育消费自我概念和体育消费行为进行研究,探讨体育消费自我概念与体育消费动机之间的关系,体育消费自我概念与消费动机如何引导体育消费行为,是否对消费行为有预测作用,寻求消费动机、消费自我概念与消费行为的关联.研究表明:在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影响途径中,主客观因素都影响着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形成和培养,在这些主客观因素中,既有体育消费动机的直接影响效果,又有体育消费自我概念因素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对大学生调查获得的数据,和LISREL 8.53的结构方程模型法对原模型和修订后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体育消费认知决策包括了体育活动和体育产品两个层次的心理活动,基于体育产品的模型能更好解释体育消费心理;体育消费行为的认知决策过程包括需要分析、效果评价和可行性预测,三个认知过程决定了个体的体育消费意愿和消费水平;体育消费需要和满意度对消费意愿的影响作用比经济基础的作用要大。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体育消费心理预期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问卷调查法与数据统计法对青少年体育消费心理预期行为进行研究,确立了青少年体育消费心理预期结构的五个因子构成,分别是预测经历、信息来源与渠道、信息量、预测依据、价格知觉水平.其中预测经历对消费行为的预测程度最高,信息来源与渠道、信息量、预测依据次之,价格知觉水平不能够预测体育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体质低下"已严重阻碍了个体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寻求改善这一现象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主要社会问题。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5724名在校大学生体育消费情况和身体活动量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的不同与身体活动量的提高有显著关联;而体育消费水平的提升也同样显示出身体活动量有效增加的趋势。可见,积极的体育消费对大学生身体活动量的提高有显著的成效,是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物质基础和精神保障。  相似文献   

5.
为检验新编制的体育消费满意度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对2 072名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体育消费满意度量表为四因子结构,包含了消费者对参与类、实物类、资料类和观赏类体育消费的主观评价;体育消费满意度与体育消费水平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提高体育消费满意度可以促进消费者重复体育消费行为,提高体育消费水平;体育消费满意度测量模型符合心理测量学对信效度的要求,能够较好地测量大学生对体育消费的主观评价。  相似文献   

6.
对比分析了5大社会阶层的体育消费意愿和行为。抽取10个国内城市为城市样本开展大样本调查,共收集4 372个有效样本,并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有以下主要发现::1)社会上层的体育消费意愿显著高于其他阶层;2)社会上层的体育消费行为显著高于其他阶层;3)5大社会阶层的体育消费意愿大于体育消费行为;4)体育消费意愿与体育消费行为差异最大的是康复型消费和培训型消费。因此,不同社会阶层对于参与型、实物型和康复型消费意愿与行为差距有不同的差异。这对社会阶层与体育消费的关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价值取向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进行抽样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大学生健康的体育消费心理和行为,从而推动大学生闲暇体育的健康发展,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推动学校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自主学习的理论框架,采用身体自我效能感量表、体育锻炼态度量表、体育自主学习能力量表和体育创新能力量表对145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大学生身体自我效能感、体育锻炼态度、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和体育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发现:(1)体育自主学习能力能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体育创新能力。(2)身体自我效能感能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3)体育锻炼态度在身体自我效能感和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之间起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支持了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的有关理论预期,作者对此从体育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角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体育消费政策对扩大体育消费具有重要的促进和引领作用。对现阶段影响体育消费发展条件、机制等进行研究,并对体育消费发展面临政策选择展开讨论,认为:目前我国体育消费发展整体处在发展动力格局演变、城市化发展持续深入、新技术应用和金融科技发展影响加深、市场化机制深度拓展、社会结构和文化心理变迁逐步显现、产业发展与金融经济政策支持明显加强等有关外部形势约束之下;在广泛人群需要层次提升、体育消费有效需求转化、体育消费内容空间扩大、潜在体育消费人口发展以及体育消费理性预期改善中,体育消费发展显示出越发清晰而有力的内在逻辑;面对体育消费发展形势与条件的变化及影响,体育消费政策的功能取向应突出缓解体育消费发展制度约束、激发体育消费发展内生动力、增强体育消费发展稳固性以及保证体育消费发展可持续,并以改善体育相关领域治理、强化市场化机制作用、重视体育消费文化效应以及营造良好消费环境等为着力方向。  相似文献   

10.
农村体育消费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村体育消费观念和意识、农村体育消费水平、农村体育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体育消费心理、体育消费行为和农村体育消费需求和价值取向对农村体育消费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促销对策。  相似文献   

11.
试论符号消费视角中的体育消费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消费社会学、消费行为学、符号政治经济学、体育社会学和体育经济学等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资料、社会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就现代消费社会体育消费符号特征进行分析探讨,说明体育商品不仅具有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也具有符号价值、象征价值.如此,人们对体育商品的消费就具有了符号象征性:一是消费符号,二是符号的消费.而所有这一切必然导致体育消费的异化:即体育消费的浪费、体育消费从理性消费走向感性消费和体育消费中的炫耀性消费.  相似文献   

12.
体育消费行为理论探索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以消费者行为学理论为基础对体育消费行为理论进行探索,首先对将"体育消费"纳入"体育消费行为"研究范畴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其次对体育消费行为进行了概念界定及分类,最后尝试建立起体育消费行为系统动态模型。其研究目的是对体育消费行为理论进行探索,为体育消费行为的实证研究构建理论支撑,改变现有的体育消费研究缺乏理论支撑的现状。  相似文献   

13.
城市休闲体育消费调查及发展对策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通过典型区域市场的消费调查,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休闲体育消费者的心理特点和城市居民对于休闲体育的态度和行为,从而进一步提出一些今后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经营模式和经营方向,为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经营方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海淀区城市居民家庭体育消费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通过研究海淀区城市居民家庭的体育消费构成 ,得出如下结论 :海淀区居民家庭年均体育消费总量为 16 6 0元 ;其中体育实物消费占体育消费总量的 47.75 % ,体育劳务消费占 30 .35 % ,体育信息消费占19.6 1% ;家庭体育消费总量与家庭总收入之间的相关性较低 ,体育消费支出落后于家庭收入的增加 ;海淀区城市居民最喜爱的体育项目依次为乒乓球、跳舞、旅游、滑冰、足球、羽毛球等等 ,但这些运动项目在体育消费支出上并没有显示出优势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归纳等方法,从美学的视角透析当代体育消费形成的动因,并对当代体育消费的特征进行反思,指出体育已不再只是满足生理需要的东西,而更多的是被具有社会意义的符号性的东西所渗透。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审美活动、消费行为与审美动机是体育消费形成的重要因素。当代体育消费表现出世俗审美的特征,它表达的是一种现代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6.
华东地区高校学生体育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对华东地区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华东地区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较强,但是消费行为的独立性较差,大学生可支配收入水平与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呈现正相关,增进体育技能和增加体育知识同样重要,对大学生群体的未来体育消费影响深远,尽可能免费开放体育场馆设施,丰富大学生体育生活,有利于社会体育消费的长期成长.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体育消费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我国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必要性、必然性。大学生、体育消费等的概念进行总结界定。提出了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概念。以期能为研究我国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状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成都市城市居民家庭体育消费现状调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运用社会学调查方法,对成都市城市居民家庭体育消费水平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旨在为我国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研究提供示范和参考;为提高成都市城市居民体育消费水平提供一些有利的措施,引导居民体育消费,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