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忠海 《武当》2013,(7):25-26
形意拳打人凶猛强悍,举手投足之间劲力十足。这种刚猛的整体劲力,是通过初阶段五行拳单操训练,中阶段深化站桩及最后双人接手强化较力训练而获得的。形意拳的双人接手功法中,既有单纯锤炼劲力的双手练功方法,也有灵活多变的类似太极拳"散推手"的较力练功方法。其中,后者不但能通过双人较力来提升练功者的整体劲力,还能使习练者获得近战应敌  相似文献   

2.
苏建友  付根生 《武当》2008,(7):24-27
形意拳历史悠久,是内家拳主要拳系之一。它以动作朴实、劲力精巧而深受人们喜爱。但是,形意拳好学难练,学艺者多如牛毛,成艺者少如麟角。  相似文献   

3.
韦群杰 《武当》2012,(7):26-27
形意拳十二形是龙、虎、猴、马、鼍、鸡、鹞、燕、蛇、(鸟|台)、鹰、熊十二种动物的合称。十二形拳是形意拳象形取意的基本拳式。目前所传不尽相同,但各有所长。在修炼十二形的过程中,每个动作都会产生不同劲力和用法的变化,只有把不同劲力和用法变化运用好,才能体现出形意拳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4.
吴利民 《精武》2010,(12):52-56
进退连环拳是形意拳所传主要套路之一,此拳流传已久,在演练方面各家动作姿势大同小异。其拳动作少而精,简单易学,三崩拳刚猛矫健,势正招圆,动作安排紧凑而协调合理,劲力发放要求顺达,做功收效特快,主练精神气力功,外求束展发放,内由丹田吞吐,含有形意拳纲目要领。  相似文献   

5.
徐培良 《武当》2006,(12):17-19
形意拳是我国四大名拳之一,被称为功夫拳。据传说是南宋民族英雄岳飞所创,经数百年的不断完善,即成现在的形意拳。形意拳的特点:劲力充沛,严密紧凑,沉着稳健,动作协调齐整;象形取意,形灵意合,神形兼备,内外合一。所称为“形意拳”就是外形与内意高度的统一,“心诚于中,肢体形于  相似文献   

6.
形意拳的基础拳法是五行拳,而五行拳之首是劈拳,因其在有些流派的操练与实作中多用掌法,故亦称劈掌。劈掌在单操中看似简单,在实作中却富于变化,极具杀伤力,充分体现出形意拳朴实明快、攻防一体的鲜明特点。 下面介绍劈掌的几种用法。 总要领:内外六合,精神贯注,心静眼毒,洞察敌意,蓄势待发,火速反应。动作协调,手足齐到,劲力完整,后发制人。尽量贴近对手,使出劈掌的起、挫、按、挤、斩等各种劲道,根据交手的性质决定击打对手的要害或一般部位,以及发短劲或发长劲,争取一招取胜。一、顺步劈掌 甲左乙右,乙用顺步右直拳…  相似文献   

7.
王志明 《武当》2006,(9):23-23
一、自然力应是求取整劲的基础应当说整劲是形意拳(包括所有内家拳派)应该求取和具备的根本劲力。无整劲可以说该拳无根,无魂。凡属内家拳派都应以如何使用整劲为训练的中心。是不是尚派真传,一发劲便能一目了然。拳法失传,首先是桩法要义和内功劲法的失传。初习形意应以训练和  相似文献   

8.
崩拳,形意拳、心意六合拳、大成拳等拳派的拳术技法之一。由于崩拳发力迅猛,动作隐蔽、直接。主要攻击对手胸腹部位,一般很难防御。十分适于街头巷战。这里介绍的是大成拳的崩拳技法。由于与现代搏击的接触,使得大成拳崩拳技法更适应现代搏击的格斗特点。  相似文献   

9.
水火居士 《精武》2008,(6):43-43
时下形意拳界普遍认为,劈拳是形意拳的母拳。此说发端于姜容樵先生的《形意母拳》,时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后经形意拳传习者的大力宣传,乃至成了今日形意拳界的共识。我个人认为,姜容樵先生的母拳提法,基本上是照着刘奇兰、张占魁的说法讲的:李老能才是劈拳母拳说的鼻祖。把劈拳作为母拳是李老能对戴家心意拳横拳为母拳的大胆改革。  相似文献   

10.
形意拳历来以刚猛粗扩、实战性强著称,随着时代发展,形意大师布学宽提出的形意拳柔化教学思想被逐漸认同。本文从现代教育学的角度,结合形意拳自身特点及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探讨形意拳柔性思想下的教学理念,为形意拳由竞技拳转变为健身拳、文化拳的柔性思想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迷踪拳之所以能享誉武林、名家辈出,是与其内容丰富、训练方法系统分不开的。静海迷踪拳为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山东泰安人孙通所嫡传,由清末爱国武术家霍元甲创办精武体育会而名扬武林。迷踪拳功架舒展大方,劲力十足,内外兼修,手脚并重,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流传。静海地区的迷踪拳既有套路演练内容,又有提高技击水平的单操手。  相似文献   

12.
对形意钻拳进行解剖学、肌电测试层面的技术分析,从而探究传统形意拳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形意原地上步钻拳为例,以形意拳传承人为研究对象,运用录像分析法、肌电测试法、文献资料法,将其分为准备蓄劲、前趟后蹬、定步击发三个阶段。运用运动解剖学及肌电测试等相关知识对技术动作进行解剖学及肌电分析,从而得出在各个阶段参与工作的主要肌肉及其时序等状态,最终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形意钻拳教学的相关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蘅 《武当》2011,(5):21-23
不少武友常问我这样的问题:心意拳和形意拳到底是两种拳还是同一种拳的两种称谓?此外,我们还常听到有心意六合拳、六合心意拳或六合拳的说法。这三种拳称与心意拳或形意拳又有什么关系呢?有人说心意拳和形意拳是两种不同的拳种,似乎有些道理。比如在河南,多数地区以  相似文献   

14.
刘文波 《精武》2004,(1):8-9
三体势是形意拳的主要桩法,也是形意拳中各种套路的起势、收势,该拳种的各种技法都是以三体势的各种要求为基础,所以,该桩法既为入门必修,又是高层功夫所需。三体势体现了形意拳的太极、两仪、三节、四梢、五行、六合、七星、八字(及八要)、九数等要领,因此,练三体势也即是练习形意拳的精华。“三体重生则万物生”,三体势又可变化为各种拳式,为各行(形)拳之母。如果说五行拳、十二形拳是形意拳之母拳,那么三体势则是“母拳”之“母”,  相似文献   

15.
形意拳这一传统武术优秀拳种流传至今已有三百多年了,笔者对形意拳大师李文彬老先生所传的尚派形意拳情有独钟,现以形意拳五行连环拳中的一马三箭为例,说明它的独特韵味和传统武术文化的风貌。李文彬老先生传的这趟形意连环拳中的一马三箭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6.
拳式三尖相对 技击攻防兼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黎标 《武当》2010,(6):23-24
形意拳是著名的内家三拳之一,在武林中有着独树一帜的拳论和拳法。“三尖相对”是“形意拳八要”之一,它是指导形意拳套路演练和散手技击的重要拳术理论。所谓“三尖相对”,就是指手指尖(拳架的前手)、鼻尖、脚尖(拳架的前脚趾),在拳式动作演练过程的定式时,使它们三者的位置保持在同一个垂直面上。  相似文献   

17.
王宝安 《中华武术》2000,(11):35-35
形意拳动作简单、精炼、朴实、劲力浑厚,有着很强的技击作用。在形意拳中“脚打”之“趟劲”也是与其他拳种显然不同的。尚氏形意拳现今仍保持其独特的“趟劲”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朱天册 《武当》2014,(2):29-29
“出手如钢锉,回手似钩竿”,是形意拳《拳经》上的一句话。虽说是简简单单几个字,却形象地道出了形意拳功法训练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指导思想。它贯穿于形意拳的一招一式之中,是形意拳拳劲“起、攒、落、翻”的最佳释解。  相似文献   

19.
杨光 《中华武术》2007,(7):45-46
"打人不知",是形意拳先贤们用来形容形意拳技击实效的一句谚语。自己在近十年的探索习练中对此谚语稍有领会,在此谈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如有偏差或异误还请前辈们多多指教。"打人不知"这句话的意思是武术前辈或真正掌握形意拳技艺并有实战经验的人,在实战时所能  相似文献   

20.
“鹰手拳”又名“岳氏散手”,在实战中特别注重擒拿术的使用。鹰手拳的劲力分为七种,即“阴、阳、刚、柔、弹、寸、脆”。它的打法主要有“高挑低压、翻崩滚砸”。在实战擒敌中,通过手法抓叼掳拿,擒拿对手的关节薄弱部位,达到卸骨拿筋,使敌屈服就范。实战擒敌时,心狠手辣,一旦得到下手的机会,就要毫不迟疑,迅猛快速地将敌擒拿制服。“鹰手拳”劲力刚猛,其十指宛如铁指钢钩,抓击时其劲力直接渗进人体的骨缝之中,并将敌方肌健揪断扯伤,达到卸骨分离的目的。平常训练“鹰手拳”要求在沉静自然中去训练,因为沉静可使精力集中,这有助于提高人意识的控制力,能够做到以意导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