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地球是否是生命的惟一摇篮?宇宙中是否还存在着其它生命乃至智慧生物?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以前认为:地球上生命的爆发主要是由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独特位置决定的,而在宇宙苛刻的环境中,不太可能存在生命。但现在,一些特殊的地球生命形式的陆续发现正改变着人们的看法。这些生命几乎都是微生物,它们生活的环境非常恶劣,有的甚至不逊于宇宙环境,而一旦它们离开这些极端环境往往就不能生存,这一类微生物被称为  相似文献   

2.
正生而为人,"我是谁?我从何而来?我将到何处去?"是人类无法回避并苦苦思索了上千年的问题。而作为居住在地球上的智慧生命,人类同时也在思考,地球是怎么来的,它是怎么变成现在这样的,将来又会发生哪些变化呢?能够给出答案的就是地质学,一门探讨地球如何演化的自然科学,它是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并列的自然科学五大基础学科之一。地球自形成以来,经历了约46亿年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地球还能转多久,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甚至多数人从来没有考虑过,但这个问题实实在在地存在着。从美国著名物理学家格拉肖的回答中,你可以领略到,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想象一下,地球毁灭时人类会怎样?在那之前人类要做什么准备?  相似文献   

4.
1864年,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在其所著的科幻小说《地心游记》中,描写了一个有着大海、蘑菇森林和远古巨兽的地下世界,表露了人类对地球深部奥秘的揣测想象与强烈好奇。根据科学探测,地球深部蕴藏着丰富的油气和矿产,是支撑人类发展的重要资源库。20世纪70年代起,发达国家开始对地球深部展开探测,并将其视为前沿科技竞争的重要阵地。但是,地层深处遍布坚硬的岩石,还有高温高压的极端环境,让入地比登天、下海更难。2008年,我国启动“地球深部探测专项”,拉开了中国“入地计划”的序幕。历时十余年,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未来,向地球深部进军将成为我国保障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选择。那么,地球深部到底蕴藏着什么奥秘?  相似文献   

5.
伸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大陆科学钻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居住的地球的内涵究竟是什么样的?这是人类希望解开的“谜”。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开辟了人类通往宇宙星际的大门,与之相应的“入地”计划正在应运而生。这就是“大陆科学钻探”。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许志琴在《伸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一文中告诉我们:在大陆科学钻探就是一个伸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地壳的构造;还可以为人类寻求能量资源开辟新的前景;还可以探测地球深部流体作用及深部矿产资源的开发以及其它,等等。本文还介绍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的规划情况。  相似文献   

6.
1 顺应地球科学的发展趋势,形成纵横交错的资助体系地球科学是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我们目前唯一生存环境-地球的基础科学.地球科学通过对塑造地球各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以及地球深部内层和日地空间等)的过程以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加深对地球系统的认识,并应用这种认识去解决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中的资源供给、环境优化和灾害减轻等重大问题.一种基于行星地球的科学议程为人们所共识,包括对地球行星的结构、能量和动力、生态、新陈代谢等基本领域的研究.旨在对地球系统组成及其相互作用的变化的认识,并对未来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7.
地球的年龄究竟有多大?这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重大前沿课题。说它古老,是因早在远古时代的先民就已开始探索;说它年轻,是因迄今尚未解决仍在探索不止。回顾人类探索地球年龄的漫长、曲折、艰辛的历程,总结评介测算地球年龄的方法,帮助人们建立科学的地球年龄观,这对人类未来的思维方式、科学、文化诸领域将有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2011年10月31日,随着"第70亿宝宝"在菲律宾马尼拉降生,地球正式进入了"后70亿人口"时代。一个问题再次引发世人的关注和讨论:我们的地球家园到底可以承载多少人口?人口学专家坦言,对这个问题一直以来有着众多的猜测和估算,但无论具体数字是什么,都在传达着一个信号:地球资源是有限的,人类需要保持警醒。  相似文献   

9.
我们老想着怎么把火星环境改造成类似地球的样子,我们为什么不修改生命——包括人类基因呢?这样就能更好地适应火星了。——一个科学家对人类定居火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人类的活动给地球带来了文明,也改变了地球的环境。我们相信,如果没有人类,地球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这使我们想到一个有趣的假设:如果人类因为某些原因突然从地球上消失,人类活动终止了,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11.
地球科学要走向现场做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凡提出一种科学论点必须有实验证据,证实其论点并固定下来,才能使科学有所前进,否则就会长期停留在推想和争议的状态。但是,地球(指固体部分)这样庞大的实体,是无法搬进实验室内来改变和控制其所处的条件进行实验的。这就使地球科学工作一直是以被动观测和推论为主,不能主动地进行实验来验证任何论点,因而大大限制了学科本身的进展。如何对地球的现场做实验,并揭露其所包藏着的奥秘是一种难以设想的构思。不过人类的科学技术已发展到今天的地步,不论为了研究地球的自然规律或是为了人类本身谋求福利,都很有必要采取主动,力求打开一点通向地球深部的窗口。本文企图就此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地球上为什么能进化出恐龙、猩猩和人类这样的复杂生物?除了地球自身温度适宜、有液态水等优越条件外,当然还和太阳系的整体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3.
人类似乎已征服了整个地球。但地球上还有未受人类影响的地方吗?值得庆幸的是,现在我们仍能找到这样的地方:从未有人爬上的山峰,从未有人到过的山洞,地图上找不到的沙漠,从未与外界接触过的部落,未受外来物种入侵的岛屿,以及其他一些"最后"。可是,再过许多年,这些"最后的地方"还会存在吗?  相似文献   

14.
正失去一切生命的地球将更加炎热。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地球对于生命的重要性,因为像地球这样适合生命居住的环境在宇宙中十分稀少——尽管我们一直在努力,但迄今为止却仍没有发现另一个地球。事实上,这个观点反过来也成立,即生命对地球而言同样不可或缺。假如失去生命,地球便不再是现在的地球了。生命曾给地球带来了什么?或许只有剥夺了地球上全部生命之后,我们才  相似文献   

15.
全球变暖趋势已经成了各国政府和世界科学家们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英国伦敦大学环境科学家比尔.麦克古尔耸人听闻地宣称.如果人类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采取措施拯救地球,那么地球将进入不可逆转的恶性循环中.人类将面临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以来最大的“末日式劫难”.为了拯救地球和人类自己.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设想出了解决全球变暖问题的种种“怪招”.  相似文献   

16.
全球变暖已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重大环境问题,为遏制地球不断升温的趋势,一些科学家主张对地球本身采取措施,并提出了一些惊世骇俗的终极方案。  相似文献   

17.
善待地球     
沙尘暴频发、荒漠化严重……地球环境恶化而带给人类的灾祸,不免让人怀疑这是地球着意加给人类的报复和惩罚。当沙尘暴以人类力量完全无法抵挡的狂暴席卷而过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大自然的面前,人类何其渺小,当地球的湛蓝慢慢被黄色的沙漠吞噬,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利益的驱使下.  相似文献   

18.
科学钻探是获取地球深部物质和了解地球内部信息直接、有效和可靠的方法,是地球科学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撑,也是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能源、环境等重大问题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手段,科学钻探井被誉为人类的“入地望远镜”,科学钻探钻机被称为地球内部物质的“采样器”。  相似文献   

19.
地球是一个由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形成的地球圈层,这些层圈构成了地球巨系统。由于人类既是这些圈层长期演化的产物,又对这些圈层产生重要影响,人类社会已成为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圈。地球巨系统还与太阳系,甚至宇宙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和转换,因而它是一个开放的巨系统。全球变化研究就是通过对地球巨系统各个要素变化的研究,对各要素相互关系的研究,以及对这个巨系统与其环境即太阳系、宇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 地球动力学一词近年使用颇广,从历史上说,人类开始研究地球的形状和性质,并予以动力学的解释,即可称为地球动力学。近代、现代地球动力学是在研究全球构造和地球深部作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应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以及大地测量等学科,进行综合和交叉研究的重大课题。狭义的地球动力学强调地球各种现象和要素的力源性质和动力作用模式的探讨,广义的地球动力学则包括对各类地球现象进行全球性的概括,并应用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以求达到对行星地球的整体认识,探讨和推断地球演化过程中的动力作用史,从而建立地球动力演化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