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学生“减负”工作中,学校、教师负有较重的责任,尤其是学校的领导,应该在“减负”工作中起主导作用,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广泛宣传、学习,明确目的意义 首先教育学生明确“减负”的目的意义,使学生理解“减负”并不等于降低教学质量,不等于不做作业,甚至拒交作业,不等于可以随便上课。“减负”的目的,是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创新的精神,让他们充分发展个性、特长。 接着组织教工学习,使全体教师对“减负”工作有正确全面的认识。认识到教育应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素质,…  相似文献   

2.
目前,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已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各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正在采取积极措施,确保“减负”工作落到实处。但在落实“减负”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着不少误区。  误区之一:以为“减负”就是减轻了教师的压力。长期以来,衡量一个教师的标准是考试成绩,学生的人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升学率是悬在教师头上的宝剑。一些对教育规律、教学方法和技巧研究不够,不懂得如何激发学生求知热情的教师,只能靠“填鸭式”、增时间、拼作业量的方法抢分数。现在要“减负”了,有的教师认为“减负”无非是少作业、少辅导…  相似文献   

3.
当前,“减负”是广大教师和家长们最熟悉的词。如何“减负”是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可是,一些惯于用增加学生的劳动强度来争取升学率、合格率、优秀率的学校和老师,面对“减负”显得有些手足无措。他们简单地把减负理解为少上课、少布置作业、少考试和减少学生在校时间。据报载,某地有一个学校规定学生不能早到校,也不能晚到校,只能在规定的20分钟内进校。据说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少呆在学校,达到减负的目的。结果那些早到的学生,只能隔着铁栅栏望校兴叹,或冻或热,或淋或晒。时间到了,校门准时打开,学生们蜂涌而进。进了校门,还…  相似文献   

4.
“减负”不是一个新话题 ,早在 1993年国家教委就发布了《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指示》。七年来“减负”工作始终举步维艰 ,学生负担有增无减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家长望子成龙、成凤的迫切愿望 ,考试的指挥棒 ,劳动就业的竞争 ,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等等 ,由此而产生的过重负担都强加在了才几岁、十几岁的青少年身上。为什么“减负”工作这么艰难呢 ?归结起来仍然是思想问题。长期以来 ,人们所形成的旧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 ,从家长的角度讲 ,虽然学校给学生“减负” ,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少了 ,作业少了 ,但…  相似文献   

5.
“减负”,简言之,就是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当前,随着各种“减负”措施的出台,“减负”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但是,我们也发现,有少数学校、教师和家长,错误地理解“减负”,认为“减负”就是少上课和少布置作业,这是有失偏颇的。“减负”不仅仅是“少”,而且还要“精”。“少”而不精,低质量的“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因此,我们要谨防出现借“减负”之名而降低要求,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的现象。要在“减负”的同时,牢牢把住质量关。尤其要通过教师自加压力,自增负担来减轻学生负担,从而保证教学质量。为此,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下三  相似文献   

6.
为切实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 ,长沙市芙蓉区楚怡学校近期对症下药 ,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一是成立学校“减负”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经常深入班级、学生当中检查督导 ,凡发现在“减负”工作中有违反规定的 ,学校除在大会点名批评外 ,还将扣除当事人当月奖金。二是建立“减负”责任制。校长为学校第一责任人 ,班主长为班级第一责任人。为确保“减负”工作落到实处 ,该校还将“减负”实绩作为有关人员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 ,实行一票否决。三是召开“减负”专题教师会 ,统一了教师的认识 :“减负”不等于松劲 ,“减负”不降低质量 ;学生“减负…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们提倡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这涉及到社会、家庭和学校等方方面面.“减负”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教育质量,使学生学会学习,热爱学习,乐于学习.那么,在高中学习阶段,面对沉重的升学压力,如何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追求较高的教学质量呢?就英语教学而言,教师应当怎样“减负”呢?……  相似文献   

8.
学生“减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涉及社会、家庭和学校。学校和教师正确认识学生“减负”,是做好“减负”工作的关键。“减负”不是放松质量。“减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减负”也是提高质量的需要,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轻负担,高效益。有少数教师认为,现在强调学生“减负”,质量可以放松了。这是对“减负”的片面认识,是一种通过加重学生负担来提高质量的不健康的教育思想,是一种误解。我们要注意到,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着眼点在“过重”二字上。学生负担要有,但不能过重,现…  相似文献   

9.
“减负”,简言之,就是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但是,有不少学校、教师和家长,错误地理解“减负”,认为“减负”就是少上课和少布置作业,这是有失偏颇的。“减负”不仅仅是“少”,而且还要“精”。“少”而不精,低质量的“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因此,我们要谨防出现借“减负”之名而降低要求,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的现象。要在“减负”的同时,牢牢把住质量关。尤其要通过教师自加压力,自增负担来减轻学生负担,从而保证教学质量。为此,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一、提高精讲的到位率。眼下虽然为精讲孜孜以求的教师不乏其人,但从总体上讲,精讲到位率仍不尽如人意。教学目的的模糊性、组织教学的随意性、课型结构的松散性降低了课的质量和品位。因此,我  相似文献   

10.
减负是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 ,只有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 ,才能合理有效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但决不是学生的“减负”是教师工作的减轻 ,而是师生均为教育主体 ,教师的引导涉及学生的每一个方面 ,使之朝着更健康、更全面、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相反 ,“减负”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更严了 ,教师的担子更重了。在此就“减负”工作中提高学生素质问题谈一些体会。一、课堂教学重在参与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随着“减负”工作的顺利开展 ,学生在校时间的缩短 ,课堂教学就显得尤为珍贵。教师不只是要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  相似文献   

11.
一、“死记硬背”之因何在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学内容很多,各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都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学上,教师“死讲硬灌”;学习上,学生“死记硬背”。由此可见,在各类学校全面“减负”的情况下,加强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改革,是当前高校进行“减负”的中心内容。要改“死记硬背”之弊,当然需要溯其源断其根了。但是,在探讨过程中,许多人对“死记硬背”问题的看法时,往往责怪学生者多,检查教师者少。总认为此弊是学生过,并非是教之过也!如有些教师说:“现在也减负了,可是学生还是死记硬背,当教师的有什么办法呢?”可笔者对死…  相似文献   

12.
平顶山市教委认真贯彻教育部《通知》精神 ,把“减负”作为今年重点工作之一 ,提出“从我做起” ,并郑重承诺 :不以考试和升学成绩评价学校 ,不向学校下达升学指标 ,不对学校进行排队 ,不办重点学校和重点班 ,不组织学科类知识竞赛 ,对学生用书、用具统一归口管理 ,不以任何名义向学校摊派、征订学生用品和学习资料 ,切实做好“减负”工作。在“从我做起”的基础上 ,市教委对各单位实行单位一把手领导责任制 ,以清理学生用书为突破口 ,在全市开展“减负”专项活动 ,并把各项“减负”工作列为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校长工作的重要内容。目前…  相似文献   

13.
不少教育界的同仁大多耳濡目染过这种情况,教师有时由于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而特意请学生给自己帮忙批改作业,从而遭到学校领导的处罚和批评。不少的学校领导和部门管理者将教师由于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而请学生批改作业说成是教师“对布置作业的日的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懒惰和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和师德”、“是为自己减负”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为中小学学生“减负”的口号提了多年,但要真正落实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教师是“减负”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把握好学生负担的“度”,安排好学生的课余生活,并广泛宣传,使学校、家庭、社会协调配合,共同努力,才能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减负”不是减责任、减质量,“减负”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要“减负”,教师就要“增负”、“加压”,教师只有不断内化自身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负”工作才能落实到位。可见“减负”工作做得好与坏,关键在教师。为此,学校狠抓了教师队伍建设,坚持政治学习,业务讲座,大练教育教学基本功,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竞赛、比武活动。  相似文献   

16.
李瑞婷 《辅导员》2010,(8):15-15
提到减负,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就是“关键”。上级领导说:“关键是学校。”学校领导说:“关键是教师。”老师说:“关键是上级和学校领导。”那么,减负的关键是什么呢?我认为:减负的关键是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7.
人们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存在着一种片面认识,学生进学校学习就是学习教材上的知识,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作业就是巩固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自然地,作业陷入了“多统一、少选择,多重复、少判断,多书面、少实践”的局面.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终生持续发展,全方位为学生“减负”.在课改的强势推进下,作业设计急居嬗变,形式丰富多彩,怎样让学生对作业感兴趣呢?文章在培养学生对作业兴趣方面,提出了全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顾文荣 《考试周刊》2010,(13):121-121
2009年春学期.省教育厅出台了“五严”的规定.我校也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落实。针对我们三星级高中的学生具体情况,学校领导在执行五严规定上毫不含糊,号召全体教师要做到“减负”和“增效”双赢.要求我们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要力求由“教书型”向“智慧型”转化。“减负”和“增效”并不矛盾,也并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从事教学工作十多年来,我在减负增效这条路上一直在实践着、思考着、总结着、摸索着……  相似文献   

19.
为贯彻教育部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五项要求”,落实南安市学校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分析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成因,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总结“减负”的经验,2004年11月20日,福建南安市举行了以“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成因及减负对策”为主题的“校长沙龙”活动。南安市教育局陈进兴局长、中教科和初等与学前教育科负责人、教师进修学校领导、各  相似文献   

20.
《教育文汇》2004,(12):23-23
“减负”的话题已经被人们议论很长一段时间了对于“减负”的道理,人们大都明白不过.现实中,仍有一些人对“减负”抱有疑虑。为什么?无非是担心“减负”后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无法保证。对此,上海市静安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学校的教改实践可以打消这部分人的疑虑。该校的教改实践告诉人们,“减负”可以减出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